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慢新闻 > 正文
南岸警方向老人送“特殊礼物” 这份反诈指南请收好
10-26 11:05:07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晚报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记者 赵映骥/文  警方供图

为更好地守护老人们的平安幸福,南岸区公安分局团委和反诈中心民警一起,在10月22日上午,前往南岸区银翔·翡翠谷小区,与当地老人开展了一场以防范诈骗为主题的院坝会。 

院坝会上,南岸区反诈中心副大队长付敏结合新近发生的真实诈骗案例,总结成了防范指南。以下是他分享的案例:

案例A

老人轻信理财产品周期短、收益高

被骗6万元

投资理财是当今的热门话题,如何让自己的养老金增值或者保值,成了越来越多老人们关注的问题。于是,不少老人纷纷加入到了投资理财的行列,但这也让诈骗分子找到了可乘之机。 

今年7月,南岸区65岁的李婆婆收到一个微信好友申请,李婆婆通过申请后,对方自称是某理财平台的工作人员,并详细询问了她的个人情况,尤其是存款情况。随后,对方向李婆婆推荐了一款收益率高达15%的理财产品,并不断吹嘘该产品除了收益高之外,周期还特别短,只要30天就可以把本金和收益一并取出,这让李婆婆心动不已。 

不光如此,对方为了打消李婆婆原有的一些疑虑,还主动向李婆婆提供了自己公司的“营业执照”以及一些“客户”的收益情况截图,这让李婆婆更加相信了对方的真实性。很快,李婆婆就到家附近的银行网点向对方指定的账号转账6万元。转账后,对方也仍然与李婆婆保持着联系。直到一个月后,当李婆婆准备把6万元本金以及9千元的收益取出时,发现自己的微信已经被对方拉黑了,李婆婆此刻才意识到自己上当受了骗。 

骗局揭露:在投资理财类诈骗中,犯罪分子骗取老人信任后,往往会以投资少、周期短、收益高等为诱饵,勾起老人们的贪婪心,让老人们一步步掉入他们的陷阱。 

民警提醒:老人在面对所谓的“理财产品”时要多加甄别,一定要收起自己的贪婪心,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能盲目相信陌生人所说的“高额回报”,切勿随意向陌生账户转账汇款,最好通过正规机构选购理财产品。

微信图片_20201026111214.jpg

▲付敏解答疑问

案例B 

一次“免费旅游”

让老人落入不断充值陷阱

近年来,老年人的保健意识逐渐增强,“花钱买健康”的观念逐步被接受,保健品消费则成为许多老年人的选择。而这里面,也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今年7月,62岁的刘爷爷偶然看到一条“入会后可参加免费旅游等养生活动”的宣传单后,心想自己退休后也可以尝试下休闲养生的生活,于是向对方支付了500元的会费,成为某养生俱乐部会员。随后,俱乐部赠送了他一次免费旅游,旅游过程中俱乐部工作人员也对刘爷爷很是客气,这立马赢得了刘爷爷的肯定。于是,工作人员借此机会向刘爷爷推销了价值3000元的养生按摩枕。之后,工作人员又多次联系刘爷爷,告知俱乐部经常有洗衣液、厨具等礼品赠送,可以前去领取。于是,当他每次领取时,工作人员都会诱导他充值几百至几千元不等的会费,用于购买保健品。后来,商家再未通知其参加会员活动,刘爷爷前前后后充值的近万元的会费也没能退回,此刻的刘爷爷才发现自己中了招。

骗局揭露:一些保健品推销人员利用老年人渴求健康和摆脱寂寞的心理,忽悠他们参加“免费体检”、“健康养生讲座”,“养生大师”一番讲解后,商家再免费赠送,提供服务,打亲情牌,赢得好感后,加上“托”的示范,推销保健品,老年人很容易上当受骗。 

