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慢新闻 > 正文
慢新闻 | 嘉陵江鹅卵石惊现罕见动物肋骨化石 专家推测或来自蛇颈龙
01-22 13:34:34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晚报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李琅/文图视频   部分图片来自受访者和网络

西南大学图书馆馆员伍定金是重庆北碚人,热爱家乡的青山绿水,尤其喜欢登山徒步山地越野。自2007年起,他发现自己对五颜六色的石头非常感兴趣,于是此后便留心发现各种奇珍异石的美。

今年59岁的伍定金是中国观赏石协会会员,这些年交了不少志趣相投的朋友,收藏了不少造型别致的鹅卵石,他在徒步路上可以说是收获累累。不仅发现不少藏在鹅卵石中的珊瑚、贝壳、海百合化石,还曾发现过虫迹化石、恐龙化石、远古灭绝植物新芦木化石等。此外,北碚施家梁镇大型木化石群及北碚屋基村石壁所遗留的长约上百米的海洋波痕遗迹,其发现者均为伍定金。

今年春节前,这个热衷于探索自然的北碚人,在北碚施家梁镇三胜河滩又有了新发现。

微信图片_20200122133514.jpg

▲北碚嘉陵江边

冬季枯水期河滩发现“宝贝”

1月8日下午,伍定金去北碚施家梁镇三胜河边徒步观光,他把私家车停在距离当地嘉陵江边4公里以外的地方。

还是老习惯,伍定金背着包和放大镜边走边看,没有同伴随行,他习惯了一个人探索。上一次来这,还是两年前的冬天,那时这里一片宁静。这次,他怎么也猜不到,惊喜就藏在嘉陵江边的河滩上,等着他去发现。

由于冬季枯水期的原因,嘉陵江水每到冬季,便会退去一些。那些原本藏在水下的鹅卵石,也因此在河滩上露脸。

微信图片_20200122133512.jpg

▲一块奇怪的鹅卵石很显眼

“刚走到江边,一块褐黄色鹅卵石就把我吸引住了,它和周边的石体明显不同,一目了然,上面好似包裹镶嵌着动物的肋骨。”伍定金赶紧拾起来,把这块鹅卵石身上的青苔淤泥在江水中仔细的清洗掉,拿出放大镜细细观察。越看越激动,他甚至兴奋得起了鸡皮疙瘩。

鹅卵石有肋骨脱落的痕迹

为进一步观察,伍定金把这块褐黄色鹅卵石带回了家,并悉心的照料它。

1月21日下午,记者在伍定金家中,见到了这块鹅卵石,其石质呈褐黄色,十分油腻光泽。伍定金告诉记者,这块鹅卵石的观赏价值很高,存在硅化质地,他询遍了重庆赏石圈,也没找到相同形态的鹅卵石,圈内的重庆赏石爱好者都说,这块鹅卵石不简单,十分珍稀。

微信图片_20200122133527.jpg

▲伍定金将它带回家观察研究,视若珍宝

经过伍定金观察,他用卷尺测量,这块鹅卵石长18厘米、高12厘米、厚7厘米,重约3.5公斤。镶嵌其中的肋骨最长约6厘米、宽约0.7厘米,清晰可见的肋骨(包括脱落凸凹痕迹)共计10根,另外多根隐藏在石中另一侧,这块鹅卵石背面,还有一根肋骨脱落的痕迹,脱落部分痕迹凸凹分明。

由于石中的肋骨形态偏小,伍定金第一感觉是水禽类和翼龙类肋骨,他查阅了大量资料,如古盗鸟、孔子乌、三塔乌、辽宁中生代鸟、燕都华夏鸟等相关记载,并逐一梳理对比,但没有找到确切答案。

微信图片_20200122133517.jpg

▲正面形态

微信图片_20200122134455_副本.jpg

▲侧面形态

专家解疑

这块鹅卵石从哪来?

推测一:鹅卵石搬运距离有数百公里到上千公里

重庆市地勘局208地质队正高级工程师、古生物学博士张锋,是伍定金的老朋友,这些年来,伍定金的各种新发现,都会第一时间分享给张锋,并配合张锋进行现场考证。

见到这块别致的鹅卵石时,对它的第一印象,是这个鹅卵石磨圆度很高,根据骨骼形态推测,最有可能是一海生爬行类的幼年个体。根据鹅卵石磨圆度,张锋推测,这块鹅卵石的搬运距离有数百公里到上千公里,由此认为岩石的原产地可能位于川北陕南一带。当时在三叠纪时期,那里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

“三叠纪时期很多陆地脊椎动物陆续下海,逐渐在海洋当中形成了海生爬行类统治海洋。”张锋提到,因为海生爬行类是卵胎生,与恐龙下蛋不同,它们只能在肚子里孵化蛋,然后在水中生出小个体,这个小个体可能出生后不久,就遭遇了地质事件,导致被海里的砂泥掩埋,后来固结成岩,把小个体永久的保留其中。再后来,随着造山运动,海洋消失,嘉陵江逐渐形成,这块岩石被运移到了嘉陵江当中。然后,经过长距离搬运,这块岩石饱经浪打水冲的运动,被砾石碰撞磨擦失去了不规则的棱角,部分骨骼被磨损掉,直到来到北碚嘉陵江边,保存在了江边鹅卵石堆中。

微信图片_20200122134457.jpg

▲背面形态

它可能出自哪种动物?

推测二:或许是三叠纪时期蛇颈龙幼体肋骨

“这种鹅卵石十分罕见,包含有脊椎动物的肋骨,鹅卵石中出现植物和贝类、珊瑚类化石并不少见,但鹅卵石中有脊椎动物化石尚属罕见,目前没有出现相关记载,这是重庆首例,不排除全国首例的可能。”张锋根据经验推测,这处脊椎动物肋骨,很可能是三叠纪时期蛇颈龙幼体肋骨。

张锋介绍,蛇颈龙类群从三叠纪晚期开始出现,到侏罗纪已遍布世界各地,白垩纪末灭绝。蛇颈龙体型硕大无比,是海洋中的霸王,它们有很长的脖子、小脑袋、宽而扁的身体,鳍脚大而有力。通过摆动头,穿过鱼群而摄食,其外形像一条蛇穿过一个乌龟壳。

“这块鹅卵石中,很可能存在两个海生爬行类的幼年个体肋骨,需要进一步确认。这次发现,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张锋认为,这块鹅卵石见证并记录了一段地球演化的故事。

微信图片_20200122133545.jpg

▲蛇颈龙(网络图片)

微信图片_20200122133542_副本.jpg

▲伍定金家中的鹅卵石大小上百块

延伸

北碚曾发掘蛇颈龙类骨骼

根据《北碚区志》记载,1939年到1982年间,重庆北碚发现和挖掘古脊椎动物化石有13处。曾在当地金刚碑、天生桥、原西师阅览室下、原工农蚕种场、童家溪汽车站等地,发掘出鸟足类恐龙骨骼、长鼻北碚鳄鱼、蜥足龙骨骼等。其中,1975年,在北碚澄江镇发掘出蛇颈龙类化石;1979年,在北碚转龙乡发掘出蛇颈龙类骨骼。据专家推测,蛇颈龙类群很可能在远古时期曾生活在重庆一带。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