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慢新闻 > 正文
慢新闻·人物 | “我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 涂山镇人大代表熊海铭:见证弹子石CBD崛起
09-22 17:49:33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晚报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李琅 文 钱波 图

65岁的熊海铭,已退休5年。刚退休那会儿,老熊有些迷茫。“生活突然清净下来,老年生活该怎么安排?”那时的老熊,时常这样问自己。

几年过去,跟随内心意愿,老熊找到了老年生活的乐趣和意义。社区书院院长、社区乐团团长……而今的老熊,围绕社区生活施展自己,忙得乐此不疲。

“我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老熊感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重庆发展得那么快、那么好。作为一名老重庆人、老党员,他倍感自豪和幸福。

老熊《劝学》:

“正是男儿读书时”

老熊在南岸涂山镇有些名气,不少弹子石一带居民称老熊是社区“红人”。

老熊之所以被人熟知,是因为,他的身影总活跃在当地各种社区活动中。

自小练习书法的老熊,写得一手豪迈的书法字。两年前,在社区和居民共同推荐下,他在涂山镇福民社区,当起了社区书法老师。

要上他的书法课,遵从自愿原则,纯属免费参与。课程已从起初一周两次,增添到了一周三次。截至目前,他的学生已过百人。

今年开始,老熊主动增设了幼儿书法课,他的想法是:“培养国学情怀,传承传统文化,需要从娃娃抓起。”

通常情况下,书法课设在孩子放学或居民下班后进行,就在福民社区一间活动室内。19日下午,记者去体验了一堂老熊的课。

16时50分开课,老熊往往提前半小时来做准备。他将笔墨摆上桌,耐心的等待孩子们。很快,孩子们背着书包陆续进教室,并按例将练习本交给老熊批改。

老熊对孩子们要求很高,不仅要求每天一练,字型还要求讲究规范。“孩子们还小,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他们目前还难懂。”老熊认为,学在于勤,知在于行,现阶段,希望通过书法课堂和日常练习中的耳濡目染,让孩子们从中体会。

微信图片_20190922175101.jpg

▲熊老在社区开办书法班,深受孩子们喜欢

微信图片_20190922175111.jpg

▲熊老为孩子们写的《劝学》

这堂课,主要教孩子们学习书法中的点划。进入正题前,老熊拿出前晚书写好的一张作品,有心展示给孩子们。其内容为唐代诗人、书法家颜真卿的《劝学》。

“孩子们,我国从古至今的古诗词文化,与传统的书法文化,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这首诗提醒我们,年少时不知要早早地勤奋学习,老时会后悔读书太晚。”老熊慈祥的叮嘱着孩子们,此时“正是男儿读书时”。

“点划着重下笔的两端”“笔势似停而意不停”“呼吸由著而微”……孩子们跟随老熊的节奏,懵懵懂懂的感受着。

18时30分,老熊的课结束了,孩子们带着收获蹦蹦跳跳离去。整层楼道里,只剩下老熊清洗墨盘的声音。

老熊说,润物细无声,孩子们会明白的。

伏案作赋 

他为社区公园献一份礼

福民社区这些年变化非常大,老熊深有体会。他说,在现代小区建成前,这里曾有一片荒坡,既没有自然景观,也没有人文遗迹。

伴随城市快速发展,伴随社区创新治理的不断实践,老熊深有体会,福民社区的居民们,逐渐摸索出自己的文化符号——传承国学,重视礼俗,把孝爱融入社区生活。

例如,社区内的“论语公园”去年正式对外,其内四处充满着国学气息,灯柱、指示牌、装饰装置上,随处可见《论语》经典。孩子们在论语公园学习五禽拳,大人自发在论语公园里练舞、演话剧,这里已成为社区文化地标和文化传承地。

微信图片_20190922175628_副本.jpg

▲福民社区文化传承地——论语公园

微信图片_20190922175631_副本.jpg

▲福民社区文化传承地——论语公园

老熊告诉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该公园原为普通的休闲公园,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为营造居民学习国学的氛围,这里进行了一番精心的提档改造。

目前,许多居民还不知情,该公园的相关文化设计,主要由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创办人廖晓义及其团队进行设计指导。能引进热心公益的知名人士参与社区建设,老熊说,是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为居民们带来的福音。

“我时常跟朋友感慨,现在,我们生活在时尚的小区环境里。商业综合体就建在小区旁,购物逛超市特别方便。物业人员服务周到的同时,社区人员还关注着我们的生活。”老熊说,感动之余,更多是感恩,他多少得表达些什么。于是,他主动向社区提出,他要为“论语公园”写赋。

经过数月修改,经过层层把关,经过无数深夜的伏案斟酌,老熊的《论语公园赋》而今伫立公园牌坊前,引人注目。

作为一名普通居民代表,老熊把心里话抒写在了上面:“好时代,载人民之厚望;新长征,携儒道于广庭。重振国学,仁义礼智而善信……不忘初心,勤于实践。造福民众,重温经典。见贤思齐,崇仁向善。中华文脉,星火繁衍。”

