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缙云 > 正文
读书丨李秀玲:在老派食物中寻觅温暖的记忆——读《老派少女购物路线》
2024-01-07 06:34:50 来源:上游新闻

在老派食物中寻觅温暖的记忆

——读《老派少女购物路线》

文/李秀玲

洪爱珠,是一名中国台湾平面设计师。几年前她的母亲生了一场大病,她放下手头的工作,专心照顾母亲。在这期间,她陪着母亲逛医院和家附近的菜市场、独自一人去到老街老店购买食物食材、大胆带着母亲踏上异国之旅……两年之后,她的母亲离开了这个世间,而她,也出版了这部名叫《老派少女购物路线》的散文集,把对母亲的追思和对家族鼎盛时繁复仪式的美好记忆延续在纸短情长的文字里。

书的封面设计得并不是很吸引人,但打开书一读到舒国治的序,就知道这是本有味道的好书。

味道,一是来自作者在书中记录的台湾美食,勾起读者的视觉感官与味蕾刺激;二是来自作者的文字,言简意赅、毫无拖沓,但又表述得恰如其分。没有酣畅淋漓、荡气回肠之感,但往往触动到读者心里暗藏的某个记忆,打开记忆的闸门,想起自己小时候的一道美食或者和父母在一起吃过的一个老馆子……凡此种种,莫不美好。

双线交替,情感真挚

在这本书里,作者记录了童年记事起的诸多美食,并在照顾母亲期间动手实践,尝试做出与记忆中不相上下的味道。美食,是一条连接亲情的主线。同时还有一条暗线,也就是作者的情感之线,对母亲的思念,对成长的怀念,对家族的想念,对故乡的眷念。她把所有的念想不动声色地安放在每一道美食中,在揣摩那些制作复杂、耗时许久的家乡美食里,在去探寻祖母和母亲带她去过的老店里,牵扯出心中那些隐藏的、哀痛的、又带着甜蜜回忆的情感。

她写厨房、写吃饭的桌子、写敲茶叶蛋的细节,仿佛一位生活美学专家,把平常器物和烹食写出了人间烟火气,写出了她内心深处对过往的温馨记忆与渴望。过去的日子不再回来,只能靠这些旧事旧物换来旧时光的缱绻。祖母还在,母亲还在,她还是那个有安全感的大家族小女孩。在长辈的庇护下过着无忧无虑的童年,没有家族责任与使命的压力,没有母亲当年在家族的默默付出和默默无语。

她写到,“后来黄师傅退休,我妈没了,回想此日细节历历,甚为珍惜,是回忆里括弧起来的一天。”而这一天,之所以难忘,是因为时光绝不可能倒流,该承受的生命之痛必须承受。母亲的离世,是对洪爱珠最沉痛的打击,但两年的陪伴,让她可以走进母亲的少女与青春时代,重新识得母亲的B面。

她写“外公类似的男子,在往后的世界里逐渐少见,而我外婆那份,一面抱怨,一面舀肉汤烧豆腐的感情也是。”对这一点,我完全相信,老派的爱情,就是一辈子的抱怨,一辈子的将就,以及一辈子的适应和不离不弃。我的外公外婆、父亲母亲、舅舅舅妈以及我认识的大多数长辈皆是如此。

“当香气开始流泻在小公寓里,就回去和儿时那个完整无缺的家族团圆。”在她的记忆中,家族的圆满、祥和、亲密藉由一道道家族的美食呈现,粥、粽子、卤肉饭、芋头、兜面……当她独自摸索、仿制出所有的年夜菜品,她也就仿佛搭建了一条与家族亲人相聚的路,慰藉了所有的思念。

读到此处,我不禁想起我的外公,他在世时,家是一个完整的大家庭。我母亲五个兄弟姊妹,到了除夕这天,再远都得赶回来吃团年饭。大人坐两桌、小孩坐一桌,把平时宽敞的堂屋挤得满满的,也热热闹闹的。后来,外公走了,大家就散了,每年过年时七零八落,不回来的理由充分得让人没法反驳。