民警提醒:如今不少赠送礼物、健康讲座等行为是骗子所为,在任何未经确认的情况下,老人们不要轻易参加,不要轻易购买。

微信图片_20201026111140.jpg

▲付敏进行宣讲

案例C 

花了几千元

病没好转反惹一肚子烦恼

今年72岁的王奶奶患白内障已有十余年,之前做过手术但疗效不明显,所以她一直在寻找治疗眼疾的良方。前不久,她在一本老年杂志上看到一种治疗白内障的新药广告,上面着重强调了疗效甚好,这不禁让她心中一动。由于急于治病,当她看到这种新药的推销广告后,就果断花了几千元买了几盒。

拿到药品后,王奶奶按照说明书开始定期服用,期待新药带来好的疗效。但服用一段时间后,王奶奶不但感觉眼疾没有好转,眼睛还开始发红难受。当她联系对方时,对方称这仅是眼睛发炎的症状,吃点消炎药就行了,但后面却愈发严重,王奶奶只好前往医院就诊。

后来,王奶奶也终于明白,自己太轻信杂志上的假广告了,花了几千元病没治好却买来一肚子烦恼。 

骗局揭露:不法分子往往会用夸张、失实的字眼夸大产品功效,或冠上国家机关、科研单位等权威证明;或以有奖销售、让利销售、“某某指定产品”“某某专用产品”等来引诱我们上当。 

民警提醒:加强学习,保持明辨真假之心,尽可能寻找正规渠道,不要轻信夸张的产品功效,不要轻信质量承诺,伪专家忽悠不上当。

微信图片_20201026111208.jpg

▲民警发放反诈资料

其他“套路”

也要当心

除了在老年人群中新近发生的一些诈骗案例,付敏还整理了以往老人易中招的诈骗骗局,以提醒老人们继续保持警惕,以免中招。 

1、冒充亲友、领导实施诈骗:骗子正是抓住了老年人容易产生同情心的“软肋”。以“前来探亲需要车费”“在外发生事故急需用钱”等为名向老年人实施诈骗。 

民警提醒:接到上述诈骗电话时,一定先要跟子女说一声,并和真正的亲友本人核实。另外,老人应该在手机里保存辖区派出所电话或社区民警电话,遇到特殊情况可以向公安机关求助。 

2、冒充国家工作人员查案实施诈骗:骗子冒充“公检法”等国家工作人员,称受害人涉嫌犯罪,吓唬老年人,为了证明清白,老人就根据骗子提示,将自己账户的钱转到所谓的“安全账户”接受调查,结果被骗。 

民警提醒:遇到这些要冷静,多思考、多核实,防人之心不可无,个人信息要保密。 

3、设置中奖套路实施诈骗:骗子冒充节目组打电话称“中大奖了”,成为了幸运观众、或者老人在外捡到中奖彩票,骗子会要求你先缴纳“个人所得税”“公证费”等,实际上就是骗钱。 

民警提醒:天上不会掉馅饼,无故中奖定是骗局,莫要贪图小便宜。 

4、冒充神医行骗:骗子假装问路,向老人们打听神医住处,另外一名骗子一唱一和将老人骗到偏僻处,此时所谓的“神医”声称老人的子女有血光之灾,以“做法事”消灾的名义骗取老人的首饰、现金等。 

民警提醒:讲科学,心态乐观不迷信。 

5、“认识某个官员可以帮忙”内藏玄机:骗子一般会声称某官员有亲戚,门路多,花点钱就可以帮上忙,或者声称自己有某机构的独家消息,可以卖给老人,这其中很容易遇到诈骗。 

民警提醒:懂规矩、守法律,不抱侥幸心理走捷径,通过正规途径办事。 

6、免费上门服务套路多:很多骗子会以免费上门除蟑螂、免费清洗燃气灶等方式向你收取材料费或者劳务费,老人们很容易中招。 

民警提醒:莫贪小便宜,陌生推销需谨慎。

付敏希望通过上游新闻·重庆晚报告诫广大市民:“希望你们通过网络看到这些真实的案例后,在提高自身反诈意识的同时,回家也要讲给父母们听,从而形成全员反诈的新格局,让不法分子没有可乘之机。”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