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璧山:小城讲述创新故事
12-07 07:14:31 来源:重庆日报

比亚迪推出“刀片电池”后,旗下的重庆弗迪锂电池有限公司作为“刀片电池”首发工厂,受到广泛关注。图为璧山区,弗迪锂电池公司“刀片电池”生产车间一角。(本报资料图片)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重庆日报消息,12月4日,奇安信集团与璧山区政府、重庆市委网信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携手打造“一带一路”的网络安全产城融合和网信人才生态园。

此前,康佳集团重庆光电技术研究院量产Micro LED,比亚迪在璧山发布全球首款“刀片电池”,国家量子通信网络“成渝干线”开工建设……

“青山美美,绿水美美,乡也美、家也美,欢迎到璧山走一回……”曾经创作了《小城故事》的著名曲作家庄奴赞叹璧山是座“小而美”的城市。如今的璧山区以建设“科技璧山”“创新璧山”为目标,将创新理念植入城市基因,小城再谱创新故事新篇。

今年前三季度,该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36.9%,数字经济增长30.3%;全社会研发投入15.6亿元,R&D(研发)占GDP比重达到2.8%。

创新企业多,创新产品层出不穷

今年3月,比亚迪在璧山发布了全球首款“刀片电池”。这种“长”得像刀片一样、又长又薄的汽车动力电池,把空间利用率提升50%。

目前,这款被誉为2020年度7项“全球新能源汽车创新技术”之一的创新产品,已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产品供不应求。按照计划,年底,比亚迪重庆项目在既有的6条生产线基础上再添两条,产能达到20GWh(亿瓦时),此后将进一步扩大至35GWh。

在璧山,类似的创新产品和创新型企业还有很多。位于璧山的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已成功孵化出包括重庆华创智能科技研究院、重庆平创半导体研究院等在内的10家新科技企业,取得意向订单逾亿元。

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的七档DCT(双离合变速器),填补了国内自主品牌自动变速器的空白,2020年预计产销量43万台、销售收入达40亿元。

更多的创新,正蓄势待发。其中,青山工业还开展了双电机、三电机混合动力变速器的研发、现已完成了台架和整车试验验证,其性能达国内领先、国际并跑的先进水平,该变速器预计2021年实现批量生产。

2020年智博会上,比亚迪再次与璧山区政府签约,前者将旗下电池研究业务剥离,在璧山成立电池研究总院,迁入3000人的科研团队,打造成国家级电池研发创新示范基地和动力电池产业全球研究中心。

独特路径:打造大学城创新生态区

城市讲述创新故事,为的是脱胎换骨。

由于创新能力匮乏,近几年,璧山的制鞋、汽摩配套等传统产业发展步伐明显放缓,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度越来越小。

不管是提振传统产业,还是培育新兴产业,关键都要靠创新。创新的三大支撑,排在首位的,是技术供给。小城璧山,没有高校和科研院所,缺乏技术供给。而与它一山之隔的大学城,拥有4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每年申报的科研成果,数以千计。

“山那边的大学城,部分科研成果尚未转化落地。山这边的璧山,企业家却苦于找不到技术供给。凿开一条体制机制的通道,把科研成果引流过来,可实现双赢”,璧山区委书记蓝庆华说,璧山由此探索出了一条创新发展的独特路径——在推进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中当好排头兵、作出大贡献,打造大学城创新生态区。

该区出台《关于大力推动科技创新的意见》《关于深入开发应用场景加快发展场景经济的意见》等系列文件,拿出鼓励科技创新25条“硬核”举措,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璧山高质量发展的“最硬一招”,打造发展“新引擎”。

璧山区提出,构建价值、利益、科技、金融、人才“五大链条”,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实现从“金点子”到“金蛋”全链条式发展。“简而言之,主要做法就是用专业化的转化机制去寻找、筛选那些有商业价值的成果,再依次走完项目评估、模拟估值、模拟公司运作、技术中试、注册科技公司、设计股权架构和分配模式等全流程,从而真正让科研成果变成现实生产力。”璧山区科技局负责人表示。

上面提到的重庆华创智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是璧山大学城创新生态区培育出来的企业。利用来自重庆大学的核心技术团队,这家企业承接了全国首条电动汽车移动式无线充电示范项目,以及世界首条“三合一”电子公路。在璧山,来自于大学城高校或者科研院所的创业团队,已经有数十支。

“1+3+N”体系效果显现:高新技术企业达172家

打造创新生态,承接并转化大学城的技术成果,璧山尝到了甜头。但要推动整个区域经济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需要一套更为完善的体系。这个体系,政府要发挥引领作用,但更要能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动力。

璧山“1+3+N”科技创新体系由此出炉。“1”,即上述打造大学城创新生态区;“3”,即政府主导搭建的3种不同类型的科技创新平台。

第一类是以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为代表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努力生成一群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这些平台,截至目前,璧山区已成功孵化出10家新科技企业、取得意向订单1亿多元,在孵项目达36个。

第二类是以上述康佳集团重庆光电技术研究院和比亚迪动力电池研究院为代表的专业技术平台。

第三类是以重庆大学璧山先进技术研究院为代表的“政产学研”融合平台。目前,已有27个团队入驻。

在技术产业化中,转化平台扮演着核心枢纽和“推进器”的角色,作用不可小觑。璧山区这三种类型的转化平台,让科研成果更快落实并实现就地孵化,一批高科技企业应运而生。目前,该区拥有科技型企业475家,高新技术企业172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比达到45%。

“N”,即推动若干企业自主创新。“间接补”、“后补助”、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免息贷款等,为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璧山专门出台了25条政策,仅资金支持,就已经发放了30多亿元。黄桷树智能传感器研究院、盾之王公共安全研究院这样由民营企业设立的独立研发机构,目前已有24家。据悉,目前,璧山规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有172家,占比高达40%。

当前,总规划面积约15平方公里的西部(重庆)科技创新小镇已开工建设,包括高校科研区、企业科创区、活力推广区、商业活动区、智慧生活区、生态景观区等六大区域。

重庆日报记者 吴刚

原标题:独辟蹊径:把“隔壁”大学城的科技成果引流过来  完善体系:建“1+3+N”架构激发市场主体动力 璧山:小城讲述创新故事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