外公离开后的团年饭总是那么的冷清。宽敞的堂屋还是那么宽敞,除了明晃晃的白炽灯,再也没有一丝热闹。

以物言情,描写细腻

书中的很多描写,都是对生活最深刻的领悟,珍贵、富有哲理,作者写到“凭借吃面,看清彼此的参差……见识过不少感情成灾的事,是从生活里的碎石细沙开始崩塌的。”这句话让读者感同身受,悲喜交叠,迅速地搭建了一座与作者心灵互通之桥。从桥的那头走到桥的这头,没有任何阻碍,只有透彻的觉悟与清醒。

还有“生出一种和老队友加班到深夜的寂寞温馨之感”。读到这句话,我心里冒出四个字——“旧物之欢”,越是旧物越得欢心。念旧之人,必是长情之人。一衣一食,皆有来处;一碗一杯,皆是故事 。唯有对生活充满欢喜与虔诚的人,才能将平凡日子描写得细腻、真实,勾起读者的怀念——当年,我家也有这么一道传承三代的川菜回锅肉,从外公传至我母亲,从我母亲传至我手。当散发出泡椒香气的回锅肉一端上桌,我脑子里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外公慈祥的面容。

 作者写到“外婆走了十年,以为会陪伴我许久的妈妈,刻下也正在分秒转身。恍惚间她们松手,长长的百年的大街上,四顾仅余我一人”。我也仿佛站在这个长长的百年的大街上,四顾茫然无助。世上没有任何一种感情,能抵得过时间的荒芜。作者与读者也将老去,周遭的一切,连同我们的记忆,都会被埋葬。

她描写菜板“老脸似盘着枯干的密纹”,一句就足够了。奶奶用过的东西女儿和孙女不舍丢弃,这是物与物的继承,也是代与代的传承。我们经常说传承,传承的是什么呢?荣誉?担当?气质?骨气?情怀?对作者来说,传承的是情怀。物在,妈妈就仿佛还在。这个菜板上,有祖母的痕迹,妈妈的味道,还有妈妈的故事与长年累月附在旧物上的唠叨和牵挂。

她在书中写道:“妥善照顾的铁锅或比人长寿,不怕生死别离。”是的,物不会离开人,除非人抛弃了它。可我们,有多少人能够完整保存祖辈留下的物件,我们保存的都是些自以为珍贵的东西,却不知,在我们一次次不经意地舍弃中,把最珍贵的情感丢弃了,我们还惘然不知。

读罢此书,在唏嘘、感叹的同时,让我等读者也学着开始珍惜旧事、旧物、旧情,也是另一层感悟与收获。

语言精简 收放自如

舒国治在序言中写道,洪爱珠的文笔有民国腔气。她的文笔精简,却又描写得恰到好处,一看就懂,再细读觉得意犹未尽。我觉得,她的笔风也像亦舒师太,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事物本身质朴之美,揭露生活锋利又不得不面对的真实。

一棵大树长成后总会被工人修去多余碍事的枝丫,文字也是一样,越是简单越讲究功力。而作者做到了让文字回归本质,文笔干净、自然,读起来毫不累赘,一气呵成,让人欣然一笑,连连呼妙哉。

书中描写道:“再挑两块厚实而方、颤颤的带皮卤肉,坐在饭尖上……肉汁浓稠,唇上滞胶。红褐色的肉汁裹着热饭,粒粒都油水滋润。”

“日光慷慨。”

“古街屋华丽的凿痕,寸寸没入阴影,轮廓寂美而尊贵。”

“壁画前,浅檐下,整齐搁几条长凳,我与许多人一样,喜欢在此稍坐,受袅袅香烟的熏染,享天井入来的日光与雨水。”

……

也许和洪爱珠自身的工作性质相关,她非常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记录美,描写美。她在书中写的这些场景、这些老街、这些美食,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但有多少人能如作者般提炼成贴切又适宜的文字,直达人心,获得共情呢?

让我们和洪爱珠一起,做一个老派的有心人。在捕捉回忆时,记录曾经的点滴,汇聚简单又至美的生活路线。

作者简介:李秀玲,南岸区作协副秘书长

编辑:朱阳夏    责编:陈泰湧    审核:冯飞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举报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家居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网络暴力
获取验证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