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缙云 > 正文
缙云丨熊丽然:一首诗的寻觅
2023-11-28 06:33:35 来源:上游新闻

一首诗的寻觅

文/熊丽然

已不记得是何时,从何处觑见了那首诗,甚至连诗中的任何一句也记不清了。总归我与它的相逢并不在任何一本书中,仿佛是在匆匆行走间,某个物件上寥寥的几行字将我的目光牵挽了一回。我以为半面之缘,转瞬即逝,不料它竟如同一粒轻巧的种子,安然着陆于我的心田。

我只是记得它的内涵与“竹”相关,却又不拘泥于此。

有些记忆就是这么奇怪,关于它的一切,你明明什么也想不起来,却偏偏就是无法忘怀——正因为什么也想不起来,那无影无踪却又若隐若现的美和挂念,足以睥睨一切,并堂而皇之占据着你记忆的清晰而锐利的事物。

于是,再也没有一首咏竹的诗能撼动它带来的惊艳。我如此艳羡一首诗的美,却丝毫说不清它是如何的美。我不由自主地想起它来,却连只言片语也无从吟诵。它就这样与我擦肩而过,像一个雨夜的精灵,像一抹晨雾中的倩影,只留下一阵气息。

气息是难以描述的,它不是气味,气味太明显,气息没有味儿,但你知道它在哪儿。它也不是体温,体温过于狎昵,气息却可以保持足够矜持的距离。

这阵气息,成为它的美之所在。有如一个灵魂从它精短的字句中跳脱而出,在我心田里生根发芽,破土拔节,日益清俊挺拔。也许自从我回味它的一瞬起,周遭都开始变得模糊了,时间模糊、地点模糊,甚至当初催着我匆匆离开它的理由也微不足道。从那首诗中升腾起来的灵魂,恍若千竿竹影,若即若离,荡漾着一轮又一轮深邃的意蕴。

我索性任由那缕魂儿,在脑海中绘出一个生动的形象来——它不同于一贯咏竹的姿态,不是谦谦君子,只秉持清高冷峻的风骨;亦非窈窕淑女,总恪守贞洁孤寂的信条——他更像一位苍髯虬须的长者,饱经风霜的面庞洋溢着慈祥恬淡的微笑,这笑容那么深远含蓄,好像正在云淡风轻地讲述着他一生的故事。

是了,从这化身为竹的长者的笑容里,我确信自己听到了一个关乎命途的故事,尽管他寥寥数语简洁浅显,却无法掩盖这个故事的漫长与深刻:他解嘲自己与生俱来的倔强,似乎在暗示着此生的磨难与顽强;他怀念的年少时光,有淋漓的欢畅,更有艰辛的成长;几番风云,宠辱散尽,在跻身高士名流之后,那份对过往的悲悯和对未来的泰然,都无声地写进了他满目的沧桑……

故事到此结束,还是未完待续?我不敢妄言。文字残缺的碎片在我记忆中不断尝试重组,却总也呈现不出诗的原貌,只有竹君的笑容清晰隽永,烙在我的记忆中,无法忘怀的滚烫着。

怎能忘怀呢?浩如烟海的咏物诗篇,借物言志、讴歌气节者甚众,针砭时弊、讥讽批判者亦多,可都不是它。它偏偏只选择以短短四句话,来描述一段隐秘又闳阔的历程:在由二十八个汉字组成的微缩空间里让一竿普普通通的竹,长出了记忆,长出了生涯。

我记忆中残存的关于这首诗的只言片语,原本就快要被时光的潮水越冲越淡,让我只能作得鱼忘筌的慰藉。直到某一天,我经过一扇窗前,窗台外郁郁葱葱的一拢云竹映入眼帘,蓝白釉色的花盆上清清爽爽题诗四句——我苦念良久的沧海遗珠,粲然浮现:

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

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作者简介:熊丽然,重庆市第一届、第三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修班学员,江北区作协理事。作品发表于《重庆日报》《重庆文学》等刊物和上游新闻等媒体平台,散文《千古殇阳》入选《江北历代文学作品选(第一卷)》。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编辑:朱阳夏    责编:陈泰湧    审核:冯飞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举报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家居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网络暴力
获取验证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