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独家揭秘!忠县冶锌遗址将我国冶锌技术提前至明代中期,早于欧洲4个世纪
01-10 14:01:46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downLoad-20190110140345.jpg

△忠县洋渡镇

忠县洋渡镇,一个许多重庆人听起来都陌生的地方。可在这里,重庆的文物专家们,却发现了一处明代中期的重庆人冶锌遗址。

这个遗址的出土成为了我国古代冶金史上的重大突破,它将我国的冶锌技术提前到了明代中期,早于欧洲约4个世纪。而这仅仅是这两年,重庆文物专家们发掘的重要文物遗址中的一处。

9日,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发布了三峡后续消落区地下文物保护成果。截至2018年10月,抢救发掘文物37处,完成发掘面积34074平方米,出土各类文物标本6200余件/套。

通过该阶段的抢救性发掘工作,新发现了新石器、商周、战国、汉至六朝、唐宋、明清等各个时期的文化遗存,以实物为载体,再现了峡江地区的古代文化脉络。

《天工开物》上记载的冶锌工具

说起忠县洋渡镇的冶锌遗址,发掘相关负责人表示,一座保存完整的冶锌炉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发现,它的发掘出土让专家们从实物上看到了明代典籍《天工开物》中所记载的冶锌工具。

这个遗址与此前在丰都、石柱发现的冶锌遗址,共同构成了三峡冶锌遗址群。目前,丰都、石柱冶锌遗址群已经获批成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考古专家分析,这些冶锌遗址相继发掘出土,进一步表明中国冶锌技术并非从国外传播进来,而是有自己独立的发展轨迹。在世界其他区域的冶锌技术发展的时候,中国古代的冶锌技术也已成熟。

同时,三峡冶锌遗址群对探寻三峡地区,乃至我国的冶锌技术的产生、发展、工艺特征,以及产生的自然及社会环境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和作用。同时,透过对冶锌行业的生产力规模状况的揭示,也为了解三峡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中国古人冶炼出的锌,不仅仅被用在了国内,还曾经远销欧洲。

史料记载,1745年,东印度公司的船在瑞典海岸沉没,船上运载的货物就是中国的锌,其纯度达到了98%。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