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高校和法院联手 38名员工与企业达成和解协议
12-17 21:00:09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如果,没有市一中院的法官和胡大武教授团队的耐心调解,我们可能至今还深陷在这场劳动争议的官司中……” 16日上午,璧山余先生代表他的工友们,专程来到市一中法院,对案件承办法官和西政胡大武教授表达感谢。余先生称,官司结束了,他人也顿时轻松了。如今,他和工友都已经拿到了公司相应的补偿款,开始了各自新的生活和工作。

GetAttachment (3).jpg

△工人代表到法院送锦旗。

这是重庆首例“高校+法院”运行模式助力多元解纷以来,双方携手,成功调解的首起集体诉讼案件。

余先生原本是璧山一家机械厂的技术工人,工资按计件结算。2017年开始,机械厂的经营状况开始走下坡路,他和工友的工资也就跟着下滑,有时连最低的工资标准都达不到。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想着要养家糊口,他和工友们决定走法律程序,要求跟公司解除劳动合同。

为此,余先生和工友等共计38人,将官司打到了法院,要求机械厂支付拖欠加班工资、工资,以及各种福利和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等。

案件一审宣判后,员工们有的诉求被支持,有的被驳回。大家都表示不满意,今年8月,他们向市一中法院提起了上诉。

“案件要是硬判,肯定不利于矛盾纠纷的化解,只会加重员工和企业之间的隔阂。”立案后,案件很快分到了市一中法院民四庭副庭长陈瑜法官手里。她在了解了这起涉及众多员工诉求,且双方当事人均有调解意愿后,让案件进入了该院刚成立的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室,并与西政大学胡大武教授调解团队一起调解。

GetAttachment (2).jpg

△胡大武教授正与员工沟通 。

为更好的化解这桩纠纷,法官和胡教授团队多次前往璧山,给双方当事人讲解法律知识,分析彼此该承担的责任,以及不承担责任的不利后果等。

面对38名员工,针对他们工龄不同、岗位不同等各自不同的情况,胡教授将其按工龄10年为界分成两组,分开进行沟通,并对其关心的法律问题、政策等进行了详细解答。

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上月初,员工与企业达成和解。

新闻多一点>>

“高校+法院升级解纷力量

今年8月,市一中法院成立了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室,专门引进了高校力量,参与多元解纷。其中,胡大武教授的团队就是其中之一。

据介绍,西南政法大学劳动社会保障法制研究中心现有专职研究成员12人,兼职研究员20多人,研究人员均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和诉讼领域的理论专家和实务践行者。中心主任胡大武教授带领多名研究员,进驻法院、设置专岗开展劳动争议调解工作。

该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室负责人表示,调解员是中立的第三方,具备劳动争议的专业法律知识,这有助于调解中向当事人提示各自的法律风险。而经过“专家门诊”后,当事人对于裁判结果有所预期,也更有利于让当事人做到心中有数,更好的化解纠纷。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徐勤 市一中法院供图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