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慢新闻 > 正文
电商平台再现大数据“杀熟” ,别人有的优惠券,凭啥我没有?
09-11 17:22:02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晚报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郎建荣 受访者供图

所谓“大数据杀熟”,指的是消费者通过互联网平台消费时,同样的商品或服务,老用户看到的价格比新用户要贵的现象,通常在旅游、电影、电商、出行等交易平台出现。

11日,市民李斌向记者投诉称,自己遭遇了电商平台大数据“杀熟”。前不久,他家装修,经常通过淘宝平台网购家电。偶然一次,他通过妻子手机查询时发现,同样的商品竟然有优惠券,但用自己的账号去查却没有。相比之下,李先生作为老用户,优惠力度反而更小,他怀疑被电商平台“杀熟”了。

▲李斌的网购界面没有领优惠券入口


▲通过同一时段截图显示,李斌妻子的网购界面可以领取优惠券。

无奈:新账户能领优惠券老账户不能

李斌今年32岁,家住渝北,在一家公司做生产管理。“平常无论买大件还是小件,我都喜欢网购,相较于线下较实惠。”李斌告诉记者,最近家里装修,几乎所有的家电都是从淘宝、天猫、京东等大的电商平台购买。

但令他没想到的是,正因为他经常网购,却遭遇了淘宝平台“杀熟”。9月8日,他看到淘宝APP上有“99聚划算节”广告,就想买一台洗碗机。“我点开页面,显示有家电品类券、手机品类券、超萌电器券等字样,但当点击想领取时,没有抢券入口,也就无法领取。”

无奈之下,李斌只好重新搜索,尽管洗碗机在优惠行列,但就是无法领取优惠券。不甘心的他,又拿起妻子的手机,用妻子的淘宝账户登陆,“奇怪的是,她的手机上显示有优惠券,而且优惠券种类还不少。”

记者通过李斌和妻子两人手机截图看到,两人同样的网购界面,李斌的账户上只显示“家电品类券”字样无法领取,但他妻子的账户上却可以领取优惠券,数码产品满980抵100,家电满1980抵200。   

质疑:我是老客户竟遭“杀熟”

李斌告诉记者,家里装修三四个月前他就开始从淘宝网购各种家电家具,“我怀疑是遇到了电商平台大数据杀熟。”他疑惑说道,自己淘宝账户用了多年,支付宝信誉分高达787分,并且经常网购家电,按理说,应该更优惠才对,怎么可能领不到优惠券呢?

相比之下,李斌妻子的账户是淘宝平台新账户,平常也很少购买家电家具,但反而能领到电商平台的优惠券,相当于买一台1990元的洗碗机能优惠200元。之后,李斌把自己的遭遇告诉给了朋友,原来,身边的朋友也有过类似被“杀熟”的经历。这也证实了李斌对“杀熟”的质疑。

李斌认为,很可能是电商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用户信息加以分类和处理,“稍不注意,老客户就成了被宰的对象。”对此,李斌特别生气,并向淘宝客服讨要说法。

客服:概率事件,建议多尝试

9月9日,李斌就未能获得优惠券一事,致电淘宝官方客服讨要说法。第一位客服未能接通电话,随后收到淘宝平台短信回复称:活动购物券领取存在概率获得,建议多尝试。也就是说,领券是概率事件。对此,李斌表示不解,“领券又不是抽奖,如果抽奖我没有领到算我运气差,但淘宝根本没有给我领券的机会,我觉得淘宝说法站不住脚。”

李斌再次致电淘宝客服讨要说法,对方回复邮件再次表示:优惠券是随机,没有抢券的入口,以前台页面为准。在多次与客服交涉后,李斌还是未能获得领取优惠券入口,也未得到满意答复。   

对于电商平台的“杀熟”做法。李斌表示:“打算近期向消费者协会投诉,要求淘宝给予合理解释,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目前,这一件事情还在交涉当中。

今日,记者也联系了该平台客服,对方表示,需先查明情况再予回复,但截至发稿,未能有回复。随后,记者尝试用两个新旧账号对携程、美团、途牛和淘宝4个平台进行实验,对机票、美食、旅游团、服装分别进行搜索对比,并没出现大幅涨价的情况,说明杀熟行为还不存在普遍性。

专家:大数据杀熟从技术层面是可行的

那么,大数据杀熟从技术层面可行吗?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博士、大数据研究员杨明华表示,从技术角度来说,杀熟操作是可行的。网络大数据平台通过对消费者个人信息、日常喜好、消费行为等进行数据分析,老用户在长期消费数据积累下,会得出相应的用户数据画像,进行用户行为判断。

例如,你经常喜欢在淘宝上买家电,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淘宝页面会反复推荐给你家电信息。 理论上可以利用这一大数据分析,进行所谓的“杀熟”操作。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数据分析员告诉记者,大数据平台会按照相应的算法程序来分辨用户的个人数据,以用户使用痕迹来判断对平台的依赖程度。新用户使用频率低,所以依赖度低,平台就会想办法用优惠的价格来吸引新用户,相较而言,老用户反而更吃亏。

律师:“杀熟”行为难以界定且举证难

今日,记者通过微博搜索发现,大数据“杀熟”的触手,早已延伸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衣食住行、吃喝玩乐无所不包。尤其在一些日常消费较多的网络平台,如旅游、电影、电商等。

对此,律师胡明强表示,大数据杀熟多出现在价格不透明的行业中,如网约车、酒店预定、机票预定等随市场波动来定价的平台。如果商家用大数据技术设置了差别定价,消费者往往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多付钱。

“大数据杀熟具有较强的隐蔽性,用户往往很难判断出标准价格,因此‘杀熟’行为往往很难界定,并且举证困难,除非消费者提供同时段多个新老用户的价格数据给相关部门进行比对,所以很多消费者发现问题,但却很难维权。”胡律师表示,尽管大数据杀熟很难维权,但却不能成为网络平台载客的理由,如果真的存在“杀熟”行为,就存在消费欺诈。

“互联网公司利用大数据,对每个人的消费能力进行评估,从而在价格上进行杀熟,这种现象,本身已经涉嫌价格歧视,是在侵占消费者的全部消费剩余。”胡律师说,平台针对每个用户制定价格或者给予相应优惠,让用户觉察不出异样,但本质上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

支招>>>

遭遇大数据杀熟,我们该如何防范

既然大数据杀熟技术可行,那么,普通消费者该如何防范被“杀熟”呢?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博士、大数据研究员杨明华建议,首选,选择信誉口碑较好的商家或平台,一旦知道某平台存在“杀熟”现象,就应减少使用频次。

其次,保证个人信息数据不泄露。防御大数据杀熟,最简单也是最极端的方法是不提供任何数据,在注册账户时,看清协议内容,对于涉及个人信息的选项多留个心眼。

第三,对可疑平台,尽量做到“货比三家”,用户还可以通过以不登录的状态,或者不同的浏览器、不同的手机终端,到某个网站搜索某个特定的商品,记下报价,并进行比价。

此外,杨明华还呼吁,应从法律层面加强对大数据“杀熟”行为的监管,同时,还需互联网企业自律,杜绝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事情发生。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