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重庆掌故 | 重庆主城最古老木结构建筑全新开放 几经损毁曾经还做过印刷厂
09-26 11:01:44 来源:微渝中

顺着凯旋路往下走

在拐弯处有一座古老的建筑

吸引着往来路人

1.jpg

作为渝中区的老建筑之一

东华观藏经楼已全新亮相开放

2.jpg

位于凯旋路的东华观藏经楼

重庆最早的全真龙门派道观

东华观始建于元朝忽必烈皇帝至元年间(1335-1340年),明朝天顺七年(1463年)、正德十一年(1516年)重建。坐北朝南偏西40度,为重檐歇山式抬梁结构建筑。建筑面积209.67平方米,占地面积246.56平方米。

3.jpg

按《蜀中名胜记》引旧《志》云:“城中有东华观,观后有东华十八洞,皆相通。今士人呼其为神仙口,相传东华真君于此得道”。

当时的东华观殿宇三重(下殿、正殿、上殿)内设殿堂九个和藏经楼,还有花园、住客、库房六大间。极盛时期的东华观规模宏大、巍峨壮观,来此进香挂单的道士及居士多达千余人。

观外有专门出售道冠、道袍、器具的三条街,街名为“道冠井”,是当时重庆府地区建筑最早的全真龙门派著名的道观。原下殿庙大门口两边石柱刻对为:

看涂山云影飞来无限天光供一府

问字水梅花开放几分春色到三巴

藏经楼历经火灾与战乱

“观之后殿,民国毁于火”

《蜀中名胜记》记录了东华观的劫难

资料显示:东华观1926年遭遇了一场大火,整个道观烧掉了三分之二,九个殿堂只剩下灵官、玉皇、邱祖三殿;1939年,日军飞机大轰炸,又将东华观大部分摧毁。大火和炸弹让原本鼎盛的东华观只剩下藏经楼和灵官殿。1942年,国民政府对满目疮痍的重庆城进行重建,东华观又被连接上下半城的凯旋路公路贯穿:公路上为现存的藏经楼,公路下是灵官殿。公路的堡坎与藏经楼擦肩而过。

4.jpg

东华观藏经楼旧貌

1953年,因建苏式粮库,东华观灵官殿被拆除,东华就只剩下了藏经楼。仅存的藏经楼后来又被某印刷厂占用,在修复前,里面还住着几户居民。

5.jpg

修缮前的东华观藏经楼

不用一颗铁钉复原藏经楼风貌

1983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将“东华观藏经楼”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0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又公布它为第一批直辖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渝中区文管所于2000年完成了对该楼的建筑测绘。

6.jpg

东华观藏经楼旧貌

东华观藏经楼体量虽小,却是重庆地区典型庙宇建筑的代表之作,其翘檐雕梁画栋,梁柱、斗拱作工考究,脊饰、门窗等极为精美。原貌尚存的藏经楼,依然可见殿顶盖黄色的琉璃瓦,正脊和垂脊的绿色琉璃瓦,脊上装饰有精巧的龙、狮、狗等动物,栩栩如生。

7.jpg

作为重庆市区、县唯一未变型的古老木结构建筑,它是重庆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史证,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建筑艺术价值。

8.jpg

修缮前的东华观藏经楼破败不堪,却依然可见昔日精美

对于东华观藏经楼的修复工作,文物专家们采用了修旧如旧的方法——对其木架构整体进行落架,去除临时支撑的构件,补配缺失的木质构件,更换了腐朽严重的木构件,再按原样整体归正梁架。

9.jpg

不用一颗铁钉保持原有榫卯结构

因为东华观藏经楼原本是榫卯结构,因此在整个修复工作中,也遵循这一建筑风格,修复全程未使用一颗铁钉。

10.jpg

专家们还对建筑外墙面附着的苔藓、藤蔓植物进行了全面清除,剔除石质空鼓部分,采取加固修复。屋顶的瓦片也被全部揭下,对残存的瓦件,专家们采用订烧的方式复制后回放上屋顶,对残损的殿顶翘脚,也按照原貌进行修缮复原,以还东华观藏经楼原本的风貌。

目前,渝中区已决定将东华观藏经楼打造成为适合市民休闲及参观游览的城市文物景点,以积极利用文物及古建筑的保护修籍成果。

13.jpg

原标题:母城渝中之重庆老建筑|东华观 700岁高龄的主城最古老木质建筑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