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最后的告别!殡仪馆火化师24年“送走”近20万逝者
04-05 17:31:54 来源:华龙网

35fd06338eee6ed0582554a3ab462759.jpg

石桥铺殡仪馆,火化师李益正在操作设备。记者 石涛 摄

华龙网消息,有的人坐飞机就能见到,有的人却要坐时光机才能重逢。从生到死的距离,有时候看上去那么长,有时候就是一瞬间。

清明节,人们对于亡人的哀思也渐渐浓烈起来。李益今年48岁,是石桥铺殡仪馆一名火化师,从业24年,已经“送走”了将近20万逝者。与一般市民不同,他不但要在清明哀思亡人,而且要在每个工作日与逝者见面。

李益说,自己是距离死亡最近、接触亡人频率最多的那一类人。虽然常人很少见到火化师。但是,作为火化师的他,却在一场又一场家属与逝者之间的“最后告别”中,看到了常人难以见到的人生百态,最终似乎更加容易领悟到生命的价值。

人生是一场旅行

火化炉里的火光映红了逝者老太的满头银发,又一个家庭即将与逝去的亲人作“最后的告别”。

4月3日,凌晨四点,李益又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面戴白色口罩,身穿白色工作服,一双戴着白色手套的手自然垂下,尊敬地对着逝者三鞠躬,然后细致地整理逝者的遗容,摆正头部,整齐头发,拉抻衣服。

这场最后的告别仪式只有5分钟,5分钟后,逝者将被推进火化炉,走完她人生中的最后一程,从此不再相见。

前来送行的家属身着黑衣,低头,沉默不语。

黑色西装、名牌皮鞋,还有一大帮看似下属的人跟在后面,一口一句“董事长”。从旁人聊天内容得知,逝者的儿子是个企业家,也算生意场里有头有脸的人物。

儿子一直低着头,表情严肃。现场没有人哭泣,但悲伤的气氛快速凝结到了极点,就像灌满水的气球,一捅就破……

“马上就要火化了,你们亲属还有最后5分钟告别。”李益抬头向逝者的一儿一女说道,嘱咐他们把遗像与骨灰盒摆放到相应的具体位置,并摘下孝布放在逝者身边,抓紧时间说完最后想说的话。

李益的话就像一根针,捅破了那个悲伤的气球。

“妈!!!”站在一旁一直稳如泰山的儿子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情绪,扑通一声,双腿跪地,大声呼唤母亲。顾不上一旁的下属怎么看,他的情绪崩溃了。

虽然,平时的他在生意场上风里来雨里去,是全公司人的依靠。但他明白,这一次母亲走了,他心里的依靠也走了。

“妈,你走好!爸爸我们会照顾好的,您放心……”逝者的女儿也跪地,大声诉说起了7旬老母如何养育一儿一女的恩情,连绵不绝。

5分钟的告别时间很快过去,李益提醒丧亲家属“节哀顺变,火化时间已到”。紧接着,他在丧亲家属的痛哭声中,缓缓地将逝者送入了火化炉。

半个小时以后,火化完毕,老人的一儿一女戴着手套捡拾起了骨灰。虽然,先前逝者的女儿只是悲痛,但这时,她心灰意冷,感叹“看吧,人生就是这么一回事,最后都要变成一把灰”。

悲伤连着悲伤,逝者的儿子不知道如何规劝。他与妹妹一道,抽泣接着抽泣。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不要只盯着目的地,还要欣赏沿途的风景。”李益冷不丁说了一句,再无多言。

谁也没想到,就在捧着骨灰盒走出火化车间的路上,逝者的女儿突然回头,向李益说了一句“我会记住你开导我的话,你让我母亲庄严地走完了最后一程,谢谢,谢谢”! 

不圆满的大结局

火化车间的最后告别,并不只有父慈子孝,人间真情。有时候,人生的大结局并不完美。

2016年冬季的一天,凌晨5点多,天依然没有亮,李益正在对一名逝者进行火化,却突然听到车间外面传来一群人争吵的声音。

“你总不能把啥子东西都得了。妈、老汉的东西,做儿女的每个人都有份。”

“我不是抢你的东西,就是要给你一个教训。”

“你要给我啥子教训?”

“我要给你啥子教训,你心里头明白!”

