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上游新闻

汇聚向上的力量

立即下载

说说长安那些“市” 看西安商业版图变迁

华商报2022-10-13 11:55

长安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传统文脉的孕育地、人文荟萃的灵杰地、海纳百川的奇华地、都城演进的见证地。当我们站在如今西安的繁华街头,感叹日新月异的发展,真正读懂脚下这片土地,或许要回看历史。

骡马市、西羊市、竹笆市、盐店街、五味什字……走在古城西安,很多街巷名都和市场相关,散发着浓浓的烟火气,显示出深厚的市井文化底蕴。长安,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和1100多年建都史,商业对这座城市的影响深刻。

早在商朝就出现了商人阶层,他们在哪里营业?汉代东西两市加起来比故宫还大?明清的西安贸易比想象中繁华?

为了了解这些冷知识,走近古长安的贸易和那些“市”,我们采访到著名文化学者、研究馆员、西安地方史志研究专家、《长安文明》一书的作者王锋钧,请他来讲讲西安商业版图的变迁。

坐标:长安区

西周时期货币关系已普遍存在

今天一提到“商”,很容易联想到“商人”“商品”,其义是从“商议”“商量”中的交流、交换之义引申而来。但“商”这个古老的文字戴着神秘的冠冕,它始见于商代甲骨文,本义不详,甲骨卜辞中用作人名或地名,商代金文后来假借为国名“殷商”。它是星宿名,又是五音之一,也是除法得数的命名。王锋钧介绍,“商人”“商品”的称谓出现于西周,但和更早的商代不无关系。远古时期就出现了商品交换,商朝时手工业、农业分工日益加深,商族中出现了专门从事贸易的阶层。商朝被灭之后,周人把专门从事贸易的人称作“商人”,把贸易的货品称作“商品”。

西周时期,丰、镐二京商业交易更为频繁,货币关系已普遍存在。1953年,长安区普渡村出土西周贝币。并且西周时期已经征收商税,并对市场进行管理。

春秋战国时期,各地衍生出多种货币。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货币,把原来秦国流通的圆形方孔钱作为全国流通的标准货币,这就是通称的“秦半两”。秦始皇还统一度量衡、修建驰道,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商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

坐标:六村堡

汉长安城一条大街分隔东西两市

西汉国家一统,社会安定,这种形势为商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位于现今西安西北部的汉长安城,既是当时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全国工商业贸易中心,更是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的起点。其西北的东市西市,是城内的两个贸易场所,其中西市中还有不少手工业作坊。

汉政府在建设长安城之初,就将商业市场纳入了城市规划设计之中。这些市场可分为城内市场和城外市场两大类。城内市场就是文献记载中的“九市”,位置在汉长安城西北部,雍门大街以北、横门以南,今天的六村堡一带。汉代以横门大街为界,街西设有六市,合称“西市”;街东设有三市,合称“东市”。《三辅黄图》里记载:“长安市有九,各方二百六十六步。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凡四里为一市。致九州之人在突门。夹横桥大道,市楼皆重屋。”

班固《两都赋》这样描述长安市场:“九市开场,货别隧分……旁流百廛。”可以看到九市中的商品分类排列,并以人行道相互隔开。王锋钧介绍:“当时为了便于顾客购买,也便于官府检查和管理,经营同类商品的店铺或售货摊位都要求按商品的种类集中在一起,各自排成行列。”这种行列在文献中被称为“市列”“列肆”“市肆”“或”“肆”,“例如,凡是卖酒的都集中在一个地方,排成一行则可称为‘酒肆’。此外,市场内还设有存放货物的库房,称为‘邸’。”

考古发掘表明,汉长安城东、西两市的面积分别为 0.526 平方千米和0.2457平方千米,加起来比北京故宫的面积还要大,即便放在今天也是规模宏大。虽然“买东西”作为俗语的出处不得而知,但是追溯到汉朝,商贾或市民在横门大街逛集市时左奔右突、东张西望的热闹场景,用“买东西”来形容非常贴切。

坐标:西安交通大学以西;西北工业大学以西

唐长安城近半人口以工商业谋生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首都长安中外商贾云集,来自各地的商品琳琅满目,商品交易之盛前所未有。

隋唐长安城的商业市场主要是东市和西市,东市贵族化,西市接地气。考古资料显示,西市的具体位置在今西安城西南一千米多的康家桥与东桃园村之间,即今西北工业大学以西一带。东市位于今西安咸宁路以南,西安铁路局以北,安东街以东,西安交通大学以西范围内。东市隋朝时称为“都会市”;西市隋朝时称为“利人市”。东、西二市平面皆呈长方形,各占两坊之地。四周都临着宽度120米左右的街道。

