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与时间赛跑的金溪社区第一书记:“脚上粘的泥土多了,离老百姓的心就近了”
03-25 17:58:13 来源:上游新闻

一年前,已在城里安家的张吉强,果断把城里的房子卖掉了,并作出一个令妻子惊愕的决定:回金溪枫香岭养牛!

黔江区金溪镇是重庆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已经跳出“农门”的他,为啥又突然杀个“回马枪”?用他的话来说,是被时书记“劝”回来的。

他口中的“时书记”,就是市卫健委扶贫集团成员单位市体育局派到金溪社区的第一书记时杰。驻村的一年半时间里,他一直在与时间赛跑,要赶在2020年“啃”下金溪社区这块“硬骨头”。

小委屈

第一次“表态”成“反面教材”

att_1591650.jpg

△时杰(画面中央)帮助合作社将被收购的南瓜装车运往主城

金溪社区由4个村撤并而成,在金溪镇下辖的8个村(社区)中,无疑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33岁的时杰个头微胖,再戴上一副黑框眼镜,看上去有些憨厚。他从小在安徽农村长大,十年前毕业时考上村官,在重庆垫江的农村干过两年村主任助理。他在考入市体育局产业市场处之前,也曾在垫江县政府办公室工作过4年。

“社区人口占了全镇1/3,压力更大、担子更重。”市卫健委副巡视员、驻金溪工作队队长张志坚说,之所以从报名的人中选时杰来啃这块“硬骨头”,原因在于“他生在农村,又在农村工作过,还干过行政工作。”

3月25日,谈起驻村的点点滴滴,这个来自体育系统的第一书记,话匣子中憋着一股子劲。

2017年9月8日,就在他驻村的第一天,一场大雨不期而至。金溪镇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雨大了水又存不住,容易发生灾情。

时杰撑把伞沿金溪河向上,看见有人叫住路过的社区干部,可没说上几句话,就被社区干部打发走。他径直上前打听,才知是山上一条便道被塌下去的坑洞截断。村民建议尽快把坑洞填起来,以免有行人被“吞”进去。

村民带着时杰小跑赶过去,现场情景让他大吃一惊:便道被坑洞掐断,洞口的直径有两米长,深度超过一层楼高;最危险的是,坑洞像一口大坛子,中间大两头小。

山上有不少村民要走这条路,且大多是留守在家的孩子和老人。要是到晚上雨停了,不知情的村民从这路过,后果不堪设想。

担心路面继续塌陷,时杰只好守在现场。他立马打电话叫来社区干部,在塌陷区先拉上一道警戒线。因为在下大雨,赶来的村民先砍了路边的杂树架桥。

现场懂行的人估算,组织村民往里填泥巴和石头,要二三十个活约5000块钱工钱。考虑掉进坑洞严重的话会闹出人命,且花的钱也并不多,时杰和社区干部商议决定将坑洞填起来。

他没想到,这个决定竟然“犯了错”。在镇里的一次会议中,他的做法被当成“反面教材”,理由是“不熟悉情况乱表态”。

时杰说,当时一肚子委屈,又无处可辩。“这是天大的小事!”他告诉上游新闻记者,“如果钱落实不到位,就算自己拿工资抵上也要干。”

你们迟早要调回去,一两年能干成啥事?就算你干到一半,后面一半谁来收拾?刚开始,在不少村镇干部眼里,时杰只是来“镀金”而已。

时杰一次次解释,可人家还是不信。“说得好不如干得好!”时杰说,当时工作还未开展起来,一百张嘴也抵不住人家一张嘴。

搞产业

“劝”回进城开塔吊的小伙

att_1591651.jpg

△时杰(右)为社区的合作社送种植密本南瓜用的有机肥

想在“一穷二白”的金溪社区摘掉“穷根”,一定要在产业上寻求突破。时杰摸清家底后才发现,金溪社区比起他十年前工作的村子,起码要落后不下于10年。

在工作队驻地,墙上挂着一句话:让家乡成为有梦想的地方。梦想安放在何处?时杰说,一定是产业,必须先把产业“骨架”立起来。可金溪镇是“九山半水半分田”之地,能搞出什么像样的产业?在当时的几个社区干部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

