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请个好护工真的有点难 专家建议将护工纳入职业范畴
03-30 06:33:16 来源:重庆日报

夏玲(化名)一下懵了:母亲半夜上厕所摔了一跤,大腿骨折,要住院治疗。夏玲怀二胎5个月,老大才3岁多。3月25日凌晨3点,站在市人民医院急诊科走廊,她和丈夫面面相觑:谁来照顾骨折的母亲?

“一患一陪护”为需求扩大添把火

36岁的夏玲是销售主管,丈夫是设计师,两人几乎是早出晚归。平日里,买菜做饭、洗衣服是母亲一手承包的;父亲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只能替她接送孩子。

母亲这一摔,家里全乱套了。夏玲和丈夫都是独生子女,“80后”,上有老下有小。为母亲请一位护工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

有同样需求的,还有不少“60后”“70后”,他们身处职场,都分身乏术。

除了没时间,“一患一陪护”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更让一些患者家属的“倒班式看护”无法进行,只得请护工。

重医附一院1号楼,门口设有3个道闸,访客需要刷脸或凭住院腕带进入。3月26日11点多,七八名提着饭盒的家属已等候在此。

“进不去,只有等护工出来拿饭。”70岁的陈大爷举了举手中的饭盒。受疫情影响,目前重庆各家医院严格执行防控要求:一个病患只能固定一位陪护人员,且要有核酸检测证明。

这为护工需求扩大添了一把火。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2020年1-11月全国医疗服务情况》显示,2020年1-11月,全国公立医院出院人数约1.3亿人,保守估计,有护理需求的患者达10%左右。

重医附一院1号楼,乐陪护服务中心位于大厅右侧。“我想请个护工,请得到不?”一大爷前来咨询。大爷的老伴因脑梗入院,为了不给女儿增加负担,他想请个护工。

“一般来说,护工需要提前一天预约。公司实行统一价格管理,陪护标准不同,价格也不同,‘一对一’陪护价格最高,一天240元。”工作人员向大爷介绍道。

据了解,就价格来说,产科护工最贵。剖腹产产妇及婴儿照护为600元/天,其他科室在150-240元不等;三甲医院价格高于二级医院;“一对一”陪护比“一对多”贵。

受疫情影响,多数医院要求护工“一对一”陪护。

“春节后,手术量逐渐上升,对护工需求量进一步上升。”为该院提供护工服务的天杰后勤管理有限公司副总李雪松说,目前该公司约有1800名护工,分布在各家医院,每天要照顾2300-2500名患者。

大足区铁山镇敬老院,护工正在帮助失能老人散步。(本报资料图片) 记者 齐岚森 摄

多数护工年龄偏大、文化偏低

在患者无意识地呻吟中,陈渝蓉几乎一夜未眠。3月19日早上6点,她起床后将冷水泼在脸上,让脑子能清醒一些。

陈渝蓉今年60岁,在重医附一院骨科当护工。干了十多年,近两年她觉得身体明显不如以前。

“我们也想招年轻人,可护理病人的工作又苦又累,年轻人不愿干呀!”李雪松坦言。

“我们公司多数护工的年龄集中在45—55岁,60岁以上的护工也不在少数。”李雪松说,来自农村的较多,女性比例高于男性。

国内一项调查显示,学历为初中及以下的护工占88.7%,来自农村的占53.7%。成员构成复杂,做护工之前职业分布中,务农比例最高,占48.5%,企业职工占10.5%,个体经商占6.1%,其他占34.9%。

“重庆的情形也差不多,来自农村的占比可能更高。”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蒲川说。

在我国,护工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住院患者对陪护需求不断增加,单纯依靠医疗机构增加护士数量,已无法满足患者日益增加的陪护、生活照料需求,因此护工行业逐渐出现。但由于我国没有出台统一的护工准入标准,因此进入该行业门槛低。

“正因为门槛低,导致护工素质普遍不高。”重医附属永川医院护理部主任程绪容说,看护患者是专业性相对较强的工作,如果护工文化层次较低,其接受相关专业知识能力差,会导致培训难度增大且效果不明显。

专业性遭质疑,持证上岗比例不高

记者走访时发现,更多病患及家属质疑护工的专业性问题。

“入院前还好好的,双脚竟然被烫伤,不知道怎么搞的?”说起去年底在一家三甲医院的经历,杨强(化名)气愤不已。

他在重庆网络问政平台上称:“老人入院时可步行入院,在办理入院情况记录时明确告知患者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史。因护工缺乏专业护理经验和知识,不知道糖尿病患者四肢对于温度的察觉较弱且不能浸泡热水,当晚用高温热水浸泡双脚长达十余分钟。直到第二天早上医生巡房才发现,老人双脚轻二度烫伤。”

这种情况也并非个例,虽然护工公司一般买了商业保险进行赔付,但如果是散工,可能就面临赔偿问题。这说明护工目前的专业性,离医院和患者家属的要求还较远。

记者调查发现,相当部分护工是“速成”,仅培训一两天即上岗,有的甚至没接受过任何培训。

“起初是经人介绍入行的,后来边看边学,慢慢积累了一些陪护经验。”在市人民医院当护工的林阿姨告诉记者。

虽然我国早在2009年就已推广卫生行业护理员(护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但在我市持证上岗的护工比例却不高。

