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动 > 正文
专家解读《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以行政立法方式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05-21 19:40:46 来源:上游新闻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作为行政法规的出台,是中央政府以行政立法的方式,构建农民工工资问题应对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法律利益调控机制。”近日,市人力社保局邀请西南政法大学地方立法研究院研究员梁西圣对《条例》进行了相关解读。

全链条治理建设领域欠薪问题

梁西圣表示,《条例》坚持源头治理、全程监管、防治结合、标本兼治,进一步规范工资支付行为,明确工资清偿主体。同时,专门针对工程建设领域欠薪问题做出特别规定,通过实行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管理、实名制管理、施工总承包企业代发工资、工资保证金等制度,全链条治理欠薪问题。

《条例》作为行政法规的出台是中央政府以行政立法的方式,构建农民工工资问题应对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法律利益调控机制,用法治方式表达利益要求、平衡利益冲突、重整利益格局,进而实现化解社会矛盾、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目的。不仅有利于推进社会治理,更能全面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将民工工资问题纳入法治化轨道

“我国宪法和相关法律对于农民工权益的保障已经比较完善,但由于主客观等诸多原因,农民工工资拖欠引发的社会问题,不仅严重侵害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更严重危害了社会和谐。”专家表示,国务院以行政法规的方式,将农民工工资的问题纳入法治化轨道,有助于行政机关依法履职,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行为方式处理社会问题,推进地方法治政府建设。同时,用法治手段将农民工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合同关系纳入行政权力的监督之下,有利于促进农民工及用工单位等各方在法律和制度框架内维护各方权益,助推全社会法治意识和契约精神的提升。

《条例》以行政法规授权的方式界定了行政机关行使权力的界限和范围,不仅有助于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从根本上解决欠薪顽疾,更有助于形成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的良性互动机制。

这意味着,行政权力应当以实现和保障权利的实现为目的,各级行政机关必须在该行政法规内行使权力、积极作为,既不能任性而为,也不得消极无为,否则将被行政追责。

同时,公民权利制约着国家权力的行使,《条例》有助于促进地方政府积极作为,以具体行政行为的方式推进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实现。

《条例》赋予了各行政机关特定的职权,也就赋予了农民工针对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司法救济的权利,既畅通了农民工合法权益保障的法律救济渠道,又形成了公民权利对国家公权力的有效制约。

上游新闻记者 王乙竹/文 封图采自网络侵删

上游新闻报料热线、渠道:966966、上游新闻APP报料。新鲜事、感人事、不平事,欢迎告诉上游新闻。新闻线索一经采用,酌情奖励。

长按识别二维码  阅读更多好新闻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