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两江观察丨重庆这个万亿级“老行当”,怎样升级成“新”产业?
09-18 12:25:55 来源:两江观察微信公众号

智能化为“重庆建造”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十三五”期间,重庆建筑业总产值高达4万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近4500亿元;该行业企业单位近3300个,从业人员约177万人……这些数据充分表明,这个万亿级产业对重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当前,数字经济大潮席卷各行各业。作为一个“老牌”传统行业,建筑业面临的转型升级任务尤其复杂繁重。怎么办?业界普遍认为,智能建造是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图片

▲搭建全方位覆盖智能建造系统的陆海国际中心,将打造重庆新地标。(效果图)陈艺伟 摄/视觉重庆

打造“样板”

重庆“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推动数字技术在建筑业等传统产业的深度应用,全面提升其数字化水平;要推进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构建智能建造产业体系。

“未来5—10年,建筑业一定是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肖绪文认为,对重庆而言,地貌以山地、桥隧等为主,情况复杂、技术难度大,建筑业不必一味追求规模,而应该更加注重提升建筑产品的质量和用户满意度,其中智能建造就是一个重大机遇。 

那到底什么是智能建造呢?

智能建造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工程建造技术深度融合,实现建造全过程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新型建造方式。也就是说,通过智能化赋能,有望改变建筑业在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劳动力成本等方面的“尴尬”形象,从而升级为一门技术含量高、绿色环保、安全高效的“新”行业。

打个比方,智能建造之于建筑业,如同智能制造之于工业。重庆提出,智能建造是贯彻落实绿色发展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图片

▲重庆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效果图。  罗斌 翻拍/视觉重庆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重庆智能建造发展已打下一定基础——

在政策层面做好导向。近年来,重庆连续出台《关于印发重庆市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关于推进智能建造的实施意见》《2021年建设科技与对外合作工作要点》等文件,多措并举推动智能建造落地落实。

比如,重庆提出,对数字化建造试点项目、三星级智慧工地项目,在信用评价、评奖评优、资本金监管、预售资金首付款监管等方面给予支持;对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实施数字化建造试点或三星级智慧工地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在商品住房备案价格指导时,会考虑其增量成本……这些政策的导向很明显,就是对智能建造的实施者予以激励。

以项目为抓手,多方试点、有序推进。近年来,重庆把“工程项目数字化”作为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在有条件的项目上进行试点,寻求突破、打造“样板”,再逐步推广。

例如,两江新区万科森林公园、龙湖九里晴川等项目采用装配式施工方式,成为智能建造的“探路者”;融创文旅城•万达茂项目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解决施工与设计之间的偏差问题;重庆华侨城B19项目使用智慧工地平台,控制环境污染效果良好…..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在全国范围内批复7个项目进行智能建造试点,其中,重庆有万科四季花城、美好天赋、绿地秋月台3个项目入选。

数据显示,重庆作为在全国率先开展工程项目数字化建造试点的城市,迄今已实施试点项目58个,总面积超过500万平方米,推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1300余个项目中应用;全市智慧工地数量达到2630个,在全国各大城市中排名第一。

大数据智能化发展为建筑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撑。近年来,重庆大力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逐步融入建筑业,为该行业全方位赋能。

早在2019年,重庆市住建委与腾讯云联合推出“微瓴智能建造平台”,覆盖规划设计、施工建造、运维运营等建筑全生命周期;2020年7月,渝高集团发布“全过程工程数智化管理平台”;9月,市住建委联合紫光建筑云发布“天工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12月,全国首个省级智能建造平台——重庆“城乡智慧建设”正式上线;近年来,中冶赛迪研发的“BIM数字化建造集成交付平台”达到行业领跑水平,在全国多个项目中得到应用……

同时,重庆加快推进智能建造产业园区、建筑业大数据园区建设,引导中机中联等100余家建筑企业成立数字化技术应用研究中心,扩大智慧安防、智慧停车、智慧家居等30余个门类智能终端产品、物联网设备的生产规模,还引进了腾讯、阿里、紫光等知名企业布局重庆智能建造领域。

图片

▲重庆举办“智能建造·智慧居住”线上专题展。(市住房城乡建委供图)

提升路径

瞄准智能建造的发展方向,重庆提出,到2025年,全市工程项目全面采用数字化建造模式,建筑业企业全面实现数字化转型,培育一批智能建造龙头企业。

不过,要实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重庆大学智能建造实验室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界鹏认为,智能建造以建筑业的工业化和信息化为前提,而当前,重庆建筑产业的工业化和信息化尚在探索和完善过程中,诸多难点仍待突破——

例如,建筑业产业链不强,部分环节存在缺失。对智能建造而言,使用标准化工业产品是实现智能化作业的基础。但目前,重庆在建筑业工业软件、设施装备等领域的研发和制造都较为滞后,特别是市场对建筑工业化产品的需求量不够大,部分产品没有实现大规模量产,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不少企业难以承受,影响了智能建造的推广。

再如,智能建造人才储备不够,特别是产业工人和工程师队伍不够强大。重庆建筑业从业人员约177万人,但大部分人的技能水平较为适应传统施工。而智能建造涉及设计、生产、施工、管理、装修等多个环节,需要数学、计算机、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高素质技能人才存在较大缺口,培养周期长、难度大。

还有,部分项目在工程承包、招标、计价模式等方面不尽合理,存在各环节割裂、管理较粗放、偏离市场实际行情等问题。

图片

▲轨道4号线二期用上装配式建筑。 (受访者供图)

刘界鹏认为,未来10—20年是重庆发展智能建造的关键时期,重庆要锚定目标、梳理重点,多措并举、形成合力,在智能建造领域以点成线、以线带面寻求突破。

▶加强科研攻关。重庆高校、院所、企业要联合加强技术攻关,推动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基础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转移扩散和商业化应用。同时,构建先进适用的智能建造及建筑工业化标准体系,重点制订BIM模型轻量化参数标准等基础数据标准,编制智能建筑建设技术标准等。

▶培育产业生态。重庆可引导建筑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系统集成企业、软件开发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设计企业施工企业组建联盟,协同推进智能建造产品研发、技术攻关和集成应用,强化上中下游产业链,打造智能建造产业生态。

▶创新监管与服务。重庆要建立健全与智能建造相适应的工程质量、安全、造价监管模式与机制,依托智能建造管理平台和数据中心,消除行业“信息孤岛”,打通设计、生产、施工、验收等全生命周期的数据通道。

建筑业的转型升级,不仅关乎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关乎民生福祉。“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重庆可以智能建造为突破口,着力推动这个万亿级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为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赋能。

原标题:重庆这个万亿级“老行当”,怎样升级成“新”产业?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