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胃更暖心,非汤不可
12-29 11:00:00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微信公众号

中国国家地理微信公众号消息,水自天上而来,物由大地所生。合于一锅,五味调和,聚天地精华于一体,煲汤就是煲人生,暖胃,暖人心。

汤中有思想的味道

约公元前16世纪初,中华厨祖、中原菜系创始人伊尹辅助商汤灭夏朝,为商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并以“以鼎调羹”、“调和五味”的理论来治理天下,就是老子所说的“治大国若烹小鲜”。

《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商汤向伊尹请教治国之道,伊尹说,治国就像煲汤,汤的根本在于水。而酸甜苦辣咸与水、木材相互配合,决定了汤的味道。疾徐不同的火势,可以除去腥膻。五味用多用少,先用后用,都要根据食材将调料“和”在一起,调合好并把握“度”。至于汤在鼎中的变化,那就十分精微,只可意会,不能言传。

古人认为,水自天上而来,而肉、谷物和菜肴均为大地所生,煲汤就是聚天地精华于一鼎。只有五味调和,把握火候适宜,才能烹制出鲜美的汤。由此,思想家将煲汤推而广之,用以说明国家诸多要素间的协调;而哲学家则联系到天人合一、阴阳相合的道理。

这样的汤,君子喝了会内心平静,汤,就成为“和”的最好比喻物。

1.jpg

无汤不饮食

新石器时期,汤膳已经出现在古人的餐桌上了。在距今七千年前的河姆渡遗址,人们发掘出好些泥制灰陶绳纹釜,釜底残留着液体的痕迹。据专家推测,绳纹釜是河姆渡先民最主要的炊具。他们在釜里灌上水,放好切成块儿的鱼,架在火上。不多时,一釜鲜香的鱼汤就做好了。

2.jpg

现代精致版鲫鱼汤

汤膳自古以来在餐桌上的地位就很高。每逢节日、庆典盛宴时,清朝皇家便有宫廷大宴,规定了上膳的各项程序。热膳的头盘是用一对盒汤膳来打头,这是为了让皇帝肠胃舒坦,以便进食后面的山珍海味。

伊尹所著的《汤液经法》中,就有记录十几种汤膳,其中“银海挂金月”(即鸽蛋汤)流传至今。

3.jpg

鸽蛋汤

古人还会把带苔藓的石子儿放进山泉水里煮着喝——“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这是唐代诗人韦应物所写。无独有偶,南宋林洪也在《山家清供》里提到了石头汤,说“味甘于螺,隐然有泉石之气”。想来文人素来性好风雅之事,他们研究出了这种石头汤也不奇怪了。

而对于如今的我国南方人而言,尽管满桌珍馐佳肴,若然少了一碗靓汤,胃不免失落,这一餐就是一顿残缺,无论在外就餐或者居家食住家饭,一碗汤水永远少不了。

五味调和煲鲜汤

汤膳与其它膳食一样,分为不同味道,但汤膳又有一个特点,能将不同的味道融合在一起却不显突兀。提起汤膳,人们最常赞美的,就是其“鲜”,而这“鲜”便是调和之味。

腌笃鲜是经典的江南汤品,鲜得可以鲜掉舌头。腌笃鲜的食材简单,只需准备腌制的火腿,咸肉和新鲜的肉、春笋几样。做腌笃鲜的食材虽然少,但却不能糊弄的。因为这道菜主要是从食材中酝酿出那股鲜味,如果食材不对,那么这一锅汤从开头便坏了。

4.jpg

腌笃鲜

除了在选取食材上的费心,炖腌笃鲜也是费工夫的,需要十分的耐心。小火伊始烧温,再转用中火慢慢的焖,直到把蹄膀、春笋的鲜和咸肉焖得水乳交融,焖出了醇厚香浓奶白的汤水,才成就得了一锅绝妙的咸鲜味。

说起江南的鲜汤,自然少不了鱼汤,祖先在创造“鲜”字时,就是把“鱼”、“羊”合体造出的。南方湖泊多,这鱼儿也被这好山好水养得肥美丰腴。做鱼汤看起来简单,也不是个随便活儿,在杀鱼处理时要格外注重技巧,要是把苦胆碰破了,那就影响鱼的鲜味。调味更是重头戏,一个下手不好,就抢了鱼的风头。

5.jpg

江南除了鲜汤,另一值得称道的还有甜汤。江南做甜汤也是讲究调和之道的,并不是单纯地放糖。比如说做赤豆元宵汤,先把饱满的大红豆用冰糖慢慢地熬,熬得细软后,再加入糯米粉搓成的小圆子。更有心思的是,还会加入应季的花朵,春天的玫瑰,秋天的桂花,甜蜜浓稠的汤羹,与天然的香气融合在一起,极其巧妙又极其美妙。

6.jpg

说完江南之味,就要说一说北方之道了,这不可不提“鲜”字的另一半:“羊”。

塞外的雁北人民爱喝羊汤,因为羊汤能驱寒,捞出一碗热腾腾的羊肉汤,加把香菜进去,香气逼人,再喝一口醇厚的底汤,味美不腻,呼噜噜地吃干抹净,那是越吃越暖和。

汉人不但爱吃羊肉,还爱把羊头、羊蹄、羊心、羊肝、羊肺、羊肠以及羊血等洗净切碎,配以葱、辣椒、盐等调料,下锅熬成羊杂汤。而塞北的少数民族只吃羊肉,若拿羊杂汤到他们面前,还会引发一番纠纷呢。

7.jpg

南北汤膳有差异

上面说了南方的甜汤、鲜汤、北方的羊汤,都是各有特色的好味道,除了这些,瓦罐汤也是不得不提。

8.jpg

相传北宋嘉祐年间,一位洪州才子约友人郊游。走得急又来不及做饭,他就把还未烹饪的鸡鱼肉及调料放入瓦罐,加满清泉,盖压封严,塞进未熄的灰炉中用土封存,仅留一孔通气。次日,将掩埋的瓦罐搬出,才开瓦盖,已是香味四溢,细品味道绝佳,此后,众人均如法炮制,并流传到民间。

9.jpg

与讲究食性、药理,将诸多食材精华浓缩为一罐的瓦罐汤不同,夏季炎热、冬天苦寒的东北地区,居民的饮食就比较粗糙,比如满族。

满族信仰萨满教,每逢年节及喜庆日子,都要杀猪来祭天,祭神,祭祖先。杀猪菜用白煮猪肉,猪肉直接炖煮虽会使汤肥腻,但有了酸菜丝作配,使它吃起来非常爽快,当满族人合家相聚一堂时,一口肉一口酒,豪放得很。

满族人还有一道主食汤膳,叫酸汤子。制作酸汤子的原料是粗面条,先把玉米粒放进冷水缸中浸泡,待米质松软后碾磨成水面,装进一个大盆里,再放到火炕上自然发酵变酸。

酸汤子吃起来爽口润滑,酸酸的味道可以调和脾胃。各种蔬菜肉食,又让它营养丰富,荤素均衡。食欲不振时,来上一碗酸汤子,胃口顿时就好了。

五味之和便是汤膳之道。古人云“大象无形,大羹无味”,汤膳的口号也是“汤法自然,膳补有道”。 汤需文火慢炖方才鲜美醇厚,人生路也正如煲汤,各种经历如配菜,慢慢走,沉住气,才精彩。待尘世落定,内心沉淀的那气质就如汤膳中最滋补的精华一般。

(原标题:暖胃更暖心,非汤不可)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