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他们是山城夜色光影的传递者 他们是城市“送灯人”
11-06 20:52:10 来源:新华网

9月21日,以“祖国万岁”为主题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灯光秀”在重庆上演。而这场灯光秀的背后,是他们在“两江四岸”安装“一把闸刀”,实现“统一启闭”的震撼效果。新华网 李相博 摄

流光溢彩的山城夜色,是重庆的一张名片。在这座城市里,有一群“送灯人”,他们是山城夜色光影的传递者。他们也是光明的守护者,让璀璨温暖的城市路灯照亮人们回家的路。新华网 李相博 摄

头戴安全帽,穿着工作服,肩挎电工包,这是周凤光和同事的“工作标配”。他们是重庆市照明中心的照明工人。灯光秀前,周凤光和他的20多位同事一起走访了500多个点位安装“一把闸刀”系统。新华网 李相博 摄

所谓的“一把闸刀”是一个庞大的控制系统,主系统位于重庆市照明中心,另有500多个远程智能控制终端分布在重庆主城区“两江四岸”。终端里这一张小小的芯片,却是“一把闸刀”的关键。各个远程智能控制终端皆因它与主系统相连,由它控制启闭,经它传输指令。新华网 李相博 摄

以往的“钟控”系统,只能使灯光在固定时间启闭,工人需前往现场手动“送电”。为了改变落后的控制方式,周凤光和同事们在重庆的盛暑中工作了3个月。他们背着设备爬坡上坎,足迹遍及主城大街小巷,为541个点位安装了远程智能控制终端。现在,工作人员只需坐在办公室修改数据,就能实现远程控制。新华网 李相博 摄

当壮丽璀璨的灯光秀点亮于山城夜空时,这群“幕后英雄”还奔波在城市照明的前线。“一把闸刀”完成了,但照明工人的使命仍未结束。加上新增的这500多个点位,周凤光和同事们需要对主城近千个点位进行日常检修维护。新华网 李相博 摄

近千个点位,覆盖重庆主城的“两江四岸”,散布于桥梁、高架、绿化带等地。周凤光和同事将点位的编号和具体位置打印下来,汇总成一沓厚厚的纸。这叠资料平时就放在工程抢险车上,已经被翻阅了无数遍。新华网 李相博 摄

起子、钳子、工程刀、线缆、电路板、互感器……在照明工人的挎包里,各类工具一应俱全。在某些车辆无法到达的区域,他们负重徒步前行,用脚步丈量重庆主城的道路桥梁,对每一盏路灯“寻诊问脉”,为每一条线路“体检保养”。新华网 李相博 摄

在检修某些桥梁灯饰的点位时,照明工人要翻越护栏作业;有时他们还需要拴上安全绳,悬空挂在距离江面几十米处的高空,对照明设施进行检修。这种充满挑战性的工作,周凤光已经做了10年。新华网 李相博 摄

周凤光的手机总是处于24小时开机状态。夜幕降临时,遇到路灯出现故障无法开启,他便立刻赶赴现场检修终端。这其实是每一个“送灯人”的工作常态。每次接到电话,周凤光总是乐呵呵的,他说,干一行爱一行,这份工作早已成为他的爱好 。新华网 李相博 摄

与远处宏伟的东水门大桥相比,在堤岸查看配电箱的照明工人背影很渺小。但正是这群埋头苦干的“照明人”,支撑起了重庆城区的灯火通明和幸福安定。若没有他们的日夜兼程,便没了灯火阑珊处最美的相遇和惊喜;若没有他们的及时排险,便没了万家灯火间的繁华与温暖。新华网 李相博 摄

夜色朦胧,车辆和人群已踏上了归家路。对于“送灯人”来说,夜间的工作才刚刚开始。“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一群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诠释着什么是奉献与责任。他们无惧烈日,无畏严寒,从清晨到日暮,不辞辛劳,只为点亮城市的夜晚,也为照亮自己的心。新华网 李相博 摄

原标题:城市“送灯人”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