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因为重庆的茶叶,所以世上有了“香茗”一词
07-28 17:34:37 来源:上游新闻

因为重庆所在的巴文化分布地区是古代茶树栽培的重要发源地,因此,在《华阳国志》中,称巴茶为“香茗”。从此,美丽的中国词汇中,就多了“香茗”这个词语。而“香茗”一词,也成为了后世对茶的代称。

7月28日,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白九江用自己多年对巴文化的研究,揭开了“善工商”的巴人的故事。

“我们从考古发现,商周时期的巴文化农业并不十分发达,工、商才是巴国财富的主要来源。”白九江说,据《华阳国志》记载,当时的巴地有28种地方特产,其中以盐、丹砂、茶、辛蒟、给客橙等尤为出名。

1 (1).jpg

▲《茶经》

巴地盛产茶叶,让世上多了“香茗”一词

中国作为茶的故乡,不仅因为中国历史上有最原始的野生大茶树种,更是在于中华民族最先认识茶的功用,从而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逐渐培育和创造出源远流长的茶文化。这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还为人类精神文明的宝库增添了无价的宝藏。

白九江说,巴蜀地区是中国茶的起源和茶文化的萌芽地之一,巴蜀是世界上最早开始饮茶、种茶,最早出现茶叶市场的地区。

在《神农本草经》记载的“神农尝百草,遇毒得茶而解之”,其地点正是巴蜀地区。

神农氏原是被称作三苗、九黎的一个南方氏族或部落。《荆州记》载:“随县地有厉乡村,重山一穴,相传为神农所生穴也。”

有茶史专家认为:神农这个氏族或部落,最早就生活在川东和鄂西山区。这里也是古代巴人活动的地区,正是他们在这里发现了茶的食用、药用价值,进一步把茶当成采食的对象。

后来他们西南的一支或后裔,分散到四川盆地更广泛的地区生活,并且在茶的食用基础上开创了饮茶之风,这表明中国饮茶和把茶叶的生产作为一个事业是从巴蜀地区开始的。

古代文献中关于“荼”、“香茗”的最早记述,也是在四川盆地。晋人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 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封于巴,爵之以子。古者,远国虽大,爵不过子,故吴、楚及巴皆曰子。其地东至鱼腹,西至棘道,北接汉中,南极黔涪。土植五谷,牧具六畜,桑、蚕、麻、贮、鱼、盐、铜、铁、丹、漆、荼、蜜、灵龟、后犀、山鸡、白雉、黄润、鲜粉,皆纳贡之。其果实之珍者,树有荔枝,蔓有辛脔,园有芳篛、香茗,给客橙、葵。”

上述记载说明早在公元前两千多年前的周初,巴国境内就已经有人工茶园培植的茶叶,并且作为贡品,非常珍重地献给周王室,由此可知当时的茶叶生产已达一定的水平。

白九江说,自秦汉时期起,巴蜀一带就十分殷富。这里也很快成为中国早期茶叶发展的重要地区,并且影响了以后中国茶叶传播的路径和速度。

秦汉以后的各历史时期,巴蜀人还创造了许许多多的茶文化财富,并且开始逐渐东移、南移,使得茶文化得到传播。

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明:巴蜀人创造的茶文化很可能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茶文化,巴蜀是茶的故乡,巴蜀是茶文化的摇篮。

2 (1).jpg

▲秀山溪口丹矿遗址丹砂淘洗盘

巴清因丹砂,而成为与范蠡齐名的大商人

说到巴地的大商人,巴寡妇清是决不能忽略的一位。她所在家族数代人采炼丹砂,财富多到不可计数,因而被誉为“礼抗万乘,明显天下。”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与范蠡、白圭等齐名的大商人。

巴清在历史上有多出名?白九江说,巴清是战国时代大工商业主,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女企业家之一。

这句话绝非夸大其词,而是从史书中得出:

司马迁所著的《史记·货殖列传》,是中国最早的经济史著作,可以说是中国的第一个富豪榜。巴寡妇清位列其中唯一的女企业家,也是秦汉女性工商业主成功者最典型的范例。

春秋战国时期最有影响的企业家只有范蠡、子贡、白圭、猗顿、郭纵、乌氏倮、巴寡妇清七人,财富不赀,名显天下。

巴寡妇清以女子之身跻身战国七大富豪之一,足以令人称奇。

白九江说,据史料记载,巴清所在家族从事的是丹穴业,也就是采炼丹砂,因掌握了独特的开采和冶炼技术,所以传及数代而不坠,垄断丹砂开采的生意,积聚了数不清的资财。

巴寡妇清充分发挥运用先祖积累下来的采掘制作丹砂的技术,经营起丹砂帝国,得力于她敏锐的商业头脑和善于捉住机遇的果敢,又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天时地利人和之下,巴寡妇清的丹砂帝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势如破竹。

丹砂在当时是一种重要的矿物,其用途非常广泛 。既可用来制作朱色颜料,又可用作镇静剂,外科还可用来治疗疥癣等皮肤病。加之朱砂既有毒又防腐,因此古人认为用朱砂炼成金丹可以使人长生不老,常以朱砂作为炼丹的主要材料。秦始皇求长生不老,丹砂显得尤为重要。

白九江说,炼就水银的汞矿,就是古人说的丹砂。丹砂加热后,就可脱硫分解而得水银。根据众多的文献记载和中国汞矿的地质分布,今天的重庆东部、东南部和贵州东北部,是春秋战国时期丹砂的主要产地,不少文献也证明了古代巴地盛产丹砂的事实。正是由于巴郡富集丹砂矿,开发价值高,开发时间早,是距关中平原最近的一个丹砂主产地,历史上又有向中原王朝纳贡丹砂的传统。

因为巴清对丹砂的掌控,她逝世后,秦始皇表彰其守贞之节,封其为贞妇,下令在其葬地筑“女怀清台”,以昭天下。

3 (1).jpg

▲忠县中坝遗址:深达12米的制盐堆积剖面

巴渝地区从4600年前就开始制盐

虽然巴地的茶、丹砂声名远播,但巴文化的经济发展中最重要,对地域文明贡献最大的,还要数盐业。

白九江说,从考古发现看,巴渝地区大约在距今4600年前就开始制盐了,这在目前东亚考古发现中是最早的。

远古时代渝东、鄂西一带盛产天然盐泉,例如巫溪宝源山盐泉(大宁盐场)、彭水郁山镇伏牛山盐泉、湖北长阳县清江盐泉。而宝源山则是已知中国最早的盐泉,距今已有5000年历史,仍流淌不息。而考古发现表明,忠县泔井河内的中坝遗址至少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经开始制盐了,这是东亚大规模人工制盐的最早物证。 

上古时代在深井采卤技术发明以前,三峡天然盐泉是内陆地区最早的食盐供给源。而巴人,正控制着这个宝贵的资源。

巴渝地区的盐业在商至战国时期达到鼎盛,其规模大、延续时间长、商业化程度高,在世界陶器制盐史上极为罕见。

汉代以来,四川盆地东部凿有大量盐井,盐产地出现了很多豪强大姓和知名历史人物,以巴郡临江县为例,就有严就、严颜家族;晋初“纳言左右”、“实作常伯”的文立文氏家族;“在吴为孙氏虎臣”的甘宁甘氏家族。

考古工作者还在古临江县范围内发现有无铭阙、丁房阙、乌杨阙、邓家沱阙、武陵阙,是全国发现汉阙最多的县之一。

白九江说,盐业是巴蜀文明出现的重要催化剂,是巴国繁荣发展的主要财富来源。

上游新闻记者 李晟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供图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