1961—1962年,考古工作者对唐长安西市进行了发掘,可以看出当时的店铺非常稠密,市内几乎没有什么空地。店铺的面积一般在20平方米左右,最小者仅10平方米左右,最大的也只有30多平方米。东、西二市工商店铺可能有八万家左右;就工商业人口而言,当在30万人左右。玄宗时期,长安的总人口约70万。可想而知,长安近半人口以工商业谋生,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

在众多的肆、店、铺当中,有些店铺专门经营某一种商品,如鱼店之类;有些则以某种商品为主,兼营其他商品。当时还有一种兼营各种杂货的“星火铺”,经营的商品相当庞杂,无所不有,很像近代城市中的土产杂货商店。此外,长安西市还出现了“寄附铺”,类似于近现代都市中的寄卖店。总之,东、西二市内店铺林立,充分显示了长安商品交易的活跃和市场的繁荣。

坐标:小寨十字以东;西京医院

隋唐长安的集市可不止东市西市

汉代的东市与西市一街之隔,而唐代东、西两市相距甚远,王锋钧说:“隋唐东、西两市基本上处于城区适中位置。不论居住在城区北部的达官贵族,还是居住在南部的普通居民,要去市场购物都很方便,对各类商人来说也很方便。城市布局考虑到购物的便利性,充分显示了长安商业的巨大进步和发展。”除东、西二市外,唐长安城中还曾设置过另外一些市场,如中市、南市、北市、宫市等。不过这些市场远不如东、西二市重要。

唐高宗时,曾利用安善坊以及大业坊之半的地方设置了中市,具体位置大致在今西安市南二环以南、纬二街以北,东至翠华路、西至长安中路。中市占地达一个半坊之广,规模相当大,以牛马驴等牲畜交易为主,也是买卖奴婢的重要市场。由于中市偏处京城之南,交易不便,于是在长安元年(701)十一月,武则天下令撤销中市,在此设置教弩场。唐玄宗又在长安威远营之地设置了“南市”,在临潼华清宫设置了“北市”。

唐中后期,在十六王宅一带还设置了一个特殊市场——“宫市”,位置在今天的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一带。这个市场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皇族和宫室。白居易《卖炭翁》中的故事发生地就在宫市,“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当时太监欺凌商人的事件时有发生。

坐标:西安以“市”为名的老街巷

元代起形成的专业市场影响至今

五代以后至明清时期,长安不再为都城,随着经贸中心向东南转移,长安的商业地位大不如前,但当时形成的市场与居民区,深刻影响我们今天的城市格局。

在五代、宋、元近五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西安商业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不过商业并非总是萧条低迷,其间也有值得称道的繁荣景象。北宋时,西安的坊市已经没有严格区分,市场和居民区交错分布。元朝时,初称安西府城,后改为奉元路城,元代时已经形成有名的专业市场,按照交易商品名称命名,如牛市、羊市、药市、面市、油市。比如今天西安的骡马市、西羊市、五味什字、粉巷,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元代。

明清时期专业性市场进一步增多,有些地名沿用至今,比如案板街、大菜市(大差市)、竹笆市、东木头市等。当时比较兴盛的行业包括铁器,每年销往鄠邑一地的镰刀就七八万张。西安不仅生产纸,也销售来自外地的纸。西安还是陕西省盐、茶的销售中心。西安商人不远万千里从江浙进购丝织品和棉布,再销往关中各县。盩厔(周至)、鄠邑、蓝田生产大量漆,通过西安销往各地。销售到外地的还包括粮食、棉花、瓷器、木材、书籍、调料、酒、菜油等等。清末,来自天津、汉口、上海的外国商品源源进入西安,再销往陕西各地,仅销往鄠邑的洋布就两三千匹。

长安也许已经深埋地下,然而长安文明却仍在21世纪焕发着活力。王锋钧先生的著作《长安文明》,从文化的视角观察西安的古代文明,以古迹文物为佐证,力求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历史在演进,现实在发展,当我们在时空的交错中来看西安这座城商业的变迁,便有了更为广阔的视角和多维的解读。

原标题:说说长安那些“市” 看西安商业版图变迁

编辑:刘莹

责编:朱蕊

审核:毛丹

责编刘莹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关心一下,为你推荐更多
举报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上游新闻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