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联名提案·解读 | 重庆住房城乡建委:明年底完成两江四岸及周边防洪排涝设施补短板工作
03-07 09:20:20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2020年8月下旬,重庆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洪水,导致“两江四岸”及周边城区严重积水。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表示,将在中心城区394公里“两江四岸”及周边地区开展试点,到今年年底,初步完成沿江重点受灾地段、洪涝灾害防御薄弱区域灾后基础设施重建、房屋抗灾能力提升工作,初步建立统筹防洪排涝和城市建设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

试点

包括中心城区394公里“两江四岸”及周边地区

8月19日,“嘉陵江2020年第2号洪水”通过重庆主城中心城区,位于沙坪坝区的千年古镇磁器口是本轮洪灾的重灾区,景区紧急关闭,暂停接待游客。景区过水面积0.7平方公里,过水房屋670余间,辖区内163户居民、317家商户(单位)受灾,1670人紧急转移,各种直接间接经济损失达65.2亿元。

“我们将针对中心城区防洪薄弱区域,结合岸线治理提升,探索采取移动式防洪墙、预埋装配式防洪板基础等微提升措施,适当提高防洪标准,补齐防洪短板,增强防洪抗灾能力。”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表示。 

根据《重庆市统筹沿江防洪排涝和城市建设开展基础设施灾后重建工作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将在中心城区394公里“两江四岸”及周边地区开展试点,统筹区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和城市建设,统筹城市功能完善和防灾减灾,统筹城市防洪和排涝建设,从工作机制、规划建设、技术标准、开发模式、综合管理等方面探索统筹防洪排涝和城市建设的新模式,提升城市生命线工程和沿江建筑抵御洪涝灾害的能力,落实城市滨水公共空间弹性利用方式,完善应对洪涝灾害的韧性城市管理策略,实现多元复合功能。

任务

已确定5大类26项主要任务

试点确定了5大类26项主要任务:

一是创新防洪排涝和城市建设统筹工作机制。通过搭建协同管理平台、编制综合建设规划、探索综合执法机制等措施,实现防洪排涝和城市建设的统筹;

二是提升沿江设施防洪排涝抗灾能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完善沿江防洪设施,升级排水防涝系统,改造城市供水、污水、垃圾、电力、燃气、通信等设施,统筹城市防洪排涝和生命线工程建设;

三是实施沿江公共空间生态和安全综合整治。开展公共空间优化改造、次级河流综合整治、沿江建筑安全隐患整治,探索沿江公共空间弹性利用方式,保障行洪通道通畅,重现“水清、岸绿、景美、城优”的滨江环境;

四是强化城市交通运行保障能力。推动沿江轨道成环成网,实施交通设施安全加固,构建多方式、多路径的交通网络系统;

五是加强应急调度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优化完善软硬件设施,统筹流域防洪调度,提升洪涝灾害应急调度能力。

目标

到2025年底全面完成“两江四岸”及周边试点项目

 “《实施方案》按‘1年补急需、2年强弱项、5年成示范’的要求推进。”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到今年年底,初步完成沿江重点受灾地段、洪涝灾害防御薄弱区域灾后基础设施重建、房屋抗灾能力提升工作,初步建立统筹防洪排涝和城市建设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

到2022年底,基本完成“两江四岸”及周边地区防洪排涝设施补短板工作,实现汛期人员无重大伤亡、经济受损少、交通不瘫痪、生命线工程正常运行。

到2025年底,全面完成“两江四岸”及周边地区试点项目,在统筹防洪排涝和城市建设的政策体系、管理机制、技术标准等方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该负责人表示,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指导下,目前已多次组织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国内一流设计单位召开座谈会,总结经验教训,深化完善“两江四岸”试点项目防洪排涝措施设计内容。同时,与市水利局共同调研沿江防洪排涝薄弱点,完善中心城区防洪排涝规划,科学制定防洪排涝达标方案,逐步完善防洪排涝设施。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黎静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