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改革开放40年丨从书信到微信 四十年通讯工具变化折射时代变迁
09-24 07:43:28 来源: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消息,“幺儿,明天回家过节,不用提月饼,家里有。来,爷爷跟你说几句。”9月22日,大渡口新山村街道沪汉社区居民陈光碧掏出手机,与女儿在微信上视频聊天。

62岁的陈光碧说,改革开放40年来,通讯工具的变化折射出时代的变迁,体现了人民生活的变化和经济的飞速发展,更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书信很长 车马很慢

上世纪70年代,19岁的陈光碧在当时的巴县石龙乡当知青。

陈光碧家住当时的市中区石板坡。尽管从市中区到巴县接龙通了车,但从接龙到她下乡的公社仍有70多里山路。因此,陈光碧一年回家一次,与家中的联系,就靠每月一封的家书。

“白天在农田里辛勤耕种,唯有夜晚写信,能让我忘记疲劳。每当收到家书,总有迫不及待拆开阅读的兴奋。因为,这几乎是那个年代,我和家人情感交流唯一的方式。”陈光碧说,因距离遥远,每封信要在路上耽搁半个月,她写、妈妈回,4年下来,母女俩通信几百封。

每次看完信,她会把信压在枕头底下,像是精神支柱一般,惦念的时候再翻出来重温。

亲手写信这个习惯,被陈光碧一直保留到上世纪80年代末。那时,她与丈夫因工作关系,一个在天津、一个在深圳。书信的寄送时间从半个月缩短为10天、一周、5天……夫妻俩频繁通信,写下不少情话。

陈光碧记得,有一个月,因业绩出色,深圳的老板将她的工资涨到1800元。她高兴极了,当晚就写满洋洋洒洒6页信纸。

如有急事,家中会给陈光碧发电报。“当年发电报的价钱对老百姓来说很贵,大家都惜字如金,一般电报内容最多十来个字。”

“大哥大”陪伴她的奋斗之路

改革开放后,“弄潮儿”纷纷下海经商。上世纪90年代初,陈光碧与丈夫回到重庆,打算做点小生意。

她记得那时家里条件好的亲戚朋友开始安装座机电话,更有成功人士用上了高级奢侈品BB机和“大哥大”手机。

1995年,陈光碧家花3100元,安装了重庆电信的座机。“安电话那天家里就像办喜事一样,邻居都借故来看看,或是打个电话。”她说,安装了固定电话后,与亲人们的联系也方便了很多。

同一年,为了做生意联系方便,一向时髦前卫的陈光碧和丈夫带着一大摞现金,赶到重庆电信大楼,爽快买下两个“大哥大”。

“那时有一部‘大哥大’,堪比现在有台奔驰车。谈生意时,‘哐’地一声往桌上一放,那气场不摆了!”

陈光碧说,“大哥大”陪伴了她的奋斗之路。夫妻俩的零售生意逐渐从大渡口扩展到杨家坪、沙坪坝,最多时雇了10个工人。

玩转微信、视频 沟通零距离

进入21世纪,陈光碧的手机已更新换代好几次,从黑白屏到彩屏,从功能机到智能机,而与此相对应的是街边公用电话亭的逐渐减少,直至成为历史。

几年前,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用上了通讯软件微信,好赶时髦的陈光碧也不落人后,边学边用,注册了微信名“陈晨”。

与陈光碧聊天,她的手机不断“噔噔噔”,跳出新微信通知。她得意洋洋地打开微信向记者展示:“我朋友多,微信群也多,每天信息回不完,现在退了休,比当年做生意时还忙。”

记者见到,陈光碧的微信上有娘家人、婆家人、高中同学、沪汉社区、居民小组长、单位同事、知青朋友等各个群,活跃度很高。

“我特别喜欢视频聊天,即使是远在天涯也能如近在咫尺般地交流。”陈光碧说,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重庆不仅农村通光纤、户户有4G信号,还入围了国家首批5G应用示范城市。现在大家享受的零距离智慧生活,是40年前那个趴在农家书桌上写家书的年轻人无法想象的。

同一年,为了做生意联系方便,一向时髦前卫的陈光碧和丈夫带着一大摞现金,赶到重庆电信大楼,爽快买下两个“大哥大”。

“那时有一部‘大哥大’,堪比现在有台奔驰车。谈生意时,‘哐’地一声往桌上一放,那气场不摆了!”

陈光碧说,“大哥大”陪伴了她的奋斗之路。夫妻俩的零售生意逐渐从大渡口扩展到杨家坪、沙坪坝,最多时雇了10个工人。

玩转微信、视频 沟通零距离

进入21世纪,陈光碧的手机已更新换代好几次,从黑白屏到彩屏,从功能机到智能机,而与此相对应的是街边公用电话亭的逐渐减少,直至成为历史。

几年前,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用上了通讯软件微信,好赶时髦的陈光碧也不落人后,边学边用,注册了微信名“陈晨”。

与陈光碧聊天,她的手机不断“噔噔噔”,跳出新微信通知。她得意洋洋地打开微信向记者展示:“我朋友多,微信群也多,每天信息回不完,现在退了休,比当年做生意时还忙。”

记者见到,陈光碧的微信上有娘家人、婆家人、高中同学、沪汉社区、居民小组长、单位同事、知青朋友等各个群,活跃度很高。

“我特别喜欢视频聊天,即使是远在天涯也能如近在咫尺般地交流。”陈光碧说,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重庆不仅农村通光纤、户户有4G信号,还入围了国家首批5G应用示范城市。现在大家享受的零距离智慧生活,是40年前那个趴在农家书桌上写家书的年轻人无法想象的。

重庆日报记者 张莎

原标题:从书信到微信 四十年通讯工具变化折射时代变迁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