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重庆珍档丨郭沫若在重庆10天写出《屈原》 戏中独白连人力车夫都会说
04-17 09:22:56 来源:渝中文旅微信公众号

在战火纷飞的日子里

有一个人

在国难当头之际

毅然决然地奔向重庆抗战

用手中的笔作坚决的斗争

在文化战线上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他,就是郭沫若

↓↓↓

图片

图片

图片

顺着渝中区放牛巷的坡道一路向上,一道水泥拉花建成的砖石大门,引领着探访天官府8号的道路。

穿过石门而入,巨大的黄桷树旁,一栋红色柱子、白墙灰顶的两栋三层小楼静静矗立,它就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暨文化工作委员会旧址,亦是郭沫若抗战时期的生活住所,8年间,他在这里创作出大量的文学作品……

图片

△郭沫若旧居展厅内

1938年12月,郭沫若抵达重庆,在国际反侵略运动大会中国分会、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等众多社会团体中负有重任。而其中,最重要的职务就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

图片

正是在这里,第三厅(1940年改为文化工作委员会,简称文工会,郭沫若任主任委员)汇聚了一大批进步文艺界人士,在中共南方局和周恩来的领导下,结成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展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等各种进步文艺活动,宣传团结抗战,推动了大后方的抗日救亡运动,带来了文学艺术的空前繁荣,为新中国的文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图片

图片

△郭沫若在渝中区天官府寓所书房

清晨,阳光照进天官府寓所(今渝中区天官府8号,即郭沫若旧居)的书房,寓居于此的郭沫若才躺下休息几个小时,清脆的鸟叫声便叫醒了这位文学巨人,起身简单洗漱后,郭沫若俯身在窄小的木头写字台上铺开稿纸,提笔写作。

“我们只有雷霆,只有闪电,只有风暴,我们没有拖泥带水的雨!”……

这就是郭沫若在抗战期间的重庆日常,除了必要的工作外,写作几乎是生活的全部!

图片

△《写完屈原之后》文稿

郭沫若作为文化界的领军人物,为了扛起文化大义,1938年到1946年的8年时间,在重庆先后创作了《屈原》《棠棣之花》《孔雀胆》《天国春秋》《虎符》《高渐离》等6部历史剧。 这些文学作品像一把把匕首,插入了敌人的心脏,极大地鼓舞了人民抗战胜利的决心和信心。 

图片

与此同时,郭沫若还潜下心来继续从事学术研究,写出了《屈原研究》《青铜时代》《十批判书》《甲申三百年祭》《历史人物》等学术论作,繁荣了抗战时期的学术研究,并影响着此后数十年的学术方向。

图片

图片

△中年郭沫若

在郭沫若的众多抗战文学作品中,最著名的是仅用十天就完成创作的五幕历史剧《屈原》。创作期间,他的脑海中不断回放着抗战岁月中发生的有关光明和黑暗交织的悲剧:国民党背信弃义,同室操戈;无数爱国志士和革命者被关进集中营;代表人民力量的中国共产党被国民党层层封锁……“全中国进步的人们都感受着愤怒”!

郭沫若决心“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在屈原时代里去”。他妙思如泉涌,由于写得过猛,一支新的大号派克笔居然被折断。在他笔下,活生生的屈原站了起来,他在怒吼,“啊,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将一切沉睡在黑暗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郭沫若借屈原之口说出了广大人民的心声和愤怒。

图片

△抗战时期,《屈原》在重庆演出剧照

剧本刚写好时,导演陈鲤庭,演员金山、白杨、张瑞芳等常来到郭沫若家中,周恩来也时常在座,他们听郭沫若朗读剧本。

有一次,在金山家里聚餐,郭沫若酒后一时兴起,忽然跳到主人床上,满怀激情地朗诵起“雷电颂”。年正五旬的郭沫若,好像“变成了年轻人”,操着川味普通话,一读近四小时也不觉疲劳。当然,洁白的床单也因此遭了殃,金山却连说“值得,值得”。

周恩来说:“屈原并没有写过这样的诗词,也不可能写得出来,这是郭老借着屈原的口说出自己心中的怨愤,也表达了蒋管区广大人民的愤恨之情,好得很!

1942年3月初,话剧《屈原》便开始正式排练了。周恩来十分重视这部剧,指定阳翰笙为幕后负责人,并要求他和郭沫若选择最好的演员来参与演出。可以说,《屈原》从剧本创作到演出剧团和角色的选定,都是在周恩来的关怀和指导下进行的。

图片

△郭沫若(中)与《屈原》的演员合影

最终,《屈原》由民间剧团中华剧艺社来承演,著名导演陈鲤庭执导,剧中屈原由“话剧皇帝”金山饰演,女主角南后和婵娟分别由“四大名旦”中的白杨和张瑞芳饰演,楚怀王由顾而已饰演。其余角色也都由中华剧艺社、中国万岁剧团、中电剧团的优秀演员担任。

图片

《屈原》宣传广告

4月2日,《新华日报》头版刊登了这样一则广告:五幕历史剧《屈原》,明日在国泰公演。中华剧艺社空前贡献,郭沫若先生空前杰作,重庆话剧界空前演出,全国第一的空前阵容,音乐与戏剧的空前试验。这五个“空前”,让《屈原》以先声夺人之势震撼山城。

图片

4月3日,《屈原》在柴家巷(今重庆市渝中区邹容路)的国泰大戏院首演。据说,当晚的重庆正值暴风雨前夜,舞台上的朗诵声应和着剧场外的雷鸣声,轰动和震惊了整个山城。《屈原》犹如冲破阴霾的生命之火,启示着人们对周围政治环境的醒悟。

首演后第二天,中央社报道说:“上座之佳,空前未有。”《新华日报》也发表赞扬文章,还特辟“屈原唱和”专栏。

图片

图片

△左为《屈原》演出海报右为《屈原》导演本

《屈原》公演17天,卖出32000张票。每场开演前,买票队伍排出数百米,复旦大学离重庆市区较远,为了看话剧《屈原》,许多学生只能前一天晚上结伴步行七、八个小时赶到国泰大戏院排队买第二天的戏票,没有座位,宁愿站着看四个小时。甚至有人半夜带着凉椅到剧院门前等候买票,整个山城沸腾了。连成都、桂林、贵阳的百姓也慕名前来观看,盛况空前。

戏中独白《雷电颂》传诵一时,重庆大街小巷,到处可以听到有人朗诵台词:“爆炸啊,你从云头滚下来吧!”,就连人力车夫与警察发生冲突时,也会喊出这句话。

图片

△《屈原》演出剧照

历史剧《屈原》以爆炸式的激情和对正义力量的赞美与崇拜,进一步昂扬起中华民族强烈的爱国斗志,让人们热血沸腾,让整个山城燃烧了起来。

最后一场演出后,周恩来在天官府郭沫若的住所亲自设宴庆贺演出成功。席间说道:“在连接不断的反共高潮中,我们钻了国民党顽固派一个空子,在戏剧舞台上打开了一个缺口。在这场斗争中,郭沫若同志立了大功。”

图片

△《屈原》演出剧照

郭沫若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他是中国文化抗战历史中的一面光辉旗帜,是全国人民、特别是科学文化教育工作者和广大知识分子学习的榜样。郭沫若,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图文综合来源丨新华社、人民日报、重庆晚报、微渝中、红岩联线、重庆历史名人馆、香山革命纪念馆、华龙网、上游新闻、微游渝中

原标题:【抗战岁月·文化名人在重庆】追忆文化巨人郭沫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