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来论 > 正文
禁止脏车入城,太过“洁癖”暴露出急功近利
2023-04-01 11:35:14 来源:上游新闻

据华商报“大风视频”报道,近日,云南省巧家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联合多部门发布《关于加强脏车出入城综合治理的通告》,引发网友热议。通报还显示,对拒绝、阻碍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公安机关将依法给予治安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此,该县城管局工作人员回应称,一直有这个规定,为了空气质量管控,以劝导为主,处罚不是目的。该工作人员还称,不让车上有泥点是出于城市形象的考虑。

从网络反馈来看,不少网友表示“我不理解,但我大受震撼”。更有网友调侃:“车子在县城弄脏了,当地赔偿吗?”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当地如果有着仙境一般的环境要求,当然也负有车辆的保洁义务。但从通告来看,几乎所有的重任都压到了市民肩上,市民执行不到位,甚至可能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所以网友普遍质疑,这种管理方式过于苛刻和不实际,让人感觉城市管理者过于“小题大做”。

要衡量一项公共政策的得失,其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是基本的评估指标。熙熙攘攘的车辆,尘土飞扬的道路,行人的衣物尚免不了风尘仆仆,又怎么能保证车辆连污迹、灰尘都没有呢?这一缺乏充分论证的要求,落实到现实中,只会徒增车主的养护成本,带来大大小小的麻烦。车主进城洗车,不仅要花费洗车费,而且还会耽误不少时间。再者说,水资源就不宝贵吗?用水量暴增就值得吗?另外,究竟有多脏才算是“脏车”?查阅相关法律,只有《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不得故意遮挡、污损机动车号牌”,至于车身脏不脏、轮胎是否可以带泥,并无相关法律明文规定,所以当地对脏车“除脏务尽”的政策,难免让人“看不懂”。

当地这一严苛的规定,直接抬高了车辆的上路标准,使人们“不是在洗车,就是在洗车的路上”。由此来看,这项规定的可行性已经非常脆弱了。其实,更聪明的办法或许是,重点关照工程车、渣土车,减少因带泥上路、沿途撒漏、违规乱倒等行为。同时,提高县城内外的道路状况,严控车辆超载,减少道路损坏,不然遇到下雨天,道路就会满是泥泞,既脏了车辆,又影响了市容。“禁止脏车入城”本意或许不错,良好的市容环境,大家都需要、都欢迎,但过于执着于“果”,暴露出急功近利、一刀切懒政的一面。

维护市容市貌不能以牺牲群众正常出行为代价,出台的政策必须尊重常识、符合实际,接地气、可操作、可执行。如果不切实际,难免引来非议,有违常识、太过“洁癖”的治理思路,该退场了。况且,“城市形象”,不仅包括干净的形象,也包括法治的形象;既包括严格的形象,也包括包容的形象。城市管理者不能把意蕴深刻、多元复杂的概念,粗暴理解成单一的、带有强制性的规范政策,只有兼顾科学性和人性化,才能避免过度执法和不必要的干预。

特约评论员 郑睿

编辑:康磊

责编:王蓉

审核:陈旭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举报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家居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网络暴力
获取验证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