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每天练习“打嗝” 11名喉癌患者尝试用食管发声
10-28 12:31:20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untitled_副本.jpg

“大家听我这两种打嗝方法有什么不同?嗝,嗝......”10月26日,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肿瘤中心护士徐凤莲站在讲台上,接连发出的两声,回荡在教室里。

台下,11名喉癌患者目不转睛盯着徐凤莲,嘴巴不由自主地微微张开,捏着嗓子,尝试发出期待已久的声音。

“大家先不要着急,这是食管发音的第一步——打嗝。尽管不容易,但只要多练习,相信你们慢慢地就能掌握了。”徐凤莲耐心地对知识点进行讲解,也安抚着喉癌患者迫切的心情。

这是该院第七期食管发声培训班的第一次集中培训。此前,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秉承“无声世界,有声援助”的理念,已经连续举办了六期。凭借医护人员的帮助,以及患者自身的坚持,32名喉癌患者“重获新声”,也帮助他们自信地“重返社会”。

因为自身病情和治疗需要,喉癌患者可能会行全喉切除手术。术后,患者将失去说话的能力,这也导致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常伴有悲伤、恐惧、消极等心理。更有部分患者因此放弃了最佳的治疗方式和时机。

也有部分全喉切除患者选择通过电子人工喉来发声,但它有“缺点”:价格昂贵,需要充电,做过颈淋巴清扫或放疗者效果不理想。最关键的是,电子喉发出的声音机械化、不自然,听起来像个机器人,这也让自尊心强的患者无法接受,“这不是一开口就直接告诉别人我不能说话了?”

“其实,通过食管发声训练,无喉患者可以恢复说话。”徐凤莲继续说,利用食道上端作为新声们,将气体送入食道上端贮气,用唆气的方法,将气体压出食道入口,从而发出轻微的声音,经过口、咽构语机构加工而形成的语言被称为食管语。食管发声不用辅助工具,更容易掌握,能够接近正常喉咙发出的声音,但需要医护人员帮助进行专门的培训。

当天,往期学员老项来到现场。两年前,他经过全喉切除以后,凭借对再次说话的渴望参加了培训班。经过系统不间断地训练,他学会了食管发声。

老项中气十足,即使不用话筒,房间的各个角落也能听到他的声音。他说:“食管发音虽然学起来不容易,学打嗝的时候我也经常头晕胃胀,但回头想想,连喉癌我们都可以战胜,食管发音根本不算什么。我现在独自一人坐车、买菜、逛公园都没有问题。”

“只要还有一个人需要发声练习,这个培训班就会风雨无阻的办下去。”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肿瘤中心副主任吴剑说,希望培训班能给予越来越多患者“重获新声”的能力,重建与外界沟通的桥梁,让他们保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好地融入社会交往与日常生活中去。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石亨 通讯员 何璇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