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热播剧《小欢喜》引孩子们大吐槽:全班第二都要被游街,太真实了
08-09 11:41:04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再过不久,新学期又要开始,又一批孩子将踏进高三。最近,由黄磊、海清、陶虹主演的电视剧《小欢喜》成了最受关注的电视剧之一,这部电视剧讲述了孩子正处于高三阶段的三个不同家庭面对孩子高考时各不相同的故事。三个家庭家长对于高考子女所表现出来的各不相同的态度,让家庭不仅面对着升学压力,更面对着亲子关系难题,不少网友大呼“有我家的影子。”

电视剧:妈妈批判式教育 “考了第二,有什么好高兴的。”

现实:高三每一次考试 妈妈都要开家庭会议“总结错误”

《小欢喜》中,陶虹饰演的妈妈宋倩在得知女儿在分班考试中,考了第二名,大发雷霆,把女儿骂了一顿,并说,“考了第二,有什么好高兴的。”数落女儿没有把心放在学习上。

看到这个桥段,即将在重庆大学读大一的张凌秋直接把视频的截图发到了自己的朋友圈,配文,“呵呵,人间真实,想当年高三全班第二还被示众。”

张凌秋这个朋友圈,屏蔽了爸妈,“不想他们看到了又说我不知道感恩。”家住永川的张凌秋高三在本地一所重点中学就读,高三那年,张凌秋的妈妈和外婆在学校外租了间房,开始陪读。

高三之前,张凌秋只觉得每次大考会很恐怖,因为妈妈会拉着自己每一道错题找原因,但到了高三,这种对于考试的恐怖发展到了每一次小的测验,“无论是语数外,还是政史地,无论大考小考,我妈都会开家庭会议,然后当着全家批判我。”

到了高三下学期,学业压力越来越大,小考却越来越少,大多都是随堂试卷,做了之后就讲评了,“但是大考依旧这样,甚至都已经到四五月了,别人都说要给孩子减压了,我妈也依旧这样。”直到现在,高考已经过去两个月了,张凌秋仍旧经常会和妈妈争吵,“芝麻大点的事情就能吵,她觉得她是对的,她永远会挑我的不是。”

专家:家庭压力和羞辱并不能让孩子奋斗 反而会让他们逃避

重庆明亮心理咨询所所长邱驷分析,张凌秋的母亲以家庭会议的方式来批判女儿在考试中的错误,以批判来打击女儿的自尊,这样的家长无时无刻不向孩子展示自己、家庭对于孩子成绩、高考的重视,以为压力和屈辱感会让孩子为了自尊而更加拼搏。但实际上,在这样的批判和压力下,孩子更容易逃避,当他们真正遇到困难时,他们不会求助于家人和父母,因为在父母那里,他们认为只能得到屈辱。

家长在高三一年,更多的应该是给与鼓励,不要把孩子和其他孩子比,而是要和孩子自己的纵向比较,只要他做到了最好的自己,就应该得到鼓励,家庭的鼓励和支持,才是孩子更加愿意拼搏的原因。

电视剧:父亲放下事业陪着儿子高考 事无巨细都要管

现实:52岁父亲作息与儿子完全同步 儿子“感觉要窒息”

《小欢喜》中,其中一个家庭的爸爸季胜利事业有成,但因事业从小没有管过儿子,儿子高三时突然决定回归家庭陪伴儿子高考,事无巨细全部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指令完成。

对于今年19岁开学就要读大二的孙瑞麟(化名)来说,电视剧里的季胜利就像是自己父亲的影子,“我爸有过之无不及,这就是为什么我要考到哈尔滨那么远的地方。”小孙的高中是在渝中区的一所市属重点中学读的,学校里竞争激烈,他成绩一直都在年级前200名,但小孙的压力一直很大,因为他有个高要求的爸爸。小孙是今年52岁的孙先生的第二个孩子,因为年轻时生意繁忙,大儿子的青春期孙先生一直不在身边。

到了小孙高二时,孙先生的身体因为常年的高压工作亮了红灯,医生建议长期休养,想到自己离异以后儿子一直是爷爷奶奶在管,害怕高三长辈管不住孩子学习,孙先生考虑再三,决定把工作交接后回到重庆陪着小孙高考。

“我觉得自律的人才会成功,我会陪着你成功。”这是孙先生在高三开学前告诉小孙的,并给自己和儿子制定了同一份高三作息时间表,“这份时间表的日常是从早上6点半开始,一直到晚上12点结束。”时间表里的每一项都精确到分钟,甚至包括小孙每天上学放学的接送时间,孙先生都根据周一到周五不同的拥堵程度给出预计。

从高三第一天开始,直到高考结束,孙先生成了儿子二十四小时的“贴身保镖”,每天接送亲自来,晚上儿子下了晚自习回家学习,他就坐在一边看自己的书或生意上的东西。每周的高三有一天半不用上学,周六晚上,小孙要补课,孙先生就把家教请到了家里,自己坐在一边陪着孩子补课。

小孙的周末也是没法自己安排的,孙先生一般会带着他去锻炼,有时是一场羽毛球,有时是在健身房半天,有时也会约着家里的朋友一起出去自驾,“但无论什么时候,我们俩都在一块儿。”偶尔孙先生不得已外出办事,“那一两天就像给快憋死的我喘口气,有时候希望我爸别回来了。”

专家:家长要做的是辅助功能 而不是越俎代庖

邱驷介绍,很多家长都强化了高三的重要性,平时对孩子的学习生活管得少,到了高三突然严格管束,但实际上,高三只是一个相对重要的节点,孩子的生活学习习惯,人格养成是一个长时间潜移默化的结果,家长想要养成孩子良好的习惯,需要的是从小有质量的陪伴,而不是临时抱佛脚。

另外,很多家长把自己的想法、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希望能通过孩子高考来达成社会地位、家庭的提升,但实际上,高考和人生都是孩子自己的,家长要做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到孩子真正的理想,辅助他去减小理想与现实中自我的差距,而不是把自己的理想变长对方的理想,为了自己的理想去努力,才会让孩子有动力。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石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