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咖 > 正文
罗照辉:中印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05-29 10:04:31 来源:澎湃新闻

本文原刊发于2019年5月27日澎湃新闻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主席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放眼全球,周边是我国安身立命之所、发展繁荣之基,也是我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首选之地。印度作为中国重要邻国,是当今世界举足轻重的新兴经济体、发展中大国和多边合作伙伴,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文明灿烂,经济高速增长,发展潜力巨大。中印携手同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外交理念相通、哲学意蕴类似、历史基础牢固和现实需要紧迫等诸多良好条件。中印应当是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同盟军和天然伙伴。

近来,中国先后举办两场重大活动。一是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丰硕、影响深远。“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新动力,是中国为全球提供的最大公共产品。二是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号召不同文明加强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这两场活动是中国践行大国责任担当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主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又一次成功实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为解决当前世界问题而提供的“中国思想”。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化很多很快,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多。人类实现进步的能力和手段前所未有,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前所未有。尤其是全球化遭遇波折,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热点、恐怖主义此起彼伏,现有国际秩序和多边贸易体制受到严重冲击,世界又一次站在了何去何从的关键十字路口。

面对世界大变局,习主席高瞻远瞩地给出了解决之道,那就是“两个构建”:一要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二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将此作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目标,向世界公开亮明了希望与各国共同努力的大方向。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内涵是以相互尊重为基础,以公平正义为准则,以合作共赢为手段,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使命。具体而言,人类命运共同体包含五大有机组成部分:

一是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构建伙伴关系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途径。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民粹主义抬头的情况下,各国更应守住“求和平、促发展”的初心,坚持对话协商,坚持和平发展,摆脱结盟或对抗的窠臼,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探索构建不设假想敌、不针对第三方、具有包容性和建设性的新型伙伴关系。

二是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实现共同安全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保障。在当今各国安全相互关联、彼此影响的世界中,要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念,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走出一条共建共享的安全之路。

三是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坚持合作共赢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原则。要摒弃零和游戏、你输我赢的旧思维,树立双赢、共赢的新理念,不搞“唯我独尊”或“一家独大”,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他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独占,开辟国与国携手共进、共同发展的新时代。

四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促进文明间交流互鉴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牢固纽带。不同民族、文化、宗教和社会制度之间难免有分歧和矛盾,但不同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以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胸襟,坚持不同文明和谐共处、交流互鉴,以求同存异、聚同化异为准则,增进各国人民友谊,促进人类社会和谐进步。

五是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推动可持续发展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条件。国际社会应携手同行,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具有里程碑意义,在立足于当代国际大变局的现实基础上,将人类共同价值和中华优秀文化在新高度上发扬光大,反映了全人类的普遍愿望和共同心声,举起了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回应,已被写入联合国有关文件。

第一,这一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所构想的共产主义社会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同世界思想高度契合。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觉,国际视野和世界关怀,同时也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天下为公”、“仁者爱人”、“重义轻利”、“兼济天下”、“以和为贵”等思想精髓。

第二,这一思想凸显了人类对道德理想的崇高追求,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顶层设计和重大创新。当今世界,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着种族、宗教、文化、习俗等差异,但各国人民都拥有共同的愿望,那就是追求和平、发展、自由、和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促使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第三,这一思想与西方零和博弈的思维模式不同,开创了合作共赢思维模式,打破了西方传统的“国与国之间充满竞争与冲突,是二元对立的关系;国际政治是零和游戏,各国只会考虑自身利益,必然各自为政,以邻为壑”等陈旧僵化看法。

第四,这一思想超越了西方现代文明理论,是国际文化交流方式的新选择。它打破了所谓“文明冲突论”的窠臼,号召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美好世界。

我想从外交理念、哲学思想、历史基础和现实需要方面,谈谈中印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中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上世纪50年代,以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和尼赫鲁总理为代表的中印老一辈领导人,高屋建瓴,审时度势,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集中体现了中印在处理国与国关系问题上的相似关切和广泛共识,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至今仍保持强大生命力。正是以此为指引,中印均确立战略自主的外交政策,建立“印地秦尼巴依巴依”(印中人民亲如兄弟)的双边关系。印度更是成为“不结盟运动”的领头羊。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2.0版。它因应时代变化,在和平共处基础上更进一步,提出五位一体的宏大目标,内涵更丰富,路径更明确,目标更清晰,值得中印两国共同发扬光大。

(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植根于中印东方古老文明。两国人民热爱和平,都主张通过政治对话解决问题,反对动辄诉诸武力,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积极参与协调国际地区热点问题,坚定反对恐怖主义,主张加强有关国际协调与合作,致力于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致力推行改革开放,积极融入全球化,坚定维护国际多边贸易体系和规则,建设共同繁荣的世界;作为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大国,对内打造包容和谐的社会氛围,对外主张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共存共荣;亲近自然,敬畏自然,崇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其中反映的中国“天人合一”、“天下大同”等哲学理念,与印度倡导的“梵我一如”、“世界一家”等文化思想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具有深厚的历史根基和现实基础。历史上,中印经济长期领跑全球,是东方文明最耀眼双星。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逊研究指出,过去2000多年中,有长达1600年时间,中印两国经济总量占据世界半壁江山。中印交流互鉴,交相辉映,谱写了绵延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史。双方通过古丝绸之路,互通有无。佛兴天竺,法流东国,丰富了人类文明宝库。郑和七下西洋,六次抵印,播撒和平,传授技术,两国文明交融可谓陆海兼备。

