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重庆掌故 | 因塔而文兴的举子之乡
10-07 08:38:34 来源:重庆政协报

根据咸丰本《开县志》的记载,开县(即今重庆市开州区)东南原有一座白塔,但因为年代久远,至清中叶时早已倾圮。乡民认为白塔“为一邑风水兴废之所系”。为保佑开县文教昌盛,嘉庆九年,知县符永培聘请松江术士瞿霞飞择选新址,建文峰塔。文峰塔落成后,开县在科举考试中屡创佳绩,出翰林一位,进士三位,举人三十六位。

按照唯物主义的观点,一座石塔自然无法保佑地方文教昌盛,但它同教育事业的间接联系却是客观存在的。

首先,文峰塔并不纯粹为科举而修。文峰塔庙前有一款楹联,下联为:“泄风防波靡,双江澎湃,飞来柱石挽狂澜。”表明其修建目的之一是治理水患。当时开县人口主要沿东河、南河与浦里河分布,洪水泛滥一直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文峰塔所处的位置是东河与南河的交汇口,更显重要。因此人们在这里修建宝塔及一系列水利工程,希望能够平息水患。利用宗教建筑或雕塑治水是当时常用的办法,虽然无法真正“降魔镇妖”,但至少能起到慰藉民心的作用。东河与南河上下大量的水利工程更是泻波分洪,引水灌溉,直接改善了两岸人民的生存环境。

其次,明清两代科举第一场为乡试,考生需前往省城应考。当时的省城成都地处川西,过于遥远,开县又因饱经战乱,人口稀少,经济凋敝,许多人无法承担高昂的路费。这种情况直到晚清,也就是文峰塔修建之后才有所好转。“湖广填四川”,大量移民进入开县,水患的平息让开县三江三里变为名副其实的沃土。开县经济逐步恢复元气,书院和义学也如雨后春笋般兴盛起来。这些学校不仅为大家提供学习之所,还联络乡绅,购买土地,以所得租金供给读书人前往省城、京城考试。于是,开县 “科名鹊起”,最终有了“举子之乡”的美誉。

2013年,开县人民政府正式决定重建文峰塔,并将其纳入文峰岛(举子园)文化旅游项目,该年7月22日文峰塔新塔便破土动工。2016年文峰塔及开州举子园正式建成开放。而恰恰是这一年,国务院批准撤销开县,设立开州区,千年开州由此走入新纪元。

开州文峰塔从兴建到拆毁再到重修,见证了世世代代开州人自强不息、努力拼搏的历史,也寄托了文教昌盛的希望。它是开州人探求知识、注重教育的缩影。正所谓“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唯有脚踏实地,求真求知,开州人才能在知识的世界里走得更高、更远。而文峰塔和它所蕴含的精神则似一束光芒,永远照亮着前方。

原标题:因塔而文兴的举子之乡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