光阴似箭 

他见证老家60年来蜕变

老熊实际上出生在江北,刚出生后不久,就随父母搬到了弹子石生活。当年,父亲是重钢的技术工人,母亲所在的重庆第三棉纺织厂(原重庆裕华纱厂),就设在弹子石窍角沱。老熊是在厂房里长大的孩子。

老熊的记忆里,儿童和年少时期,弹子石一带被视作重庆工业发展的重地,造船厂、木材加工厂、粮食厂、烟厂、轮渡修理厂等沿江而设。母亲所在的棉纺织厂,能够生产棉、毛、涤、维、晴等纯、混纺产品,当年在国内属知名企业,生产的“芦燕”、“双鸽”牌纱、布,在国内享有很高声誉。据他了解,重庆第三棉纺织厂鼎盛时期职工达到几千人,是当年全国大型纺织骨干企业之一。

“民国时期开始至后来很长一段时间,纺织厂修建的水塔为弹子石、大佛段、庆新村、王家沱、窍角沱等地很多家庭和小厂,提供了生产、生活用水。”老熊说,那些年,宣传队进厂慰问表演,培养了他对二胡、扬琴、大提琴等传统乐器的学习兴趣。老熊跟着舅娘学书法握笔,跟着舅舅一道阅读四大名著。

“那些年,尤其是生活在厂里面的子弟,对学习的渴望非常强烈。”不过,老熊印象很深的是,当年,城市缺乏污水处理和环境治理的条件,工厂生产造成的污水,对沿岸江水造成一定污染,南岸江岸甚至出现滩涂现象。

“后因城市各方面提质发展,弹子石一带的工业逐渐衰落,工厂青年各奔前程,成为了那代人心中的遗憾。”老熊说。

自小在弹子石生活的老熊,前后搬家不下5次家。生活质量和环境的改变,他感触非常深。

老熊说,上世纪70年代左右,因电力紧张,弹子石一带停电是常事。“很多夜晚,对面渝中半岛灯火通明,弹子石一带却黑漆漆一片。”老熊说,当年供水也是紧张的,家家户户都设置有水缸存水。

老熊印象里,当年,大佛段老街的老石板路,算是弹子石最豪华的路段。弹子石老街到处泥巴坑洼,出门上公共卫生间需要穿筒靴。

“现在的生活真好,条条道路通车硬化;过江大桥和立交桥拔地而起;小区、人行道、公共活动区域,不定期有人清洁维护;南滨路观光休闲大道日新月异,弹子石老街深受游人喜爱,商业综合体形式多元……”老熊感慨,60来年光阴似箭,他有幸见证了弹子石CBD崛起。最明显的变化是,当地从生态环境、区域交通、公共形象、历史文脉传承等各方建设,都有质一般的飞跃。

曾经的“陌生人社区”

从此不陌生

除了担任社区书院的院长外,熊老还是福民社区双叶艺术团的团长。从30多人的社区乐团,发展到现在300多人,熊老也没想到居民们会如此热情。

记者从福民社区了解到,这里的常住居民达3万余人,76%来自南岸区外,5.5%居民来自外省市。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居民,曾对社区生活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

老熊作为社区和居民之间的中间人,起了很大的桥梁沟通作用。他把社区内的文艺爱好者聚在一起,将其爱好分类,分成合唱、舞蹈、时装走秀、小品、书画、戏剧等兴趣小组。周一到周五,老熊几乎是无休的,活跃在各类社区文化艺术活动中。

今年秋季开学前,福民社区为20余名小学一年级新生,准备了一场传统而充满仪式感的开笔礼。熊老手握毛笔,饱蘸浓墨,教会孩子们在宣纸上写下“人”字。

微信图片_20190922175106.jpg

▲一周三节书法课

微信图片_20190922175104.jpg

▲熊老在社区开办书法班,深受孩子们喜欢

社区通过居民意见搜集,决定从儒家“六艺”,即耕、读、礼、养、居、乐入手,寻找解开居民幸福的密码。居民自家楼下有了菜园,各分其职,轮流种下蒜苗、青椒、茄子等果蔬,感受到耕种乐趣;社区打造食育坊空间,传授居民制作环保酵素、酵素手工皂、手工月饼的技巧;开设“网上书吧”,藏有77册电子书供居民阅览和交流;不少家长主动来到社区,提出免费为孩子们提供托管服务;“治脏、治乱、治差”社区自治活动不定期展开等等。

“曾经的‘陌生人社区’,从此不再陌生了。”熊老说,眼看居民们把创建社区和谐的责任扛起来,人人出门互相微笑点头,生活在这里,他深感幸福。

据悉,老熊这位拥有32年党龄的老党员,通过居民公开投票,已成为涂山镇人大代表。福民社区目前已建立以社区教育为主脉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老熊眼里,重庆人奋进而友好,他认为,不久后的重庆生活,将更上新台阶。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