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慢新闻 > 正文
这名女警首创的瞭望者系统 能精准“捕捉”高空抛物
04-08 17:03:30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晚报

上游新闻 重庆晚报慢新闻 记者 彭光瑞 实习生 母力文

3月29日,重庆市公安局发布消息,重庆警方今年将完成“推动建立高空抛(坠)物安全协同治理机制”等10件民生实事。其中包括推动建立公安、住建等相关部门和社会单位多方联动的高空抛(坠)物安全协同治理机制。依托智能安防小区、老旧小区改造等系统平台和工程建设,安装应用专门设施设备,对高层建筑高空抛(坠)物行为实行24小时主动抓拍、自动取证、实时报警,有效提升预警监测、调查取证、责任认定的能力,预防和减少相关案事件发生,并于6月底前,在九龙坡区等区县开展试点。

实际上,从去年起,九龙坡警方就开始部署“瞭望者”高空抛物智能预警监控系统,在区内商圈、学校等高层建筑多、人流密集路段进行试点,并在深圳、南昌等全国多地推广应用。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服务民生的科技创新项目不可能凭空出现,对于牵头开发“瞭望者”的民警余行江来说,从一名负责网络通信的技术人员成长到开发多个民生警务科创项目的技术骨干,创新绝非一蹴而就。

WechatIMG400.jpg

▲余行江

科技改变警务

科信民警也在一线

38岁的余行江是重庆市公安局九龙坡区分局科技信息科副科长,扎起一头马尾,干练精神,去年底,记者首次见到她时,还开玩笑说她像一线民警,而不是闷头搞研发的技术人员。可在余行江看来,科信民警同样在一线。

早在研究生时代,余行江就随导师参加过公安通信网络与计算机信息系统建设工程的监理,当时只觉得这是件有意思的事——自己学的信息工程专业大有用武之地。

可2009年入警之后,余行江才发现,公安科信工作的日常和想象中有些不同。负责全分局信息网络维护的她,做得最多的就是维护日常通信畅通,“这个工作可不是坐在办公室敲敲键盘,而是像出警一样。”

那时候,公安网络通信基础设施不像如今这么完善,九龙坡区公安分局使用的基站建设在白市驿凉风垭的大山上,供电全靠山下一户人家的线路接入。这户人家住着一对老夫妇,尽管不用出电费,可节约惯了的大爷大妈总是改不过观念,动不动便拉闸,有时要走人户、赶场外出,也总是要断电才安心——这就给九龙坡警方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余行江也三天两头去到当地,给大爷大妈做工作,拉家常,话平安,讲情讲理,总算让分局的网络通信有了安稳的保障。“那段时间真是老跑白市驿,我是河南人,在重庆念7年大学也没学会重庆话,为了跟叔叔嬢嬢打交道,硬是把我练会了。”

如果说跟大爷大妈打交道像社区民警的工作,那么刑侦民警的活儿,余行江也没少干。余行江刚入警时,九龙坡警方在全市率先布局450个点位的监控摄像头,作为科信民警,余行江不但要去往每个点位进行大量测试、调整以确保有限的探头能最高效运行,在投用之后,更是要为办案民警提供24小时的服务。当时的摄像头采用模拟制式,现在看来很是落后,一旦有需要,普通民警也没有办法直接调取查看,因此深更半夜把余行江叫来“出警”也是常事。

余行江记得,2011年,在重庆警方抓捕“苏湘渝系列持枪抢劫杀人案”案犯周克华前,忙的不只是各单位抽调的案侦精锐,余行江等科信民警也调取了大量视频资料,整整两个办公室的同事连夜查看,最终让罪魁的影踪逐渐清晰。

在2016年前,余行江的工作中几乎没有大数据、智慧警务等概念,但正是这些年把公安工作在科技信息化方面的薄弱环节看在眼里,让余行江有了改革创新的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推动分局信息化建设。随着借助运营商的专业能力建设更稳定的基站、高清数字化摄像头的引入、基层民警也能实时查看调用监控,她不再是“社区民警”“刑侦民警”,她也有了更多时间来思考,如何搞好公安工作重点科技创新。

WechatIMG399.jpg

▲工作中的余行江

聚焦技术研发

用创新思维创精品项目

余行江口中的一线,不只身体力行在一线,眼界视野更是要在一线。

余行江聚焦公安主业,接连开发了涉案财物归还系统、公安随行办公APP、毒驾初筛检测APP等科技创新项目,实用、高效,受到了战友们的一致好评。可余行江还不满足于此,虽说这是为民警打击破案提供方便,但能不能更直接地让群众受益呢?她把目光投向了人们的头顶。

她说的“头顶”,自然是屡禁不止的高空抛物乱象。一方面,这个现象让她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今年实施的《民法典》对高空抛物案事件中的公安职责进行了明确,让余行江更有了着力点。既然需要公安机关精准排查出肇事者,那么自己熟悉的视频监控管理工作可能是一个方向。近年来,视频监控技术日新月异,抓拍技术也日趋成熟。如果能解决移动物体侦测抓拍的问题,那完全可以做出一套专门针对高空抛物的系统。