近现代以来,在争取民族独立过程中,中印同舟共济,结下深厚友谊。孙中山等革命家为印独立运动呐喊鼓劲。印诗圣泰戈尔两次访华,与谭云山等提倡弘扬东方精神文明。抗战时期,印派医疗队援华,柯棣华大夫长眠于中华大地。徐梵澄在印潜心静修33年,译出印度教经典《薄伽梵歌》。建交后,中印共同提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联手推动亚非拉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打造亲如兄弟的双边关系。在经历“蜜月期”、“冰封期”、“回暖期”的不平凡发展后,洞朗对峙一度让中印关系跌入低谷。以习主席与莫迪总理“武汉会晤”为标志,两国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轨道。

武汉会晤以来,中印关系提质升级,步入发展快车道,成为中国周边外交一大亮点。政治上,中印领导人三次会面,引领两国关系大船劈波斩浪,勇往直前。三位中国国务委员访印,落实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经济上,2018年,中印贸易额创955亿美元新高,有望提前实现两国领导人设定的千亿美元目标。目前有1000多家中国公司在印开展业务,创造了10万个就业机会。小米、VIVO、OPPO等中国手机品牌已占据印市场半壁江山。印全国软件和服务企业协会在中国大连、贵州和徐州设立了3个IT走廊。人文上,两国外长举行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首次会议,在中印关系史上前所未有。两国建立14对友省友城,人员往来突破百万,印在华留学生总数已超过2万名。1981年中印恢复印官方香客赴藏朝圣安排,2015年增开经乃堆拉山口的朝圣通道,印朝圣人数每年从几百人增加到2万余人。在敏感问题上,双方以成熟方式妥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马苏德列名问题,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反映了中印共同时代诉求。从双边层面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人民在追求“中国梦”。印度提出“新印度”愿景。双方在扶贫、反腐、农业农村、就业、城镇化、环保等领域需互学互鉴,进一步加深对各自发展战略和改革措施的理解,支持各自国家现代化进程。作为世界仅有的两个十亿级人口大国,中印合作牵动27亿人的福祉,引领人类社会发展迈向“亚洲世纪”。从发展中国家群体角度看,以中印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群体性崛起,是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最大的变量。中印同步实现民族复兴,将改变超过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的命运,为提升发展中国家群体的地位注入强劲动力,强化国际力量格局“东升西降”趋势,有助于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从全球治理角度看,中印共同反对美国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贸易霸凌,倡导文明交流互鉴,拒绝文明冲突论,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心声,增强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机制中的话语权,有利于更好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世界多极化,推动以共商共建共享方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也是一项艰巨的工程,不会一帆风顺,不会一蹴而就。中印双方需要花大力气,下真功夫,共建共享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大业。

(一)两国智库、二轨要开展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联合研究、传播。可在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专门的课题小组,在双、多边轨道举办各种研讨会,从历史、现实,以及中印共同发展的角度进行深入沟通交流。

(二)两国媒体可在国际层面加强合作,共同传播这一理念,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这一思想结合,扩大其影响。

(三)政府层面可将其作为领导人战略对话的重要议题进行深入交流,制定一些具体行动计划。两国经济、文化、教育等部门可从不同角度予以诠释和落实。

(四)加强两国发展战略对接,实现共同发展,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物质基础。中印共27亿人口,中印的发展是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的发展,将引领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发展。双方可分享治国理政、发展理念经验。“一带一路”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以及印度的“东进政策”可实现有效对接。“中印+”合作模式可拓展至双方感兴趣的任何方向。

(五)推动两国关系稳定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树立样板和典范。考虑将两国领导人非正式会晤机制化,通过首脑外交为中印关系行稳致远提供强大政治引领;探索相邻新兴大国相处之道,打破两国关系起起伏伏的“怪圈”,保持稳定发展,打破危机管控模式,实现主动塑造;全面拓展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着力增加合作面,提升双边关系粘性、韧性和成熟度。近期可重点推动四大方向合作,即商签《中印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探讨双边自贸协定安排,启动边界问题早期收获谈判,实现“一带一路”倡议与印互联互通等国家发展战略对接。同时管控分歧,增进互信;实现优势互补、良性竞争、联动发展,推动构建中印命运共同体,为在更大范围内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立柱架梁、积蓄能量。

中印曾通过协商对话,成功解决西藏和锡金问题。近年来,两国探讨“中印+”合作新模式,成功开展联合培训阿富汗外交官项目。增进互信,缩减负面清单,应成为努力方向。

(六)国际上,双方可就全球治理重大议题加强合作,推动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实践。尤其是在维护多边贸易体系、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地区热点问题、推动不同文明和睦相处等领域,携手发挥更大作用,为国际社会不断完善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亚洲声音”、“亚洲智慧”、“亚洲方案”。

今年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印两国也即将迎来建交70周年。在这个意义非凡的年份,中印双方都需要端起历史望远镜,在过往中汲取智慧,在前进中把握大势,不断深化战略互信,拓展务实合作,深化人文交流,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开创世界更美好明天。

(作者系中国驻印度大使 罗照辉)

原标题:罗照辉大使澎湃独家撰文:中印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