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社区居民经常上门来“吵架” 这位低保专员却总是笑脸相迎
03-15 11:19:10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石姐姐,又来啦!今天你穿这件裙子好好看哟!”面对前来“吵架”的特殊居民,重庆两江新区康美街道银竹苑社区的低保专员王永清笑语盈盈地迎了上去。

作为全市低保户、困难群众最多的社区之一,面对患有精神残疾的居民来居委会“闹事”,聋哑老人发生婆媳矛盾,有酒瘾的刑满释放人员,低保专员都是如何处理的? 

1_副本.jpg

△低保专员王永清与社区低保户石焕然交流

笑脸迎接来“闹事”的特殊人群

银竹苑51岁的居民石焕然(化名)患有三级精神残疾,家里还有一个同样患精神残疾的19岁儿子。去年丈夫去世后,她的情绪更加不稳定,时常跑到社区接待大厅,对着跟她关系最密切的王永清就是一通狠狠的责骂。

“一般人都受不了这个委屈,但王姐每次都是笑脸相迎。”工作人员小李说。去年2月,石焕然的丈夫去世,当时还处于疫情严重期间,社区工作人员加班为老人办理了后事。王永清说,虽然石大姐患有精神残疾,但她其实内心也会辨别善恶,知道谁对她好,也跟我们正常人一样,需要得到包容、肯定和鼓励。“她其实就像小孩一样,需要去哄。同时她也爱美,有女性化的一面,曾经买了新包包,也会拿来炫耀一下,显得很可爱。”于是每次见面,王永清必先夸赞石大姐一番,比如“你今天穿的裙子很漂亮!”“今天姐姐你的气色很好啊!”之类的。

王永清认为,对于石大姐这样精神残疾的患者,有的人会嫌弃,瞧不起他们。她在外面受了委屈,没有人理解,时不时来到社区“闹”,其实也是一种情绪宣泄的途径。因此,绝不能将她拒之门外,就是要听她“吵”、让她“闹”,这也算是一种特殊的陪伴。

作为已经有八年工作经历的“资深”低保专员,王永清总结了一套经验:“软硬”兼施。当石焕然无理取闹,上门来使劲叫骂的时候,王永清就默默听着,任凭她尽情宣泄。等她吵累了,再去哄。等她发泄完,轻轻喊一句:“小然然,该吃饭了哟!”骂累了的石大姐就会破涕而笑,心满意足地离去。

但在有的情况下,该“凶”的时候也要“凶”。有一次石大姐离家出走,王永清大半夜到处寻找,直到凌晨2点,在一个偏僻的草丛将她找到。劝她回家怎么也不听,王永清假装生气地批评了她,看她不说话了,又给了她一个拥抱,手拉手地说:“石姐姐,我们回家吧。你看,你的手都冰凉冰凉的,回家去暖和暖和。”石大姐才乖乖地跟她回了家。

王永清说,精神残疾者内心不愿意别人看到自己的脆弱,也希望被当成是一个正常人来对待。她下班后,经常跑去石大姐家里,帮着做清洁、做饭,买零食给母子俩,陪她看病、吃药。更多的时候,则是听她倾诉。石焕然不知道关空调,曾经一个月用了一千多元电费,社区帮她代缴了,还经常送米和油上门。 

现在,石焕然的精神状态已经好了不少,只要一听到王永清的声音,就像个小孩子一样蹦蹦跳跳地跑过来,叫她一声“我的亲妹妹”! 

2_副本.jpg

△社区工作人员为社区低保户石焕然送上米油等慰问品

上门为特殊人群解决家庭难题

陈贵(化名)是刑满释放人员,长期工作没有着落,离婚多年,七十多岁的妈妈生了病因为怕用钱不敢做手术。陈贵感觉压力很大,于是一有钱就买酒,喝醉了也来社区办公室“闹”。

社区工作人员不仅不烦,居委会副主任杨娟还帮他介绍了工作,和社区“银竹妈妈帮”的志愿者们一起,上门看望他和女儿,提供物质和心理上的帮助。“你想想十年后家里的场景,要是你再继续萎靡不振,这个家就毁了,你希望看着懂事的女儿一直都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吗……”

经过杨娟苦口婆心的劝戒,陈贵的心态和精神状态慢慢地发生了变化。杨娟帮他介绍了工作后,他开始踏踏实实上班,还渐渐戒除了酒瘾,生活日渐步入正轨。

聋哑人居民只愿把存折密码给她

72岁的听障老人张友兰虽然有儿有女,但和社区工作人员最亲。 她的女儿不在身边,儿子年龄偏大,老人和儿媳有时因沟通不畅闹得不愉快,每次发生矛盾时,王永清和杨娟都会第一时间赶到他们家当“和事佬”,调节婆媳关系。每次去银行需要取钱时,也都是张友兰将密码写在纸条上,交给王永清和杨娟,由她们帮忙代取。

张友兰每次来社区,都抓几颗糖或者其他零食带给社区工作人员。她去外地玩,但凡拍了好看的照片,都会喜滋滋地跟社区工作人员分享。尽管有听力障碍,她仍然努力地喊出王永清和杨娟的名字。

3_副本.jpg

△王永清为低保户石焕然整理家务

困难群众一个电话 他们就上门服务

据了解,两江新区康美街道银竹苑属于安置房小区,辖区内低保户多、建档困难人员多、孤寡与空巢老人多、残疾人多,对于这些特殊困难群体,遇到生活上有诸多不便的,社区均长期主动上门提供服务,帮助他们解决生活难题,有效保障了他们的日常生活,让特殊群体在自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贴心服务。

银竹苑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杨娟介绍说,社区正在实施“三社联动”深化“零距离”延触角,积极搭建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工及社区志愿者为骨干的的社会治理组织体系,将触角延伸到楼幢单元,集中力量开展“入百家门,解百家难,助百家乐”活动。

对于困难群众,社区工作人员对口关爱,并实行“四个至少”服务,即每周敲门问候至少三次,每月上门探望至少一次,帮助服务至少两次,了解健康情况至少两次。凡是困难群众打电话寻求帮助,必须上门服务。每逢春节、国庆、中秋等节日,还会上门慰问。

“对于特殊困难群众,就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家人。家人嘛,哪有化解不了的矛盾!”王永清这样形容自己正在做的工作。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纪文伶 摄影 邹飞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