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正文
郭鹞:“复兴号”总师炼成记
08-06 21:19:54 来源:央视财经人物周刊

“要根据自己的志向去奋斗,

挺直腰杆做好自己的事情。”

央视财经人物周刊消息,300多项技术文件,10000多张产品图样,350公里的时速,16辆编组,这一串数字的背后是中国新一代高铁“复兴号”创造的新纪录。

“复兴号”

这辆身着金色“腰带”、比以前更长的“复兴号”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大长今”,如今已经疾驰在了京沪线上。

而这辆加长版“复兴号”的总体设计师竟年仅41岁,他就是郭鹞,一个用“工匠精神”打造中国高铁的总体设计师。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这位身为“复兴号”总体设计师的郭鹞不仅年轻,而且还是半道出家,从计算机和航空无线电专业到高速铁路动车,从设计师到领军人物,从零开始的郭鹞仅仅用了8年。

2002年,计算机专业毕业的郭鹞选择了前往乌克兰国立航空大学学习深造航空无线电技术。在那里,他不仅遇见了一生的伴侣赵巍,也从此开始了与高铁的不解之缘。

2009年,郭鹞学成归国,与妻子赵巍来到唐山,并成功应聘成为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的设计师。

从航空踏入铁路,巨大的专业跨度并没有使郭鹞退缩,而是踏实稳重地学习进步,摸着石头过河,不懂就问,不会就学。软件、画图、原理,这些难点最终都为郭鹞所掌握。

 忙碌,是我们对郭鹞最直观的感受。

“我们研发是面对车间、面对公司各单位、面对路局、面对铁总、面对中车,所以说每天四面八方的任务要工作,铁总的事是排第一,路局的事是排第二,公司内部各单位的是排第三。“这是郭鹞对自己的工作做出的轻重缓急之分。

高效、专注、一丝不苟都鲜明地体现在了郭鹞身上,他经常告诉自己的团队,设计思路需要不断创新,生产制造需要一丝不苟地工匠精神。

在“复兴号”设计、实验地过程中,郭鹞和团队面临着许多技术困难。线路不通、车体超重、车门无法自动关闭,面对这些问题,郭鹞从生活中寻找灵感,打破传统思维,大胆尝试,经过反复试验,这些困难最终都被成功解决。

在郭鹞成功的背后是妻子赵巍和整个家庭的默默付出,孩子们还没起床郭鹞就离家上班,孩子们睡着后才回家休息,郭鹞每天与孩子们相处的时间寥寥无几。”爸爸又出差了“是妻子经常对孩子们说的话。“其实我想让爸爸换一个工作,一个不那么经常出差的工作“,女儿的无心之言让郭鹞心里很不是滋味,但工作与家庭往往太难两全。

“首先是有国才有家,这是我们一直在探讨的这个词,有国才有家,那么国家的兴旺,国家的富强,这个是必须得需要所有中国人集体去奉献,去支撑的。“在郭鹞的心中,为国家建设尽一份力,成为很牛的人一直是不改的初心。无论是当初留学乌克兰,还是踏入铁路领域,或是担任“复兴号”总体设计师,这份初心一直都在。

如今,“复兴号”虽然已经设计制造完成并且投入使用,但郭鹞并没有停止步伐,年仅41岁的他将再次挑战极限,开始设计时速为400公里的动车组。

到2020年,这种型号的高速动车组将被用于洲际运输,不但速度更快,而且可以自动适应不同国家、不同标准的铁路。届时,跨国互联互通的效率将大大提升,国际贸易进一步扩大,经济全球化也将进一步发展。

原标题:郭鹞:“复兴号”总师炼成记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