“最恼火的是没人。”时杰说,金溪社区人口占全镇1/3以上,但多数年轻人都在外地打工,发展产业没有年轻“血液”。

为解决这个问题,时杰通过建微信群,把当地年轻人聚集起来,有意识地宣传政策,并劝有能力的年轻人回金溪发展产业。33岁的张吉强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张吉强有开塔吊的本事,凭一技之长跳出“农门”,打拼多年还在黔江城里买了房。他和时杰常常在微信群中互动,一来二往两人渐渐熟络起来。

金溪社区有个养牛大户,一年养牛200多头收入几十万元,还在村里修了一栋“小别墅”。时杰在调研后决定“做加法”扩大社区的养殖规模,牵线搭桥让张吉强向养牛大户“取经”。

2018年4月底,张吉强说服妻子,一起回金溪社区枫香岭养牛“掘金”。回村约一个月之后,他甚至将城里的房子卖掉,如数投进肉牛收购和牛棚搭建当中。

“全部家当都投进来了。”张吉强的牛棚开始只有几头牛,到现在已经达到46头牛。他又修了一个牛棚,预计养牛规模要达到200头。他算了一下,一年的时间他已经在肉牛养殖上砸了超过130万元。

截至目前,金溪社区新建3个养牛场,规划养殖规模1000头以上。为壮大集体经济,时杰还争取到80万元资金,以集体名义购买肉牛让养牛大户代工喂养,以此每年可为集体创收达8万元。

除此之外,“以奖代补”大力发展养蚕,栽桑规模扩大到2000亩;为发展旅游采摘,打造千亩谭家坪水果产业基地……金溪社区的产业“骨架”一步一步成型。

社区的产业格局奠定的同时,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同步推进。“新修的产业路都超过60公里。” 时杰举例说,过去只有3条路硬化,全长不过10公里;现在十多条路硬化,已经达到60公里以上。

摸家底

几十年的惯偷承诺洗心革面

att_1591648.jpg

△时杰给有意愿的贫困户送小鸡苗,并承诺按市场价回收销往主城

“木桶定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一只水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

前3个月里,时杰的主要精力花在摸家底上,走巷串户把社区1746户跑了个遍。问到哪家的情况,他都能说出个一二来。与此同时,一个特殊的村民时常挂在他心间。

50多岁的张某曾因频繁偷鸡,多次被判刑关进监狱。待在拘留所和监狱里的时间,不比在外自由的时间短。

去年5月的一天,听说张某已刑满被释放,时杰专门抽空去做工作。几句寒暄之后,两人拉起家长里短,张某也对他掏心窝子聊了好一阵。

“你为啥总是要偷鸡呢?”时杰劝他别再重操旧业,“哪家鸡被偷,第一个就怀疑你,躲都躲不脱!”

张某发现时杰对他知根知底,脸面上有些挂不住。他说自己没有一技之长,种点庄稼只能糊一张嘴,一年到头还是穷得叮当响,想做点事又缺门路。

张某的家里一贫如洗。虽在扶贫资金的帮助下建了新房,但房子连门窗都没钱装,一到冬天冷风呼呼地往里灌。

“只要你不再偷,我送你100只鸡苗!”时杰给他算账了一笔账,鸡养大了卖掉再买鸡苗扩大规模,一年可挣上万元。

时杰也许下承诺:只要你洗心革面,装门窗的钱我也给你想想办法!

就这样,时杰没事就往张某家跑,先是联系帮扶单位出资,再请人装门窗温暖过冬,同步把他的养鸡扶上正轨。没过多久,就有人给张某张罗一门婚事。为这事,他还特地找时杰征求意见。

“好好把鸡养好,结婚我还要来喝喜酒!”

