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帝骏阁”是个啥地方,你猜得出不?连民俗地名专家都被绕晕了…
06-20 07:45:22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重庆市民俗专家、地名研究者李正权

近日,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以及海南省发布的两份“关于需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清单的公示”引发热议。一些“大、洋、怪、重”地名纷纷被曝光,网友们反应不一,支持有之、调侃有之。

那么产生这些地名的原因何在?究竟又该如何取地名?

昨日,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专访了重庆市民俗专家、地名研究者李正权,他曾编著了《重庆地名杂谈》《九开八闭重庆城》《重庆市渝中区消失地名录》等书。

李正权认为,地名是一种文化现象,反映了城市文化和人们精神向往,“大、洋、怪、重”地名要不得,取地名时不妨从老地名中汲取营养。

地名取得不好,容易出“洋相”

说起地名,69岁的李正权先生就劲头十足。因为近年来,他一直埋首书斋、查阅史料,研究着地名的学问。看到一个个老地名消失,他心疼不已,看到老地名恢复,他欣喜若狂。

李正权说,老地名的消失,与“大、洋、怪、重”地名的出现,是此消彼长的过程。总的来说,是伴随着城市发展和旧城改造出现的。

“以前的街巷很小,所以一个小片区可能就有几条街巷名。”李正权说,现在修建的一栋大楼或一个小区,占地面积都很大,所以有时候新建大楼或小区,小的会占据两三条街巷,大的可能会占据十几条街巷。

李正权说,新建的大楼和道路越来越多,命名成了一个问题,命名的乱象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这里面也闹了不少的笑话。

李正权说,还有的地名是受官本位和外来文化的影响比较严重。比如,多出现“御、皇、帝”这些名字的小区和街道,还比如什么国会、什么斯之类的。

“有些地名或小区名就是随意拼凑的富丽堂皇的字眼,但容易闹笑话。”李正权说,他印象深刻的是“帝骏阁”,“感觉像是养马的地方或是养马人住的地方。”

地名非简单名字,是文化现象

地名是约定俗成的东西,一旦取了,要改还不是件容易的事。

虽然现在各地都在清理,但李正权认为,需要好好地甄别和筛选,要把握好度,可以沿用的就继续沿用,问题很严重的再改,“改地名所消耗的社会成本很高!”

李正权说,改地名不是件小事,涉及到周边的路牌、户口、身份证,甚至一些单位的文具用品,这些成本都不是小数目。

地名不是简单的字,它是一种文化现象,往往反映了城市文化和人们的精神向往。李正权表示,重庆的很多老地名都凸显了重庆的历史故事和地形地貌,现代人取地名可以多向老地名学习。

针对如何取好地名,李正权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首先是政府部门要切实把地名管起来,而且各个部门之间应该相互沟通,不能各行其是。

其次,取地名时一定要做好统一的规划,在建设前就把一个片区的地名做好命名,建设的时候就应该按照规划来做,不能把建设时的命名就沿用为后来的地名。

再次是取地名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历史文化和地形地貌、民风民俗,要花功夫和花力气去挖掘,形成好的地名,可以从老地名里汲取营养,不能随随便便。有时候一个地名可能会存在千百年。

最后,取地名要尽可能地征求市民的意见,该公示要公示、该听证要听证,地名和当地居民相关,这样能够增进居民的认同感。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李析力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