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重庆特产传说(449) | 重庆面塑,指尖上的艺术品
02-15 07:25:28 来源:上游新闻综合

在重庆,说到面粉,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麻辣鲜香的重庆小面,或是制作成各种各样的美食,如包子、饺子、抄手、肉饼等。

1.jpg

其实,面粉的功能不仅仅是入嘴饱腹解馋,它还有鲜为人知的一面——面塑。

2.webp.jpg

面塑,又叫做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源于北方,是我国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传统做法以小麦面粉为主要原料,加入适当颜料,和成不同色彩的面团,然后借助面塑工具,通过捏、揉、搓等技法,制成各种各样的塑像。

3.jpg

它们通常造型夸张、生动,用色明快、大方,风格粗犷、朴实、简练,并富有雅拙的美感,而且有着鲜明的民间和地方特色。

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有文字记载,南宋《东京梦华录》中也有记载:“以油面糖蜜造如笑靥儿。”那时的面人都是能吃的,谓之为“果食”。而民间对捏面人还有一个传说,相传三国孔明征伐南蛮,在渡芦江时忽遇狂风大作,机智的孔明随即以面料制成人头与牲礼模样来祭拜江神。说也奇怪,部队安然渡江并顺利平定南蛮,因而从此凡执此业者均供奉孔明为祖师爷。

4.jpg

旧社会的面塑艺人“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挑担提盒,走乡串镇,做于街头,成于瞬间,深受群众喜爱,但他们的作品却被视为一种小玩意儿,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如今,面塑艺术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重视,小玩意儿也走入了艺术殿堂。2014年,重庆面塑便进入了重庆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让人们慢慢明白,面塑除了是一种谋生的行当,更是传统手工艺,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汉文化产物。

5.jpg

瞧,面团在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谭先华的手里,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婀娜多姿、衣裙飘逸的美女、天真烂漫的儿童,以及各种神话故事、戏剧、历史人物精致的玻璃框内,就成为人们喜爱的工艺美术品。

6.webp.jpg

传统的面人容易开裂、发霉、变色,多则保存1个月,少则一天。谭先华眼看辛辛苦苦捏出来的面人很快就发霉生斑,心中就不由自主地生起一种挫败感。变质后的面人失去保存价值,令顾客失望,这不是他想看到的结果。基于此,谭先华尝试对原配料进行改良。钻研了好几年,终于成功。他在面中加入糯米,还混入一些常见的食物作为添加剂,形成了“谭氏面塑”的独门配方。而今,他手里捏出的面人不仅结实,还不会开裂,即便重重摔在地上也不会损坏。最重要的是,他的面人不再发霉,能长期保存。

谭先华现在在配料环节上非常讲究,第一天烫面,24小时后蒸面,蒸好后再放置15天。早期的染料已被食用色素替代。他说小孩子是面人的忠实爱好者,如果配料不好,小孩子触碰后皮肤可能会过敏,所以这一环节很关键很重要,不能害了小孩子。

来源:重庆人物、重庆市旅游网、重庆两江国际影视城微信公众号、看点快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