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上游新闻

汇聚向上的力量

立即下载

手工匠人用数百种藤草编织精美家具

南方日报2020-04-24 10:55

黝黑粗壮的手指在纤细的藤条之间上下翻飞,精美的图案从指尖下渐渐显露。“一件做工精致的藤木家具要经过七八十道工序,复杂一点的图案至少需要用到十多种藤草。”廖祁君扯过一条由莞草制作而成的藤条,熟练地编织起来。

廖祁君是东莞市建益实业有限公司的员工,20多年来他几乎每天与藤草相伴,先后使用数百种藤草材料编织家具。从莞草沙发到水仙草茶几,从草绳椅子到藤木衣柜……由他编织的藤草家具曾畅销世界各地,其中不少做工精美的藤草制品更是被博物馆收藏。

一眼识别设计图纸是否符合标准

“这张椅子的扶手感觉差点劲,弯曲的弧度不太够,坐上去很别扭。”廖祁君拿着一根“劣质扶手”走进一间堆满木材的工作间,一阵热浪迎面扑来。

“拿来我看看。”一名满头大汗的师傅正岔开腿坐在板凳上,仔细端详一会后,师傅随手抄起身边的一根藤条,在眼前的烤火器上来回烘烤,很快笔直的藤条渐渐变弯,随后师傅开始用刀将藤条的另一边削尖,并用机器将藤条磨细。

这名师傅叫廖胜群,专门负责制作家具的框架,与廖祁君合作已有20多年,彼此间十分默契。

廖祁君接过藤条,一脚踩着框架,一手扯着藤皮,一叠一放,熟练地编织起来,忍不住夸奖一句“这回顺手多了”。工作间里一台风扇吹得嘎吱响,但两人额头上的汗珠却不停往下掉。这样的工作状态是他们的日常,彼此早已习惯。

上世纪90年代,东莞藤木制造业发达兴旺,全市藤木制造企业多达100多家,仅黄江就有18家藤木家具厂。“当时藤草编织这份工作很吃香的,很多人都去应聘了。”廖祁君刚进厂学习藤草编织时,经常被坚韧的藤刺扎到手流血。

“当时一心想着赶紧学会编织技巧,也顾不上那么多,简单包扎一下就继续工作了。”经过一段时间,廖祁君的手起了一层厚厚的茧,“每过一段时间茧就掉落一次,然后再长出来”。由于勤奋好学,不到半年,廖祁君就熟练掌握了拉花、半拉花等编织手法。

廖祁君的工作间总是堆满了大大小小的木头与藤条等数百种材料。为了选到合适的材料,他每天都要频繁穿梭在板凳与材料堆之间。“坚韧度是我选择材料的根据之一,在编织过程中要不停思考如何做到既美观与又实用。”廖祁君从一堆材料里挑出一根藤条,仔细观察有无折痕。

一年后,廖祁君几乎掌握了所以编织材料的特性,甚至对各种款式的家具尺寸都了然于胸。“无论款式多新颖,看一眼客户的图纸我基本就能准确编织出来。”廖祁君说,有时候客户为了美观而忽略了实际使用中的舒适性。每当遇到这种情况,廖祁君就会在拿到图纸时及时与客户沟通,如果客户坚持己见,廖祁君就把样品做出来再让客户进行体验。

“家具的一些尺寸基本是固定的,比如桌子的高度,超出标准3厘米不仅会让人看着不协调,而且坐上去也不会舒服。”廖祁君说,进入21世纪,藤草制品在全球都很热销,公司销量最高峰的时候,一个月能卖出30多个货柜,大家每天都在赶货,“我虽然也很忙,但是依然坚持自己的标准,坚持与客户沟通”。

代表作被公司作为样板进行推销

在黄江藤草博物馆,不仅展示着数千件不同时期的藤制生活用品,还展示着上世纪80年代藤制品工厂里的机器和产品。

“过去的沙发主要以两座沙发、单人沙发为主,编织手法单一,所用到的编织手艺只有拉花、半拉花、织密三种。后来客户的要求越来越多,编织手法也越来越丰富。”廖祁君告诉记者,工厂里至今保留着上千种编织样品。

最让廖祁君感到为难的是,有时客户并没有很明确的想法,只说自己大概喜欢什么样的款式。“只能靠自己发挥想象,然后边制作边与客户磨合意见,这个过程是很头疼的。”廖祁君直言,有时家具制作完成后,客户不满意但又说不出哪里不好,这时候他只能和廖胜群慢慢钻研新的编法。

