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悦读 > 正文
你真的真的真的很不错
09-02 07:55:28 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号

9月1日,开学日。对于莘莘学子而言,隐含着一个普遍的严肃的迫切的主题“我将如何度过”。关于成长、关于学习、关于亲情、关于独立、关于挫败……生活曾教会昔日少年的,如今他们谆谆告知于你。开学第一课,没有比这更好的入学礼物。今日少年,请为自己打call,以梦为马,不畏将来。

致成长

大学,就是让你"发现自己、认识自己、选择未来将成为怎样的人"的地方。


考试和文凭只是检验教育效果的一种方式,并非教育的终极目的。过度关注考试,会使人沉迷于分数、奖励、名气这些虚荣和诱惑中,禁锢你的好奇心。

大学,应当是一次激动人心的自我发现之旅,追随你的好奇心,以继承、批判、创新去丰富自己、去探索奥秘,去挑战自我的极限。

大学,应当是一个启迪智慧的自我发现之旅,倾听并追随自己的仁厚之心,摈弃骄傲与狂躁,学习倾听,学习分享,学习选择,学习放弃,学习如何变得更加聪明、也要学习难得糊涂。

大学,就是要不断发现和了解自己的兴趣、才华、禀赋,发现和了解自己的弱点和不足,这是一个为未来做准备的过程,是发现自己、雕塑自我的过程。

出自/北京大学校长 林建华

致亲情

不要在缺钱时,才说爸妈我想你了。


录取通知书对于你们是一枚苦读的勋章,是一份成人的证书。对于父母却是一张离别的船票,是一份牵挂的信笺,从此父母只剩下背影,故乡只有夏冬。

不要只在缺钱的时候,才说爸爸妈妈我想你了,因为我们对你的思念无时不在。

不要沉迷于虚拟世界,玩累了才想起了学业,因为我们放手让儿女追梦,可我们的担心却无处不在。

不要以为上大学就自由了,就可以放纵了自己,因为父母还在远方为你的学费和前途而努力,你的努力永远伴随着父母的艰辛。

出自/浙江大学2017级新生家长代表 郭公礼

致本心

反复追问,什么才是自己最热爱的?


青年人应该努力充实精神而不是崇拜物质,应该直面内心而不是随波逐流,应该独立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

一个人如果缺乏内心的指引,就很容易在一片嘈杂声中迷失自我,耗尽个人的潜能和创造力,最多只能得到平庸的优秀和贫乏的成功。

同学们,你们需要反复地追问,什么是自己最喜欢、最热爱的?什么是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

发自内心的热爱,是你们前进的不竭动力。追随本心的召唤,你们才能铸就无悔的人生。

出自/清华大学校长 邱勇

致青春

无奋斗,不青春。


青春之奋斗在于脚踏实地。要做思想的巨人,更要做行动的强者,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抵达诗和远方。

你现在的汗水里,藏着你的未来,你现在怎样,未来便会怎样;你肯奋斗,青春便不会苍凉。

青春之奋斗在于专注沉静。专注致深,沉静致远。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总是有限的,只有做好统筹规划,不让外在的喧嚣掩盖内心的声音,才能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大学里,你们是自己时间的主人,没有专注的品质、沉静的心态,年华就会在浮躁拖延中虚度。

出自/中国石油大学校长 张来斌

致学习

身在"象牙塔",心系天下。

如果仅仅只想学一些专业技能的知识,那么你是非常卑微的。因为纯粹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并不能够保证你真正能够学好专业,有时反而会扼杀你的文化生活和专业精神的基础。虽然专业知识是必须学习的,但是来到大学作为学生来讲,更重要的实际上是一个悟道的过程。

如果一个人对人类的存亡一点都不关注,对未来国家和民族将赋予你们的历史责任和担当一点都没有感觉,对崇高的价值体系没有过执着的追求,他就会缺少一个积极而又严肃的价值系统。这样的人在思想和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必定会迷失自我。

出自/原复旦大学校长 杨玉良 

致独立

敢质疑,不流俗、不盲从!

