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薪火相传砥砺前行,复兴民族誓作前锋!重庆大学90年光阴里的动人故事
10-12 06:56:11 来源:重庆日报

1.jpg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市民和学生欣赏郁金香花 (本报资料图片)通讯员 孙凯芳 摄

2.jpg

重庆大学标志性建筑之一——工学院楼

3.jpg

美丽的重庆大学校园

4.jpg

重庆大学早期的建筑 (本栏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重庆大学提供)

重庆日报消息,10月12日,重庆大学迎来90周年校庆。

90年前,这所大学如何在动荡的时局中诞生,背后有多少激荡人心的故事?在90年的发展历程里,重大如何与重庆这座城市相伴共生?近日,对学校校史系统梳理后,重庆大学校史馆重新开放,大量的图片、物品和资料,向观众无声地讲述着这所学校在90年里薪火相传、砥砺前行的故事。

90年前的筹备会宣言,成为学校办学宗旨

“重庆外受江汉委输,内作川康绾毂,北通关陕,南达黔中,商货殷阗,华洋萃集……如使工商两业缺乏专门人才,则操奇计赢,不足与外人竞进……”走进重庆大学校史馆,观众可以看见一份1929年《重庆大学筹备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手稿。这份《宣言》是重大建校过程中的一份重要文献。

1928年,川渝地区时局动荡,战火弥漫。当时在成都大学任教的沈懋德、吕子方、吴芳吉、彭用仪等人惊悉“二一六”惨案后,义愤填膺,众人在吴芳吉宿舍处,彻夜饮酒,痛感中国贫弱的根源之一是军阀制度腐败,使一大批从欧美等国学成归国的有志之士报国无门。感慨之余,众人一致主张为唤醒民众,应早日在重庆创办一所大学,从而造就大批德智双全的人才,为振兴中华努力。

“其实早在1925年,以巴县议事会副议长李奎安为首的部分代表,就提出创设重庆大学之议。”重庆大学图书馆馆长杨新涯介绍,为了早日开办重庆大学,沈懋德等人四处奔走,后来在社会各界名流的推动下,于1929年春在重庆召开了重庆大学筹备会。

正是在重庆大学筹备会成立前夕,33岁的诗人吴芳吉起草了《宣言》,文中提出“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这一重庆大学传承了90年的办学宗旨。“其与现代教育高校肩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几大使命完全契合,高瞻远瞩为学校指明了精神内核和责任担当,激励一代又一代重大人奋发图强。”杨新涯说。

三校合并,形成两大优势学科体系

“江汉思禹功,教化溯文翁;学府宏开,济济隆隆;考四海而为俊,障百川而之东;研究人文,振兴理工;启兹天府,积健为雄;复兴民族兮,誓作前锋。”在重大校史馆里,展览着由重庆大学第二任校长胡庶华创作完成的校歌曲谱,共55个字。

“‘复兴民族,誓作前锋’。这句铿锵有力的话语一直激励着代代重大学子,要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成为复兴中华民族的杰出人才。”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研二学生刘联超激动地表示,这是对代代重大人的精神指引。

在90年的发展历程中,重庆大学始终誓作前锋。抗战时期,重庆大学借用校址给西迁来渝的国立中央大学,与之携手办学,还成立乡村宣传团,积极宣传抗日,并在地下党的领导下参与各种抗日救国活动。

“抗战期间,师生们也坚持进行科研活动,为抗战的军事需要服务。”重庆大学副校长明炬介绍,比如,学校矿冶系的试金室对24兵工厂生产的各种钢材成分进行研究和分析;商学院结合抗日战争的实际,对当时重大的经济问题开展研究,提出对策。

1950年,重庆大学在全国开办了第一个石油专业;1952年,全国高校开展院系调整,重庆大学也从专业设置、教学计划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梳理;1953年,重庆大学教授徐僖在沙坪坝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完全采用国产设备和国产原料的塑料工厂,填补了我国化学工业的空白;1958年,重庆大学成为国内最早开展计算机科学研究的大学之一;1960年,重庆大学的学生人数多达6400余人,成为全国重点大学之一。

“数十年里,学校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设立重庆直辖市等历史机遇,不断发展。”重庆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学斌介绍,2000年5月31日,原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大学和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新的重庆大学,并逐渐形成与工业化和城镇化相匹配的两大优势学科体系。

接续努力,建设“双一流”高校服务新时代

今年1月5日晚8点,北京航天飞行控制指挥中心的电脑屏幕上显示,由重庆大学牵头研制、随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项目,成功在月球上长出人类种植的第一株植物嫩芽!这是人类首次在月球进行生物生长培育实验,开启了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新篇章。

在重庆大学的校史馆里,有一件特别的展品,那就是同步在地面进行生物生长对比试验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装置。

登月“种菜”,为什么是重庆大学?“伴随着新世纪的征程,重庆大学也走进了新的里程。”重庆大学校长张宗益介绍,2017年9月,学校入选教育部36所A类一流大学高校建设名单,学校瞄准国际前沿和国家需求,结合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凝练出“智慧能源”“先进制造”“新型城镇化”三大学科群,作为打造世界一流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此环境、航空航天、生物、机械、材料、能源、土木等优势学科相互支撑、协同发展,不断促进学校综合实力整体跃升。

学校的发展必然离不开人才的支撑。9月25日,全国“最美奋斗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教授鲜学福当选。在重庆大学,还有杨士中、周绪红、潘复生等一大批为国家、重庆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学校人才培养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和优秀教师。

90年的弦歌不辍,也需要代代重大人接力相传。重庆大学廖强教授率领的“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教师团队”是全国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这个团队一共15人,成员大多是本科和硕士在重大就读,博士或博士后在国外深造,后又回到母校任教。目前,团队的多项成果已在我国节能减排与再生能源领域成功运用。

正是在一代代重大人的不懈努力下,目前重庆大学已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科研基地14个、省部级科研基地96个,拥有以7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为代表的国家级科技人才112人次;学校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数达到9个,工程学科持续稳定在ESI全球排名前1‰,为国家和重庆的发展贡献巨大力量。

重庆大学党委书记周旬表示,重庆大学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再接再厉、继续奋斗,努力在重庆经济社会发展中有“重”的地位、“大”的作为,让重大之根深扎重庆土壤,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更大的力量。

重庆日报记者 李星婷

原标题:薪火相传砥砺前行 复兴民族誓作前锋 重庆大学90年光阴里的动人故事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