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天眼之父”南仁东,这首诗歌获一等奖
01-04 11:37:17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downLoad-20180104113854_副本.jpg

“中国的天眼睁开了/你的眼睛闭上了/南仁东,我第一次满含敬意地/说起一个名字/就像说起一个传奇。”这是重庆作家、西南大学教师郑劲松缅怀“天眼之父”南仁东教授的诗歌中的句子。1月3日,由中国科学报社和人民文学杂志社、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中国科学院文联、浙江联合出版集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科学精神与中国精神”诗歌大赛获奖名单揭晓并经科学网发布,郑劲松的诗作《中国的天眼开了》获得一等奖。

零距离考察“天眼”触发创作灵感

“之所以写这首诗,是因为我曾零距离走进‘天眼’。”郑劲松介绍说。“天眼”是一种比喻,实指完全由中国科学家独创设计、目前世界最大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位于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它是国家九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是真正的“国之重器”。令人惋惜的是,2017年9月15日,中国“天眼”项目总负责人南仁东逝世,享年72岁。

“我被‘天眼’工程震撼,更为南仁东教授那种科学家情怀、无私奉献的赤子之心、低调务实的工作作风深深感动。”谈起这首诗歌,郑劲松说,创作缘起于2017年7月底,中国科学报社组织召开的高校科学传播研讨会,会议地点就在中国科学院下属的“天眼”基地——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会议安排与会者零距离考察了刚刚落成不久的“天眼”。在基地的科学馆,郑劲松了解了该工程的选址、建设过程以及天眼的功能,为国家能够建设如此宏伟的“天眼”而自豪。

南仁东教授的精神使他感慨

“和许多人一样,是在南仁东教授去世的消息发布以后,看到媒体陆续发表的事迹,我才真正知道他。”郑劲松说,“他的事迹太动人了,如此巨大工程的总负责人,却如此低调务实,南仁东教授身上就是中国科学家最宝贵的民族精神与优秀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

“盯住尖端科技、国际前沿,进行心无旁骛的研究,南仁东身上有一股子敢为人先、坚毅执着的科学精神。耐得住寂寞,受得了讥笑,经得起挫折,破得了难题,南仁东身上更有一种攻坚克难、忘我奉献的精神。坚持走遍每一个窝凼,对每一个细节都不轻易放过,对每一个关键点都亲力亲为,南仁东身上更有一种真诚质朴、精益求精的品格。”所以,当看到中国科学报等联合发起的第二届“科学精神与中国精神”诗歌大赛征文消息时,郑劲松第一个念头就是写写南仁东,借此机会,以一首诗歌向这样的科学家致敬。“因为,南仁东教授的精神值得书写,更值得学习和敬仰。”

据科学网发布的消息,本届诗歌大赛评委会主席由著名诗评家、北京大学谢冕教授担任,中科院院士严加安和著名诗人简宁、王久辛,中国科学院文联主席郭曰方、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秘书长陈玲、《人民文学》杂志编辑刘汀、中国科学报社社长、总编辑陈鹏等担任评委。大赛于2017年8月11日启动,截至12月10日截稿,共收到参赛作品千余篇。最终评审出一等奖10首,二等奖15首,三等奖24首。优秀作品将在《中国科学报》或《人民文学》杂志发表,并结集出版。颁奖仪式将于近期在京举行。

附:郑劲松获奖诗作《中国的天眼开了》全文:

中国的天眼开了

——写给南仁东教授

        ••郑劲松

中国的天眼睁开了

你的眼睛闭上了

南仁东,我第一次满含敬意地

说起一个名字就像说起一个传奇

刹那间 我看见中国的南方

一个大写的“仁”字立在山头

世界的东方 被这只眼睛的光芒照亮

还有黄皮肤的灵魂与思想

我只在一则新闻中见过你

站在天眼的骨架上

你戴着天蓝色的头盔

不,你就是把蓝天戴在头顶

像一个上了年岁的民工

皮肤黝黑 面容憔悴

当你突然在钢铁的管道上回眸

这目光瞬间像钢,像铁般坚定

你把中国的眼睛延伸

到宇宙 以致无穷无尽

一颗,两颗,三颗……九颗

那些脉冲星,从一万光年之外

向你奔跑 向你发出颤音似的致敬

因为这只眼睛震动全世界的生命

如果这也是一道脉冲

我相信 好多贪婪的目光已瞬间失重

我只过去一次天眼安放的克度镇

这一克,有多重,这一度,有多高

我知道,什么叫克己度人

那是我第一次站在天眼的边缘

感受到有种眼光如此炽热

这是500米口径的大眼睛

可以装下一群人不朽的灵魂

我听到了来自宇宙深处的声音

不,这是一个中国伟大的儿子

传递的脉冲 应答着

中国的方案 中国的力量

中国的精神 中国的梦想 

你告诉了我——

中国的诗与远方就在这只眼睛之上

通讯员 韩笑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见习记者 杨辛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