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聚焦宽仁 > 正文
聚焦·宽仁新星|第10期 杨露:外科医生凭借一双“好手” 成为患者心中的”希望之灯”
10-20 10:18:42 来源:上游新闻

[聚焦 •宽仁新星]编者按:

“爱上这份职业不知是从哪一刻开始,是从那一句‘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开始,是从第一次得到病人的赞同开始,是从心电图曲线重新波动开始……”

——在重医附二院这所百年医院里,有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年医生。从毕业小萌新,到医学界“后浪”,他们在一次次与死神与病魔的较量中练就盔甲,直到独当一面。他们是在不断蜕变、成长的宽仁新星,为了他们深爱的白衣战袍,为了病人的性命相托,他们挥洒着青春,秉承医者初心,正在逐梦前行。

从在门诊里,到病房,从手术台,到实验室……上游新闻带你们走进这一群“宽仁新星”,倾听他们的成长故事,看见他们,了解他们,信赖他们……

[本期宽仁新星:杨露]

屏幕快照 2020-10-20 上午10.19.45.png

犹如画家运笔,外科医生是离不开手术刀的。手术刀虽小,发挥的作用却好似“重若千钧”。它能剜却病顽,修整掉生命之树的病枝魔桠,还生命以健康,赋家庭以安好。杨露深知这把刀的分量,他手柄是医生心术,刀尖是一个个家庭的完整和一位位患者的健康。尊重生命、职业敬畏,养成了这名年轻医生兢兢业业、寻根探微的职业习惯,无影灯也照亮了他医者生涯的求索之路。

玩转刀针线

他是爱做手术的“天赋型”外科医生

屏幕快照 2020-10-20 上午10.20.33.png

2017年,杨露获得了“指尖上的艺术青年医师乳腺癌视频大赛”西南赛区优胜奖,身为外科医生,手术技艺便是看家本领,因技术精湛,勇于向高难度挑战,杨露一直是科室同仁眼中的“天赋型选手”。谈起从医的心路历程,杨露坦言自己“很幸运”。

并非从小就树立了从医的梦想,但未经多少纠结和迟疑,杨露就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选择了重庆医科大学。要知道,杨露的高考分数,对于报考大学而言,除了为数不多的几所国内顶尖大学,并没有什么选择限制,他也说不清,为什么就毅然做出了这样的决定,而原因虽然朦胧,选择却很坚定。

进入大学后,普外科引起了杨露强烈的兴趣,也开启了他与手术台的不解之缘。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即将毕业的杨露参与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灾区伤员救治工作,担子压下来,比起紧张焦虑,杨露更多地是感受到面临挑战、学习技术、救治生命的兴奋,而7年制本硕连读的学习和救死扶伤的使命感,更坚定了他的职业理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

毕业后,杨露正式留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工作,随着技术发展,普外科划分出很多亚专业,2012年,钟情于精细化手术操作的杨露进入乳腺甲状腺外科工作,每当科室引进新技术,杨露总是积极地求知和探索;每当遇到手术难题,杨露总是想法设法地应对和解决,他成长飞速,35岁就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十分擅长各种乳腺、甲状腺良恶性疾病的开放及腔镜手术,但事实上,所谓的“天赋型医生”也势必需要经历一番勤学苦练、探索求真。

屏幕快照 2020-10-20 上午10.20.50.png

在杨露眼中,首先,外科医生的成长都需要一段过程,做10个甲状腺癌手术,和做到100个,理解必然大有不同。但绝对不能埋头苦干而不总结思考,若想做到100个手术时,得到“神来之笔”,需要外科医生对手术的“顿悟”。

其次,手术规范化程度高,遇事有解决方案,才能保证处变不惊。“比如,乳腺癌手术整个流程大致不变,团队与我可以在手术中配合无间,做到心中有数,手上不慌。”

第三,定力,心理是极大的考验。乳腺甲状腺外科是在一堆细小组织和血管里干活,需要精细化的技术水平,一定要镇定自若,同时也需要医生及时反应、镇定处理。

屏幕快照 2020-10-20 上午10.21.27.png

“我的确是对做手术有些‘上瘾’,如果让我一段时间不上手术台,我应该会觉得很难受。”杨露笑笑说道。

因材施教

他懂治病更懂“患者心”

