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熊尚兵:“大老板”回乡当“村官” 打造花果山
04-02 22:32:20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熊尚兵(中)与村民沟通中。

花果满山成了重庆开州区齐圣村的一景。

七道沟、八道梁,高坡土地无路无粮。十多年前,齐圣村穷得叮当响:3500多名群众上千人受贫。

齐圣村的这一轮改变从熊尚兵回村开始。日前,熊尚兵被中宣部命名为第六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之一。

2004年,他弃商回村竞选“村官”,铁了心要为齐圣村寻出路。修路、建房、选产业、搞旅游,一步一步将几千村民的“穷山沟”,变成15万游客的“花果山”。

熊尚兵(中)和班子成员讨论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大老板”回穷村当“村官”

熊尚兵是开州长沙镇齐圣村的“主心骨”。

他早年在外闯荡20多年,开过饭店、做过房地产、当过矿老板,见过不少世面,是村里人眼中混出名堂的“大老板”。

18年前偶然回到齐圣村时,他被眼前的情况惊呆了:3500多名群众中贫困人口有1000多人,有一些村民住在危房中。

当时,村里还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饮水难、用电难仍摆在眼前。考虑了一段时间,他决定回村里竞选“村官”。

他把想法告诉家人,遭到家人的反对:“在外面生意做得好好的,一个穷山沟有啥搞头?”

“我是个共产党员,不能只顾个人挣钱。一个人赚再多的钱,又能够用多少?如果能让穷山沟改变模样,带领全村人富起来,那就体现了人生的价值!”

家人的劝说并未动摇熊尚兵的“初心”。2004年,他当选为齐圣村党委书记,在“村官”任上一干就是十几年。

自掏腰包38万元为村里修公路

上任不久,熊尚兵便抛出一副锦囊:要想富,先修路;公路通了,柑橘、粮食、生猪等,才能变成钱。

村干部面面相觑。修路是所有村民的梦想,但是钱从哪里来?

“党员干部要带头,带起大家一起凑。凑多少,算多少。不够的,我来想办法!”熊尚兵斩钉截铁地说。

东拼西凑之后,资金缺口仍然很大。熊尚兵一咬牙,从自己的积蓄里拿出了38万元,公路终于破土动工。

熊尚兵从早忙到晚,当“监工”、算细账,像个旋转的陀螺。很快,一条长12公里的村级公路修通了。

这条公路像一条银龙蜿蜒在齐圣村,改变了村民的生活。以往到镇上赶场,一早出门晚上才回得来,现在搭车一个小时跑来回。

连通线一米一米延伸,铺向各家各户。如今,齐圣村已硬化、油化村道39.5公里,路有七八米宽,同时还修建了人行便道和生产便道9公里,基本实现了户户通。

熊尚兵(右)在猕猴桃园检查果树长势。

找到农旅融合的新路子

产业空、交通差、地势偏远,如何才能消除贫困?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熊尚兵说,就像每块地都有适合生长的庄稼,摸清病根还要开对方子。

齐圣村海拔在220~1200米之间,熊尚兵考虑到海拔位置高、森林覆盖率高、水源条件好,适合发展山地特色农业。

齐圣村属于油沙土质,在专家建议下种起猕猴桃。之后又“变废为宝”,改良村里传统的柑橘,让老树长新枝结新果。产业起来了,游客进村一年比一年多,他又借势布局清脆李、蓝莓等果园。

为打消村民顾虑抱团发展,他经常走村入户做工作,两年开车跑了10万公里。

一边吃“花果饭”,一边吃“旅游饭”,齐圣村的出路越来越清晰:“山地特色农业+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打造“春赏花、夏避暑、秋摘果、冬赏雪”的四季游品牌。

十年磨一剑,一朝试锋芒。2014年,齐圣村拿到一块国字号招牌——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村。近几年来,齐圣村年均接待游客15万人次,可实现旅游收入300多万元。

2016年起,熊尚兵通过实施“三变”改革,将更多村民粘在了产业链上。

据统计,到2019年底,村里有512户1530人成为社员和股东,人均纯收入由当初的4000多元增加到25356元。

就这样,在他的谋划下,齐圣村一年一个样,曾经的穷山村变成了示范村。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郭发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