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一线 > 正文
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一站式“心”技术,守护“心”健康
2023-02-02 13:22:18 来源: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

近日,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为一长程持续性房颤患者进行了房颤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术的“一站式”介入治疗,此项技术将为房颤患者提供更全面、更安全、更个体化的诊疗方案。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长。房颤不仅会让患者引起不适症状,还可引起血栓栓塞等多种并发症。房颤患者脑梗死的风险是非房颤患者的5倍,同时房颤引起的脑卒中其致死及致残率更高。 

“作为重庆市急危重症的诊治中心,我院神经内科、心内科每年收治类似的患者达300多例。”该院心内科副主任李传伟表示。

76岁的周女士患有长程持续性房颤,既往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心衰、慢性肾功能不全、贫血、腔隙性脑梗塞等多种慢性病,同时因为长期胃口欠佳,体重仅有76斤。患者以前服用抗凝药后出现过消化道出血,而且换用多种不同种类的抗凝药均不可避免。 

针对这种情况,该院组织了心内科、神经内科、麻醉科等相关专业团队进行了全院讨论,最终决定择期为患者行房颤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术。

术后至今,患者房颤未再发作,也停用了抗凝药物,生活质量较之前明显提升,复查心脏彩超等指标已明显改善,服用的药物也从8种减少到4种。 

据了解,对于房颤的卒中预防,以往主要通过口服抗凝药物的方式,但口服抗凝药物在降低脑卒中的同时,也增加了出血的风险。特别是中国部分老年人体重低,肝肾功能不全,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容易导致出血特别是致命性出血的发生。

李传伟介绍,“鉴于房颤相关的心房血栓90%以上来自于心房内左心耳的结构,该结构呈盲端,内部有数量众多凹凸不平的梳状肌,房颤下血流缓慢而紊乱,极容易形成血栓。我们通过微创介入的方法,将一个金属网状的封堵器植入到左心耳的口部,使左心耳内血流消失,从而减少卒中的风险,术后患者也不需要服用抗凝药物。而且左心耳封堵可以联合射频消融一站式完成,从不同角度共同治疗房颤。”

该院党委书记马渝表示,作为国家级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区域医疗中心,以及重庆市急危重症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专病诊疗中心,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一直致力于心脑血管等疾病的早期救治和全过程管理。一是自主研发“渝视救”视频120系统、“胸痛E救”APP等,实现对胸痛等急危重症病人的早期远程指导、院前抢救、出院随访智能化管理;二是创建近千名基层医师参与的胸痛、高血压、糖尿病等协同救治群,为患者的转诊及远程指导提供便利;三是与300多家医疗机构签署合作协议,构建双向转诊机制,推进患者的分级诊疗。通过多措并举,竭诚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效便捷、优质实惠的医疗服务,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文/刘源源)

原标题: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一站式“心”技术 守护“心”健康

编辑:向娇

责编:黄蔷

审核:王广江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举报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家居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网络暴力
获取验证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