一项调查显示,护工岗前培训并不理想,未参加任何岗前培训的占52.4%。普遍来说,护工对医院感染知识比较缺乏,平均知晓率为43.8%,医疗废物正确处置知晓率为70.8%,知道接触血液、体液要戴手套的为43.1%,对针刺伤的正确处理知晓率为27.8%。

重庆市护理学会理事长赵庆华认为,我国没有具体政府部门负责管理护工行业、制定行业准入标准,这也导致护工工作界定难以明确。

业内人士透露,以患者鼻饲为例,操作地点如果在家里,操作对象是患者家属或保姆即可;如果在医院,原则上应由护士完成这项工作,而实际情况是,很多护工都曾为患者进行过相关操作。由于没有相关行业规范标准,管理人员无法准确判断护工的工作是否合理。

护工由“散兵游勇”向“正规军”发展

“散兵游勇”是记者在查阅护工这一行业的资料时,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词汇。重医附一院护理部主任赵庆华说,近年来,由于老龄化进程加快、社会发展和家庭结构发生变化等因素,社会对护工需求量快速攀升,也促使其逐渐向“正规军”发展。

上工前,护工熊菊英将碎发捋到了耳后,蓝绿碎花的工作服衬得她很精神。熊菊英当护工已经8年,初入行时,“业务”要么是通过其他护工介绍,要么通过中介,中介会抽10%佣金。如今,公司会派活给她,每个月收入五六千元,比散工更有保障。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重医附一院、重医附二院、九龙坡区中医院、黔江中心医院等许多医院的护工皆是由护工公司统一管理并提供服务,散工渐成少数。通常来说,护工公司会付给医院一定的管理费,医院同意护工公司入驻医院,为患者提供服务,双方责权明确。医院不强制患者方从特定渠道雇佣护工,护工费也由患者方与护工方直接结算,与医院没有直接关系。

据某护工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实行统一管理,陪护收费标准由每天120元到240元不等,还购买了雇主责任险、职业责任险,一旦出现事故,则由保险公司赔付。

赵庆华告诉记者,医院虽然不直接参与患者与护工之间的服务交易,但对陪护企业有一定的约束,如上岗护工着装规范化,进行院感指导、护理指导等。李雪松认为,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陪护企业进驻医院,对于医院、患者、陪护企业来说是“三赢”。

“金溪护工”成为扶贫品牌

“这个工作要照顾患者起居,洗脸擦背,处理大小便,后来干的年头久了,我还学会了为患者吸痰、换药敷药、康复按摩等比较专业的护理工作。”陈渝蓉说,这份职业虽辛苦,但收入还是不错,一个月基本上有6000多元,活多的时候有1万多元,所以还是挺满足。

不过,她身边也有不少人不干了,“毕竟护工还是累,年龄大了就干不动了。”

据不完全统计,在重庆,护工流失率约在30%,春节假期或是农忙时,流失率会更高。

怎么办?黔江区的“金溪护工”或许能给我们答案。

前几天,44岁的喻登会在金溪镇卫生院做了核酸检测,春节回家休息了一段时间,她准备回黔江区中心医院上班。作为五星级“金溪护工”,她很是抢手。

“我现在一个月能拿4000多元。”喻登会曾是建卡贫困户,两个孩子要读书,仅靠丈夫打零工,日子过得很拮据。在黔江当护工后,喻登会家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孩子的学费、生活费都有了保障,丈夫也没以前那么辛苦,日子会越来越好的。”喻登会说。

“相对来说,我们公司护工的队伍比较稳定。”重庆健之情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法人兼执行董事田维仙说,因为“金溪护工”从成立之初就与扶贫紧密相连,在市卫生健康委扶贫集团的帮助下,他们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为专业护工,并推荐到各大医院上岗。这些人多是贫困户,有脱贫的内在动力。

据田维仙介绍,“金溪护工”上岗前要在黔江华光学校培训12天,经考核合格后再到临床以“老带新”的模式实习,实习后通过考核才能持证上岗。

如今,该公司已培训212名护工,在重医附二院、重医附属大学城医院、市十三人民医院、黔江中心医院等多家医院上岗,成为重庆响当当的扶贫品牌。

专家建议将护工纳入职业范畴

“因护士配比不足,促使民间自发形成护工这一盈利性行业。”蒲川说,在我国,护工这一职业尚未明确是否属于正规职业范畴,是介于家政保姆与医院护士之间的临时辅助性勤务人员,所以相关部门应首先将护工纳入职业范畴。

他建议,医院与护工公司在明确权责的前提下,由专业医护人员对护工进行业务培训和给予实习机会,并进行严格监管。

事实上,护工行业发展受到多方关注。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主任朱同玉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出,医院(护理部)仅对护工公司开展管理和评价,缺乏对护工的工作过程进行实时有效的监督和指导。

朱同玉建议,应根据护工的实际情况,在理论培训的同时加强实践培训,可在区域内选定权威医疗机构与培训机构,共同建立培训实践基地,为护工专业化培训和实践提供场景与操作机会。除此之外,朱同玉还建议加强护工分级管理、护工日常监督,并建立护工公司的质量考评体系。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卓则认为,可以考虑将护工作为一种专业纳入职业教育中,以培养专业化队伍,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其中,使该群体后继有人。

重庆日报记者 李珩

原标题:一边是老龄化社会和住院患者对护工的需求不断增加,一边是门槛低形成的护工素质普遍不高——请个好护工真的有点难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