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评 > 正文
不能放任“码上”陷阱一再坑老
2022-05-17 16:25:52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据《扬子晚报》报道,近日,江苏南京市民胡女士的父亲,在小区给电动车扫码充电时,莫名“被投保”两份保险,一份255元,一份156元。在向多部门投诉后,胡女士最终退保。记者实地体验发现,目前充电桩安装公司已进行整改,设置在充电页面上的保险广告已消失。

扫码充电进入小程序支付费用后,却多了两份保险扣费记录,让人难以理解和接受。这种隐藏式、诱导式或捆绑式搭售行为,也令人不齿。诚然,相关投保选项可以取消勾选,但有关文字字号很小,人们在扫码充电过程中极有可能看不清或注意不到。对老人来说,如何精准操作、不落陷阱更是难上加难。

商家页面设计不合理也好,刻意为之也罢,都不符合我国关于“适老化改造”的要求,也不符合保险销售及广告发布的有关规定。此类在各平台都有投放的二维码广告或跳转广告还有多少?

时下,手机扫码支付已是诸多人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二维码也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有的二维码是“通行证”,扫了才能顺利通行;有的二维码很诱人,实则是商业广告甚至骗人广告;有的二维码本身没问题,但扫码进入后若不注意,就会掉入某些陷阱……

二维码本是一种方便码,但现实中一些不良企业正在利用它谋取不当利益,侵害着人们的财产权益。比如,快递盒上的二维码宣称“19元充值100元话费”,但消费者扫码付费后,不仅没有得到话费,反而变成了某APP的会员,甚至到期还会自动续订扣费,难以取消。

“扫码陷阱”直接关联人们的经济利益,在移动支付、智能应用逐渐普及的今天,围绕二维码的骗术、诱导消费等层出不穷,除了提醒公众擦亮双眼外,有关方面还应对此类涉及电子化的公共产品、广告加强约束,对其主体的资质、二维码的可溯源性等把好关。

为了数以亿计老人的财产安全和晚年生活,诸如“扫码陷阱”等对老年人群体极为不友好的问题,必须被尽快解决。否则,不仅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掉进各类“码上”陷阱,也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不良企业群起效仿,进而加剧乱象。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精选
  • 重庆
  • 调查
  • 财富
  • 评论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