时杰的这席话,让有前科的张某顿时高兴得像个孩子。“坐过牢,很多人瞧不起我。”张某说,城里来的干部吃他的喜酒,让他在社区非常有面子。

现在,张某已将媳妇娶进门,比起前面几十年,现在才像有了真正的家。前不久,张志坚去探望时,张某也亲口向他承诺洗心革面专心搞养殖。

截至今年2月,金溪社区92户371人建卡贫困户已脱贫87户354人。 “还剩5户今年肯定能脱贫。” 时杰信誓旦旦地说。

投真情

渐渐换来老百姓的真心

att_1591647.jpg

△时杰与患病的张超交流,鼓励他通过养殖再把家撑起来

时杰在金溪社区任第一书记前,在市体育局产业市场处任职。对口帮扶金溪社区的是市卫健委扶贫集团第2组,该组共7家成员单位由市体育局牵头。

“他很会动脑筋,扶贫中也投入了真情。”市体育局副局长周庆春说,时杰在金溪社区的工作井井有条,一年多来给当地带来的变化看得见、摸得着。

时杰在金溪社区呆满快一年时,考虑到其家庭的特殊原因本可调回主城,可他考虑到工作才开展起来,又“固执”地扎进扶贫工作当中。

“有困难不要忘了有‘娘家人’撑腰。”周庆春说,“派出的第一书记在撸起袖子加油干,‘娘家人’不会掉链子。”

除基础设施及产业上的部署之外,社区一些具体事宜的解决也需要资金支持。为此,市体育局在超额完成市卫健委扶贫集团下达的资金筹集任务之外,又另行牵头7个成员单位筹集166万元的“计划”外资金,专门用于金溪社区的扶贫。之后,又筹集100万元用于当地文体广场的建设等。

扶贫中投入的真情,也换来社区居民的真心。在金溪社区一年多的工作中,时杰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和老百姓打交道,在感情上永远不会吃亏。”

张超是金溪社区5组的建卡贫困户。查出肝癌之后,高昂的治疗费让他再次返贫。时杰帮他争取到5万元的贷款,鼓励他养牛养鸡把家再撑起来。

“煮一碗面,底下藏两个煎鸡蛋。”时杰说,在金溪社区工作一年多,他吃过最香的一碗面是在张超家。“看到他又燃起斗志,吃得我热泪盈眶。”

去年4月的一天,时杰接到村民易春涛打来的电话,开口就问他家在哪里。

易春涛有个不到3岁的女儿,去年元旦时因心脏病做了手术。为不耽误诶手术时间,时杰向市卫健委扶贫集团寻求帮助,紧急联系重庆一家医院预约手术,并亲自陪护送到医院,还为这个贫困家庭争取到部分医疗费用的减免。

当时,电话里的声音有些急促,时杰以为是孩子病情不稳,易春涛急着找他商量。几问几答下来时杰才弄明白,易春涛是特地赶到主城给他送腊肉香肠。犟不过易春涛,时杰只好联系朋友出面,将香肠腊肉买下。

“时书记真是把我一家当成了亲人。”易春涛告诉上游新闻记者,他之所以到主城后才打电话,就是怕时杰不同意收,没想到自己的计划还是没成功。

 “他干事既有原则,解决问题又特别灵活。”一年多的驻村工作中,张志坚印象最深的是时杰不怕吃苦,也不怕沾土,身上有一股子泥土味,“能沉下去和社区居民打成一片。”

 记者从时杰的工作日记和工作照片中看到,他能下苦力帮忙合作社拉有机肥,也可以下地帮农户家里挖红薯,还能肩挑背扛帮农户收南瓜……

“驻村就要驻心,脚上粘的泥土多了,离老百姓的心就近了。”时杰说,“带着真情扶贫,一定能跑赢时间,2020年一定能摘帽。”

上游新闻记者 郭发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