经过多方寻找,余行江发现一家科技公司正好有高空物体移动侦测的算法。在分局的支持下,余行江在去年3月组建了一支5人攻坚团队,将这种算法结合实际进行调整和改动,以实现高空抛物的抓拍监测。于是,余行江带着团队一次次地进行测试,一点点调整和改进算法,终于在近半年后,做出第一批成品,这就是“瞭望者”高空抛物智能预警监控系统。

余行江介绍,不同于传统摄像机,“瞭望者”前端内置AI智能抛物检测算法,对楼体立面进行频率为50毫秒/次的不间断检测,将以往的事后追溯变为主动预防监测,抓拍检测率可达98%以上。一旦高空抛物发生,系统将在3秒内自动生成一张标记抛物时间、位置等信息的全景轨迹图和一段6至10秒的关联抛物视频,归档为一条抛物记录,存储于视频云平台,迅速定位抛出位置,精准追踪抛物轨迹。

“我们叫预警而非抓拍,就是说抛物发生后,系统还可以自动预警,将抛物信息推送至辖区派出所,同时推送至社区民警和物业负责人移动终端,相关人员上门核实、劝诫。反馈分析,风险管控。”余行江说:“民警入户查证后,采集抛物人特征信息,录入系统后台。结合事件发生地点、所属区域,系统自动分析点位发生频次、高发时间段、抛物类型等,对接警务云,形成风险预警模型,降低安全隐患,对公安查证、回溯、预警和化解矛盾提供强大技术支撑。”

而在杨家坪派出所社区民警冯晓华看来,“瞭望者”虽然才应用了半年左右的时节,但效果实实在在看得见。“我们是商圈派出所,高楼多,行人也多,所以遇到高空抛物这种事很头痛,现在这类报警很明显减少了。”冯晓华介绍,过去,一旦出现高空抛物伤人,民警受理后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走访摸排,却总是感觉打不到痛处。而现在,可能只是一团废纸被丢下楼,没有谁被砸到,但社区民警就可以精准找到抛物者,上门开展法制教育:“让一些不好习惯的人知道,现在乱抛‘跑不掉’,而且相关法律很完善,让他们不敢再高空抛物。”

自去年6月以来,“瞭望者”已在全区布设23套,对覆盖的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开展全天候保护。上线以来,抓拍并预警抛物行为483余次、其中具有安全隐患的重型物体24次、规劝习惯性抛物人46人,有效震慑了高空抛物陋习,有力保护了群众“头顶上的安全”。

WechatIMG401.jpg

“瞭望者”系统

关注民众需求

走到群众跟前搞技术

2018年,针对校园安全这个特定对象,余行江和同事们依托全区视频工程建设成果,利用大数据、视频云、物联感知技术,创建了一套集大采集、大管控、大联动、大应用于一体化校园安全智能管控系统“护校贴心帮”,并辅之以警校联席联动等运行机制为保障,对特殊时段、特定群体实施特殊保护。

去年5月的一天傍晚,九龙坡警方接到辖区某小学报警,一名生在放学后与家长、学校失去了联系。而学校附近是美食街,傍晚人多车多,要找到人着实不易。接警后,九龙坡区公安分局立即使用“护校贴心帮”系统,通过系统自动查找,只耗时10分钟便锁定了这名学生的位置,民警和学生家长迅速在学校附近一家商场将孩子找回。

去年2月下旬,为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便利企业员工防疫信息排查,加快排查效率,余行江与同事火线研发“九龙坡区复工复产企业人员信息申报平台”。该平台集企业扫码注册、员工自主申报、后台统一核实三大功能为一体。只需要参照一张海报就能完成企业和员工端的所有操作。企业管理人员扫描二维码,即可开始企业信息备案,填报成功后,管理人员获得平台生成的专属该企业的二维码。数据汇总到九龙坡警方,相关警种在后台上进行提取比对,智能比对申报人与新冠状病毒疫情的关联及近14天行程轨迹,乘坐何种交通工具、户籍地、是否外出、有无与确诊或疑似病例接触史、行业分类、所处街镇……多个信息一目了然。经过平台的大数据智能分析与相关警种的深入比对后,帮助政府和企业在返岗人员中进一步筛查。

WechatIMG404.jpg

▲“瞭望者”在调试阶段就引发周边居民强烈关注

这些科技创新项目,有的技术难度并不高,有的则是外界不愿意耗时费力去开发的,但对于余行江等身在智慧警务创新一线的民警来说,“很多是小事,但只要去做了,就是一件实事,群众所担心和关心的,就是我们的研发重心!”

“在小余身上,我们不光能看到一个科研工作者的锐意进取,更能看到人民警察的责任担当。”九龙坡区公安分局科信科科长鄢文波说道,“坦白说,我们推出的一些创新项目,技术含量不见得有多么高精尖,但绝对是贴近警务工作与民生实事。这些事很多人不愿意去做,但小余去做了,有时可能只是一个小创新或者把现有的技术进行整合再应用,往往能解决民警和群众的大问题。”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