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精神科医生的防疫直播:父母请和孩子一起上好这堂生命教育课
02-12 14:36:25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2月11日上午10点,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新媒体平台“央视频”上,有近3万人次一起观看了一场关于防疫心理的直播,这些人中的很大部分,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患有各种情绪障碍的孩子的父母。

这场直播的心理课名为《防疫心理科 家长如何与伴有情绪障碍的孩子进行沟通和情绪调试》,主播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科主任况利,在这场特殊时期的直播中,她告诉家长们,“请在疫情期间,和孩子一起,上好一堂生命教育课。”

热闹的直播间里 关于孩子的问题一个接一个

“以往春节能做的放鞭炮、串门、聚会都不能开展,孩子们难免出现愤怒、悲伤、经常和父母吵架,沉迷游戏等情绪和行为,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在疫情面前,居家生活出现这些反应都是正常的。”2月11日上午10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一间会议室里,穿着一身白大褂的况利坐在镜头前,语速平缓地开始了她的直播。

1.jpg

况利和同事们在做直播前的最后准备

2.jpg

直播即将开始

会议室里只有4个人,除了坐在直播镜头前的况利,还有她的三个同事,同事艾明站在她的面前进行着直播的拍摄,另两位同事中,一人帮她实时将她的讲稿投影在墙上,以便于她能够在直播中回忆自己的课程内容,并和央视频的工作人员对接,实时调整直播中PPT颜色亮度等问题。还有一位同事坐在会议室的角落里,打开了自己手机上的央视频,实时观看者况利的直播。

虽然大家都在为直播中的况利忙着各种打配合,但整个会议室只能听见况医生平缓的声音。这个时候的直播间热闹非凡,各种各样的留言飞快刷新着评论区。当况利说起“夫妻关系世家通关系稳固的基石”的时候,就有观众在评论中问道,“那单亲家庭怎么办呢?”

当况利给父母们支招,当觉得孩子因为疫情待在家中,手机游戏耍得太多的时候,可以用体力游戏、智力游戏替代电子游戏,重要的是要和孩子一起设身处地体验游戏过程,陪伴的意义并不只是空间上待在一起。评论里立刻有人分析起来,“就是换位思考。”

除了对况利所说内容的感悟,直播间里也有很多观众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在家呆的时间太长,孩子越来越暴躁怎么办?”“假期太长,孩子的睡眠已经不正常了要怎么调节呢?”况利也在直播的最后一一进行了回答。

3.jpg

直播中,同事在“央视频”上实时查看况利的直播情况

4.jpg

况利的直播间,有家长一边观看直播一边提出问题

一场50多分钟的直播结束,看到同事在摄像头背后比出来一个“ok”的手势,况医生松了口气,“快走快走,看能不能赶上送他们!”直播的东西来不及收,她就穿着白大褂匆匆跑出会议室,往楼下赶。

当天上午,医院里的几个同事就要出发前往湖北孝感进行对口支援,“他们从医院出发的时间我正好在做直播,希望还没走,能道个别。”

疫情期间青少年患者多 整个团队用了两天设计课程

况利在“央视频”进行的直播,是“央视频”在疫情防控期间进行的“防疫心理课”系列直播的其中一场,央视频通过中华医学会邀请到况利时,她欣然答应了,并且很快确定了自己这场直播的主题。和其他直播专家的主题面对一般受众不同,她把课程的焦点放在了原本就有情绪障碍的孩子的身上。

况利长期从事着是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自伤自杀与危机干预的研究,“所以在此次疫情中,除了一线工作人员,感染患者外,我特别关注的一个群体就是原本患情绪障碍的孩子们。”

在疫情出现以后,况利的门诊迎来了许多出现情绪问题的孩子。况利说,疫情面前,孩子们在居家生活中出现愤怒、悲伤、经常和父母吵架,沉迷游戏等情绪和行为都是正常的。正常孩子们对于目前的疫情和居家生活都有如此反应,“那本身就有情绪问题和人格偏差的孩子又会怎么样呢?”

就在近期,重医附属第一医院、第一医院分院、重医附属大学城医院对几百位青少年患者进行了调查,发现在他们身上,焦虑、抑郁、躯体不适的情况比正常人群高,“可见,孩子更容易受到生活突发事件的影响。”

如何让情绪障碍的孩子在家中安稳地度过疫情,成了况利和他的同事们关注的重点,为了能在这场直播中最大限度地帮助父母们学习如何陪同孩子度过疫情,况利带着同事们利用工作的间隙设计、修改稿件和直播中要用的PPT,参考自己遇到的真实案例,两天时间设计了这场只有50分钟的直播课程。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请这样与他们探讨新冠肺炎

很多家长不知道应该怎样告诉自己的孩子新冠肺炎的情况,怎样告诉他们如何保护自己,为什么不能出门?

对于儿童,特别是有焦虑症的儿童来说,他们很多情绪容易被外界影响,严重的会转化为躯体不适,这让家长不敢告诉孩子真实的情况。

“在这种时候,我们家长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拥抱孩子,然后用温和、耐心的方式讲解,不要回避,根据孩子的年龄适当讲解。”况利提醒,有意识的避免孩子受负面消息影响,可以少让孩子看疫情节目和画面,同时也要保持家长情绪稳定,家庭不要过分紧张。

对于青少年来说,方法可能有些不同。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是“我是个大人”,在疫情面前,大部分青少年愿意去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以此证明自己的独立意识和思想,家长需要和孩子平等的视角,一起客观的讨论问题。不信谣,不传谣是原则,借由疫情,父母可以和孩子找到共同话题,该赞扬赞扬,有问题时,注意换位思考和语气语调。尊重孩子的正确思维是原则。

“爸爸妈妈,请和孩子一起上好这场生命教育课”

况利回忆,自己在临床工作中,时常会遇到孩子问,“活着的目的是什么?”“生活这么苦,这么黑暗,还不如死了算了?”而疫情,则给了孩子和家长一起寻找生命意义的机会。

疫情防控中,涌现出来了各种社会正能量,社会上有钱捐钱,有物捐物,爱心汇聚,这一些正能量片段都帮助孩子找寻生命意义。如果孩子谈及社会的阴暗部分,我们要根据孩子年龄和认知水平而定,家长要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孩子过多的收到负面信息的影响。

生命教育一般还包括死亡教育。成人会担心儿童难以接受生命消逝的消极感受与情感冲击,常以忽视、隐瞒、欺骗或敷衍方式处理,使儿童产生错误或片面的认知,以至于对死亡有高度的好奇、恐惧、焦虑。

在疫情中,有些人会死亡,父母可以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悲伤,也允许孩子自然地表达出他们的情绪与想法,不必为了回避孩子就刻意压抑隐瞒,故作坚强,你处理情绪的方式会成为孩子的榜样。和孩子一起去面对真实的有失去的生活,才能让孩子体会到生命的珍贵。

这次疫情还有一点,疾病的源头来自于人类食用野生动物,由于人类破坏生态规律,食用这些野生动物,遭受一些灾难,可以教会孩子热爱“自然”。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石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