廖祁君的耐心和细心服务很快赢得了客户的信赖,后来公司就让他负责与客户协商对接,提供售后服务。由于公司的产品畅销全国各地,使得廖祁君一度常年在外奔波,足迹遍布全国各大主要城市。

“印象最深的是厦门的一家五星级酒店,这家酒店向工厂定制了600多张会议椅,其中椅子底板加了铁的材料,酒店认为坐起来不舒服。”为了解决客户反馈的问题,廖祁君从东莞赶往厦门,和其他两名工人将所有椅子底下的铁材料全部抽出。“没有铁材料的支撑,椅子很容易塌下去。”经过多次研究,廖祁君发现用藤拉出一个圈不仅可以托住底板,而且还十分美观,这个方案很快获得客户的肯定。

廖祁君说,这一项改动他和另外两名同事足足花费了45天时间,但是“能让客户满意我心中悬着的石头也就放下来了”。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消费升级进一步加快。2013年,东莞市建益实业有限公司开始将藤木与欧式风格结合起来,研发出不少新产品。

“一开始我们计划开发一套时尚又实用的沙发,当时大家有点犹豫,因为沙发高低不平,大家都担心根据模型做出来不理想。”廖祁君说,考虑到他和廖胜群合作多年一直没有代表作,于是他们决定“大胆尝试”。制作期间,他们利用三条藤,紧密贴合框架的弧度进行编织,以呈现出平滑光洁的效果。经过一个半月的研发制作,这套全新的沙发获得了经销商与材料供应商一致好评,被公司作为样板进行推销。

经过多年开发,廖祁君和廖胜群研发出了不少独具特色的品牌。但后来赶上金融危机的大潮,很多藤厂企业倒闭,廖祁君与廖胜群的很多“得意之作”也逐渐进入了当地的藤草博物馆中。进入藤草博物馆,廖祁君和廖胜群总是饶有兴趣地介绍各种风格的家具的背后故事,讲述藤草加工、创造以及品牌的发展历程。

结合乡村旅游设计特色藤草手工艺品

“藤草编织耗时费力,而且成本相对较高,随着越来越多的替代品出现,这门技艺开始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廖祁君说,一件复杂精细的藤木家具,要经过数十道工序的反复打磨,耗费时间和精力非常多,很多年轻人由于吃不了这个苦,不愿意从事这个行业。

廖祁君坦言,藤草编织手艺至少需要练习半年才能算“入门”,期间要吃不少“苦头”。廖胜群与廖祁君曾带过几个年轻的徒弟,但藤草编织冬天冻手,夏天烫手,被弄破手指更是家常便饭,很难有人去坚持学习这门手艺。

“即使徒弟能够花同样的时间制造出制品,但没有经过足够长时间的磨练,也把控不好家具的弧度和美观度。”廖祁君说,最后只有一个徒弟坚持了下来。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2015年东莞市建益实业有限公司与黄江镇政府相关部门合作,把公司变成大学生实践创业基地和中小学生科普基地,不断培养和深化年轻人对藤草文化的了解。

“小朋友们感觉很新奇,大家非常积极踊跃地学习。”廖祁君说,他们每周都会组织员工到黄江镇中心小学和康湖新乐学校进行藤草编织教学,让小朋友编织一些简单的手工艺品。“让我感动的是,有一次一名六年级的学生在用藤条给我编织了一个戒指。”廖祁君说,他拿到戒指后感到非常开心,这让他意识到,自己在教课的过程中,不单单提升了学生们的手动能力,也让他们真实感受到藤草编织的魅力。

廖祁君说,平时他也会使用藤草编织一些小鹿、小象、小鸭等玩具,并放到电商平台进行销售,效果不太理想。“我从事藤草编织20多年,其他工作也不会,我不想这门技艺就这么消失。”廖祁君表示,藤草家具在中国历史悠久,莞草编织技术更是广东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不能仅仅依靠个人的口耳相传,需要与产业结合才能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要通过不断创新,让非遗技艺的商业价值得到显现。”黄江企业家叶林波说,在技术创新上东莞市建益实业有限公司也进行了自己的尝试。“过去我们用的都是土藤编织,现在莞草、水浮莲、香蕉叶、玉米叶以及纸绳都是我们研发利用的原材料。”叶林波说,传统编织技术与环保材料的结合让产品逐渐被更多人接受。

目前,东莞提出实施“乡村工匠”工程,提升乡村特色人才对乡村振兴的示范带动作用,这让廖祁君和廖胜群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发展藤草编织技艺的决心和信心。

“今后我们可以结合乡村旅游,设计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藤草手工艺品。”廖祁君说,有人关注这门技艺就不会消失。

责编张雪梅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关心一下,为你推荐更多
举报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上游新闻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