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从花木生意到乡村旅游再到农村人居环境改造 江津区杜市镇用一朵花打造出花经济
03-18 14:58:32 来源:上游新闻

11_副本.jpg

△漫山梨花引得游人醉。

3月18日,重庆·江津太公山第九届花木旅游文化节暨第二届花朝节开幕,市民纷至沓来,寻找美丽的春天。

江津区杜市镇是重庆有名的杜鹃花和红继木基地,花木集中在太公山景区一带。如今,一年一度的赏花盛会已成为该镇乡村旅游的重头戏,借此,杜市镇结合乡村振兴,将太公山纳入农村人居环境改造,让“花经济”发挥最大效益。

花朝节 带来万亩姹紫嫣红

三月的太公山,正是最美的季节。上游新闻记者驾车上到半山腰,打开车窗,扑面而来的满是春天的味道。薄薄的云霭从山间升起,恍若仙境一般。目光所及之处,杜鹃、桃花、梨花等迎风摇曳。

在黑滩万米李花长廊,李花绽放,宛若白雪,漫山遍野绵延十余里;世外桃园内,桃花灼灼,错落有致,层次分明;麒麟湖畔,碧波荡漾,樱花烂漫;成片的红继木、红叶石楠、杜鹃花等姹紫嫣红、芬芳动人,形成了太公山独特的“七彩梯田”……

除了花木节,今年也是太公山第二届花朝节。花朝节即为纪念百花的生日,也称“花神节”“挑菜节”,一般于农历二月举行,在古代曾被视为和元宵节、中秋节同等重要的民间传统岁时节日,主要有赏花、踏青等习俗。

在今年的花朝节中,主办方为游客展示了祭花神、走花秀、送花礼、赶花集等丰富多彩的花朝活动。“以与传统文化节日相结合的发展模式,让游客在游玩赏花的同时,也切身体验‘花文化’。”江津区杜市镇镇长刘冀川介绍道。

30余年 一朵花带动农民致富

1987年,村民熊建国引进第一株杜鹃花,带动了江津区杜市镇全镇花卉苗木种植,已有30余年的历史。

“花木产业是全镇支柱产业之一。”江津区杜市镇农业服务中心乡村振兴办公室负责人晏殊辉说,如今,全镇的花卉苗木企业达86家,具规模的种植户有1600余户,种植规模超过2万亩,年产值稳定在2亿元左右,占农业经济70%以上。

湘萍村的村民姜佰军,这几天都在忙着给地里的红继木除草。“把它们伺候好了,日子就好了。”姜佰军伸直腰向上游新闻记者指了指地里的花卉苗木。

2010年为就近照顾儿子读书,姜佰军返乡务农,2013年被确定为建卡贫困户。在村干部的带领下,他开始种植花木,春夏鹃、红继木、红叶石楠、栀子等10多亩。“花都有人来收,也不担心销路,现在一年毛收入6万元左右吧。”

通过“花木企业+转移就业+农户”“花木+生态旅游+农户”等花木发展模式,从单一的种植、销售花木到形成特色园艺、乡村旅游的转型,杜市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带动杜市镇的村民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而姜佰军仅仅是这其中的一个缩影。

22_副本.jpg

△花木节的杜鹃花展销

乡村旅游 带动农村人居环境改造

2011年,杜市镇开始举办花木节。湘萍村村民易治林说,杜市镇举办的花木旅游节,让越来越多的游客到太公山赏花踏青,甚至出现了堵车的现象,易治林和很多人都发现了其间的商机。

易治林在自己的花木基地旁,修建了100多亩的林海山庄开起来农家乐,有休闲长廊和鱼塘,除了在山庄休闲娱乐,在花卉苗木基地还可以体验一些种花的项目。“一年就可以给我带来300多万的收入。”

于是,不少花农也争相效仿,这也为杜市镇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基础。

“我们也在乡村旅游的基础上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改造。”刘冀川介绍,杜市镇积极实施人居环境改造试点,打造花木、花田景区与民居院落的和谐整体,让乡村特色院落留住乡愁记忆;聚力花匠艺人培育,开展乡村工匠培育行动,举办花艺展示大赛,为花匠艺人提供了登台展示的机会。

从低端花木到高端景观花艺 花经济还在壮大

在杜市镇的重庆春风园林绿化有限公司,一颗颗罗汉松盆景很吸引人眼球。

春风园林的负责人蔡春伦介绍,一株罗汉松根据特制的模子生长,细心呵护下,几千元的罗汉松几年就可以培育成几万元一棵的盆景。

“低端花木到高端景观花艺,让普通苗木价值翻番,提高了花卉苗木的附加值。”晏殊辉说,目前,花农们大多放弃了原有的单纯出售花卉苗木靠走量盈利的思想,将原来的“卖花”变成了“卖艺术”,花木的价格自然就提高了。

如今,不少杜市镇花农已开始抱团发展,有的甚至组建了企业,准备将杜市镇独特的“花经济”做大做强。

上游新闻记者 罗永攀 王倩 摄影 高科 钱波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