屏幕快照 2020-10-20 上午10.20.11.png

采访中,杨露提到最多的,是他的病人,一谈到治疗和他的病人,双眼就亮了起来,他说的时候微笑着,带着发自心底的温度。

作为一名乳腺甲状腺外科的青年医生,杨露接触最多的就是肿瘤患者,无论是良性肿瘤,还是癌症,都让不少人闻之色变,避之不及,而杨露从医十几年来,几乎每日都需要与之“打交道”。但在19年前,杨露踏进大学校园开始学医时,未必知道,若干年后的今天,他会成为许多患者心中的“希望之灯”。

因为能让饱受折磨的患者病痛得以缓解和康复,杨露时常对自己的医者身份感到自豪,对待患者,耐心和共情是他坚持的原则。

大多数时候,患者对杨露充满信任和依赖。30岁的姑娘倩倩不幸患上甲状腺癌,更棘手的是她的肿瘤分化程度属低分化肿瘤,恶性程度高,癌细胞侵犯了血管、气管等大面积临近组织,为了救治倩倩,杨露术前做足了准备,手术耗时七八个小时,一点点地替倩倩剥离肿瘤组织,最终很顺利,倩倩身体一天天好转起来。“令我记忆犹新的是,有一天,已经能够下床活动的倩倩在病房门口看到隔了老远的我,深深地鞠了一躬,那个画面很触动我。”

有时,杨露也会遇到对医生产生质疑,有些“小任性”的患者。从新疆赶到附二院乳甲外科的甲状腺癌患者刘女士,在颈侧清手术后发生了常见并发症,少量淋巴漏,起初她认为是医生手术失误造成的后果,充满了埋怨,杨露和医护人员表示理解,耐心劝慰她,查阅许多文献帮助她缓解焦虑情绪,解答她的疑惑,通过一段时间的恢复,刘女士的不适症状逐渐消失,身体恢复得很好,后来,住院期间总是表达不满的刘女士给杨露送来了一面锦旗。

但无情的肿瘤也时常让杨露感到无奈。“已尽全力,也感到无力。”说这句话时,他的神色有些落寞,“团队拼上全力,病人配合治疗,很幸运,局部肿瘤控制良好,但最终却出现了转移,不仅对我个人打击大,对病人来说更是功亏一篑。”杨露谈起了一位乳腺癌局部晚期,一直控制得很好,后来却不幸发生肝转移的病人,他深知,即使目前最尖端的技术,最先进的机构,也不能保证每一位病人获得满意的疗效,因此,杨露总会提醒自己正视挫败感,他知道,病人视医生为“救命稻草”,必须打起精神,重整旗鼓,全部复盘,披甲再战。

未来可期

科研道路永无止尽

屏幕快照 2020-10-20 上午10.19.58.png

医者,治病救人是天职,我们普通人对医生的最大渴望就是医术精湛,甚至希望每位医生都是“杏林圣手”,面对任何疑难杂症都可以做到妙手回春。而杨露认为,一名真正优秀的医生,除了需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过硬的临床技术解决患者问题之外,还应该在科研方面有所建树。

“医学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研究和探索,离不开每代人的积累、发展和传承。”杨露表示,“医学日新月异,年轻医生应该学习优秀的资深前辈,学习他们即便在退休后,也时刻关注着前沿的医学发展趋势,学习他们依然会思考先进技术到底在临床有何可用。因为只做技术不行,只看临床不够,要用先进技术解决临床问题,让临床诊疗能力不断跃升。”

杨露谈到,读博之前,自己也曾因为繁忙的临床工作和一台台手术缺乏时间搞科研,但他逐渐意识到,对医生来说,科研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治疗方法需要与时俱进才能满足病人的需要,而医疗技术的进步恰恰与科研息息相关。其实,医生参与科学研究就是为了解决实际的问题,倘若没有医生参与研究,那么就很难做到针对性解决问题。

如今,杨露的主要科学研究方向为肿瘤的多模态显像与精准治疗,他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发表了SCI及CSCD论文十余篇……但在他看来,这些科研成果还远远不够,他希望未来,能通过更先进的研究成果、更崭新的技术力量救助更多的患者,令源自医学局限的无奈和遗憾越来越少。

人物名片 》 》

杨露,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九三学社社员,九三学社重医二院支委。从事乳腺、甲状腺外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十余年,对乳腺、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及综合治疗有丰富经验,能熟练开展各种乳腺、甲状腺良恶性疾病的开放及腔镜手术,曾获“指尖上的艺术”青年医师乳腺癌视频大赛西南赛区优胜奖。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重庆市卫健委面上项目1项,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1项,重庆市科委、卫健委课题数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中文核心论文十余篇。博士期间获重庆医科大学优秀博士毕业论文。获得2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现为重庆市医师协会乳腺外科专委会委员,重庆市健康促进会普外专委会委员。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