首页 > 时评 > 正文
优化“放管服”改革 让市场主体放宽心有动力
03-12 12:10:24 来源:中国经济网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各类市场主体。3月11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在记者会上,他也多次提到了“市场主体”这个词。调查显示,2021年,我国市场主体总量已突破1.5亿户。蓬勃发展的市场主体,促进了超大规模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成为稳住经济基本盘和稳定就业的中坚力量。

秤砣虽小压千斤。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能取得如此成绩,殊为不易,当然也绝非偶然。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承载着数亿人的就业创业。保住市场主体这个“青山”,让“青山常在”,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和百姓民生。

眼下,各地纷纷推进“放管服”改革的基层实践,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各类市场主体蓬勃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上海着力提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简化研发用途设备和样品进出口手续,探索建立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认可清单制度;武汉在全国推出首批税务行政处罚“首违不罚”事项清单后,简化“不罚”办理流程,给企业留出足够容错空间,帮助市场主体在成长路上走得更稳健;广东推动制定或修订《广东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广东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多部相关法规规章,进一步改善投资和市场环境,降低市场运行成本……根据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报告》,我国营商环境国际排名已从2013年的第91位跃升至目前的第31位。

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省1元钱、少一次“跑腿儿”、快一点拿到新的企业证照,能够增强一分企业发展信心,提升一点群众获得感,离优化营商环境的目标更近一步,那么做出这些微小的努力就是值得的。因为它们足够汇聚成巨大的力量,让改革成果不断涌现。

事实上,很多市场主体最关心的还是预期稳不稳。如何实现“稳”的“放管服”改革,让更多的市场主体放宽心、有动力?有全国政协委员提到,“其实民营企业不需要特别的政策,就希望无事不扰、有事必到。”具体而言,一方面要通过降低市场主体办事创业的制度性门槛,破除制约市场竞争的各类障碍和隐性壁垒,从而减少企业遇到的“烦心事”;另一方面要围绕市场主体期盼制定政策,营造数智化、资源化、安全化、诚信化的营商环境,让好政策高质高效落地落实。

说到底,优化“放管服”改革要抓住重点,只有更好地“放”,才能达到“无事不扰”,也只有关键时刻“管”到位,才能做到“有事必到”。可以想见,为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企业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让他们有信心有动力进入市场,必将在社会上激发起澎湃的创新动能。

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臧梦雅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精选
  • 重庆
  • 调查
  • 财富
  • 评论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