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巴”字从何而来?川师教授带你探索“神秘的巴文化”
11-15 20:26:04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GetAttachment (4).jpg

重庆人文脉络悠长,巴人创造的巴文化是重庆文化的根脉。“巴”字从何而来?巴文化又起源何处?11月15日,2019年度巴文化研讨会在巴南文化艺术中心举行,在以“巴文化与文化遗产”为主题的学术交流中,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教授段渝做主旨演讲,他认为巴人得名的原因有几种说法。

关于“巴”字来源有这么几种说法

段渝表示,巴人,是我国上古时期南方的一大族群,曾于西南地区建立政权。巴文化,是中国古代的巴国王族和巴地各族所创造,与我国的北方游牧文化、山东泰山为中心的海岱文化、东南沿海的商业文化、中原的农耕文化等一起,共同构成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段渝认为,巴人得名的原因,有以下几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从字形分析,认为由于水流的形状如“巴”字 ,因此得名。

《元和郡县志》卷三十三《剑南道》“渝州”条下说:“《禹贡》梁州之域,古之巴国也。阆、白二水东南流,曲折如‘巴’字,故谓之巴。”这种记载,最早见于汉代谯周所著《巴记》,此外《玉篇》巴部、《广韵》九麻、《通典》卷一百七十五、《太平御览》卷六十八、《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三十六等均持此论。

第二种说法,从字音分析, 认为“巴”字来源于植物芭苴。

《史记·张仪列传》中,有“苴、蜀相攻击”的记载,唐代司马贞《史记索引》时解释:“苴,音巴,或巴人、巴郡,本因芭苴得名,所以其字遂以‘苴’为‘巴’也。” 苴是四川、湖北等地都生长有大量的芦苇,而且两地都有将它俗称“芭茅 ”的习惯。根据考古学家童恩正的解释:“苴就是芦苇,四川俗称芭茅,盛产于川东一带。”大概在古代巴地普遍生长着苴这种植物,就有了此说。

第三说法,“巴”字来源于“石”。

段渝表示,巴人称“石”为“巴”,因为他们的祖先居于石穴中。在川东鄂西一带的方言中又长期地呼石为巴,那么巴最原始的含义,可能就是“石”或者“石穴 ”,巴氏族可能因为居住环境多石洞而得名,以后随着巴族历史的进步,才逐步发展成部落、民族、国家和地区的名称。

GetAttachment (3).jpg

GetAttachment (5).jpg

巴文化中使用大量“巴蜀符号”

什么是巴文化?段渝解释说,“完整意义上的巴文化是巴国文化与巴地文化复合共生的地域文化概念,而巴文化区的地域范围也不只在重庆、四川,古代以川东、鄂西为中心,北达陕南,南及黔中和湘西地区的一大片连续性地域通称为巴。”

“巴文化的特点之一是使用了大量的巴蜀符号,多刻铸在青铜器和印章上。”段渝表示,在巴文化中,乐舞文化、巫鬼文化、女神崇拜文化也十分发达。

谈到古代川东地区物质条件,段渝分析到,“受地理条件限制,川东地区稻作农业不如川中和川西,多数山崖丘陵特别是峡区长期以开垦畲田为主,耕作形式仍然处于刀耕火种阶段,至唐宋时期仍比较落后,但狩猎业、煮盐业十分发达。”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张皓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