历史上人类从没有像今天这样能够如此轻易地获取知识,似乎所有的问题都能在百度、知乎这样的互联网平台上瞬间获得答案,这让我们成长于信息时代的一部分孩子们,忘记了如何去思考。

希望同学们能够成为这些新技术的驾驭者,但更要具备独立思考的精神,让它们为我所用,帮助我们探索未知的领域。

在大学里求学,也绝不是为了寻求某种标准答案,大学是孕育独立思想、自由精神的圣地,来到这里,面对各种思想的碰撞,请你一定要坚持独立思考。学会思考的前提是大量的阅读,只有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才能在碎片化信息的喧嚣中保持理性,才能在复杂的思想潮涌中保持清醒。

请记住——在求索真理的过程中要敢于质疑,不流俗、不盲从!学会理性思考,才是你们真正走向独立、走向成熟的开始。

出自/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校长 计金标

致弱点

敢拿自己弱点开刀,才能成为强者。


现在一些同学沉湎于"舒适区",比如:胸无大志,慵懒散漫,贪吃贪睡贪杯;长时间玩游戏,无节制地看碟片、刷朋友圈,自恋式地晒各种自拍照;课上甘于做"单声道"的接受者,学习缺乏积极主动性,更谈不上深度探究、批判性思维,成为新知的建构者;课后不愿意动手实验、动脑思考、动腿锻炼,尤其不愿做习题;平时生活中经常发脾气,已成为情绪的奴隶却浑然不觉;说话只图自己痛快,毫不顾及他人感受;做事以自我为中心,漠视集体团队和他人,凡此等等,不一而足。

实际上,舒适区往往是自身的弱点、软肋或缺陷,若总是固守自己的弱点,走不出舒适区,就不要遑论什么成长和进步。

一个连自己缺陷都不能纠正的人,只能是一再挫败。敢于拿自己弱点开刀的人,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

出自/西南交通大学校长 徐飞

致挫败

挫败,一个人成长成熟必经之路。

第一次班会,你会发现自己思想不深、视野不宽,不再是群体的唯一中心。第一堂课,你会感到节奏太快、难以适应,不再是老师目光的焦点。第一次考试,你可能成绩靠后、大失所望,不再是熟悉的第一。

于是,你们可能会开始怀疑以往的读书方式、学习习惯,甚至怀疑自己的专业选择和能力潜质。同学们,挫败感是走向虚空沉沦或者迎接成功希望的分水岭。经历挫败,从挫败中学习,是一个人成长成熟的必经之路,也是大学的必修环节。

大学教给你的不再是唯一的答案,而是教你懂得多样性和不确定性,懂得甚至有了答案也不意味着成功。

面对更多更复杂的选择和没有预设答案的探索,你们难免会在前行中跌跌撞撞。懂得反思,就是在挫败中重新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社会,重新定义什么是成功、什么是荣誉、什么是价值,不断追问生命的意义。

出自/原清华大学校长 陈吉宁

致奋斗

要有大梦想,更要有切实可行的"小目标"。


所谓奋斗,其实核心就是两件事情:第一,一定要有目标。没有目标的话,你不知道往哪个方向走。第二,就是为之付出努力,一定要比别人花更多一点的力气,且可以持续下去。

生命的过程,就是在不断制定目标,也许失败,再重新开始出发,在努力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走向下一个目标,也许又经历了很多失败,很多痛苦,但是你依然还有下一个目标……人生就是这样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

失败者必然有一个状态,就是他没有努力和奋斗过。而成功者必然有一个状态,就是他在持续不断的努力和奋斗。

出自/央视《开学第一课》主讲人 俞敏洪

图自网络

致未来

预测未来最好的方法,就是去主动创造未来。

未来是探索未知,去遇见更大的世界。未来更是担当起自己的使命,寻找生命的精采,实现自我价值。

我出生在山东沂蒙山区,小时读书的课桌是把大树劈开做成的,条件非常简陋,那时我期望的未来就是走出山区。大学毕业后考研究生,我就考了三次。第一次,高等数学只得了39分;第二次,大学物理也只得了37分。第三次,还考吗?当然要考。结果就真的考上了。

要逐渐建立一个内心强大的自我,永远不屈服于压力和挫折,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享受人生乐趣。青年须为早,岂能常少年。愿你们珍惜时间,在最美好的青春,去学习无穷的智慧。

出自/央视《开学第一课》主讲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 薛其坤

原标题:你真的真的真的很不错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