……

吵闹声时断时续,李益也听不清楚所以然。作为一名火化师,他恪守着自己的底线——绝不主动打听丧亲家属的秘密!

20分钟以后,工作人员将一名八旬老翁的遗体从外面推到了火化车间。李益低头一看,老人平静安详,真真跟睡着了一样;然而再抬头扫视随行而来的10多名亲属,至少有一半的人面红耳赤,在口舌上争论不息。

李益庄重地向逝者三鞠躬,逝者的亲属视而不见。李益又严肃地提醒“还有5分钟时间火化,你们可以做最后的告别”,但依然有两名女子充耳不闻。

李益一边细致地整理逝者遗容,一边清了清嗓门,提高音量劝说“恭恭敬敬送老人家最后一程,让老人家安心走”。

这一次,丧亲家属全都听了招呼,一连5分钟集体肃静站立。

“你们还有啥子话要说不?”李益见对方没有一个人点头,也没有一个人吭声,便稳稳地将逝者送进了火化炉。

只不过,10分钟不到,火化车间突然又变成了辩论场,丧亲家属中的两名女子再次争吵。

“两个老的一前一后都走了,你们不能啥子都得了!”

“妈、老汉都是我们养的,你们现在来跟我们分钱,那个时候在做啥子。”

……

由于火化证牵涉到丧葬费、房产过户,甚至,丧亲家属之间动了手,在火化车间进行火化证争夺。

一连一个多小时,李益不再说话,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他面无表情,一直在一旁做着自己工作该做的事情。

最终,逝者家属们从李益手中接过了骨灰盒,并继续在吵闹声中离开了现场。

李益说,那一幕,可能是他终生难忘的事情之一。至于金钱与生命哪个更重要,或许只有自己濒临死亡的时候,才知道孰轻孰重。

还要继续的生活

2014年夏季,一名四岁左右男孩端着遗像,与一对老年夫妇来到了火化车间。

小男孩穿着短袖短裤,稚嫩的脸上挂着不谙世事的天真。照片里的人是他的爸爸,刚刚在一场车祸中去世。

小男孩的妈妈没有出现,是因为家里人按照风俗习惯,没有让逝者的妻子到场。然而,同样是风俗习惯,所谓白发人不能送黑发人,逝者的父母却不忍心,执意要送儿子最后一程。

从老年夫妇的自言自语中,李益得知,这原本是幸福的一家人,如果没有那一场车祸,男孩的父亲已经是一名小有成就的创业者。花了12年的时间打拼努力,他为家人换来了富足的生活。

“如果不是那么拼命挣钱,你不会走在我们两个老家伙前面!”在最后告别的那一刹那,逝者母亲一把抓住逝者的手,放在自己脸上不愿分离。

生有离时死有别。5分钟以后,李益指了指表,示意火化时间到。然而,两位老人的情绪崩溃到了极点。老太太依然不愿放手,不愿面对最后的别离。

“坚强点,孙子还这么小,你们两个老人家也要继续好好生活下去。”李益虽然不忍心,但又不得不继续提醒老人火化时间已到。

后来,亲属把两位老人搀扶到一旁,李益得以顺利地将逝者推进了火化炉中。在熊熊烈火燃起的那一刻,老太太兀自瘫坐在了地上,失声痛哭。

“奶奶不要哭,妈妈说我是个男子汉,我会保护你。”四岁的男孩走过去用手拉了拉老太太的衣角,小手擦拭奶奶眼角的泪水,脸上虽然挂着对生死离别的懵懂无知,但内心好像已经明白了什么。

一天接着一天,一场“最后告别”接着另外一场“最后告别”。逝者已去,但生活还要继续。

采访结束时,李益笑着告诉记者,他看惯了死亡,也就不再忌讳死亡。与其说什么都看淡一点,“人生就是那么一回事”;还不如“好好生活,好好工作,乐观地对待现在的每一天”。

现在,李益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每天下班,他都会洗一个澡再回家。李益解释,这并不是怕把什么晦气带回家,而是干干净净、清清爽爽,不仅可以避免细菌之间的肆意传播,更为重要的是给家人与丧亲家属一种阳光积极的正面形象。

(应殡仪馆要求,采访对象为化名。)

华龙网记者 张勇

原标题:最后的告别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