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焦点 > 正文
世界预防自杀日特别报道 | 中老年群体有啥过不去的“坎”?
09-10 15:18:12 来源:健康人报

自杀,是一个敏感、沉重的话题,让人们对它避而不谈,但其实它离我们并不远。9月10日,是第16个“世界预防自杀日”。在人们普遍认知中,自杀一般大多发生在情感、生活等变数太多的年轻人身上,这其实是个误解。近年来,生活压力较大的中年人,躯体不适、慢病折磨、情感孤独等的老年人,已经成为我国自杀率最高的群体。他们到底有啥过不去的“坎”?如何帮助他们?

数据现状》》

中老年人成自杀人群的主力军

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曾发布《预防自杀——全球要务》研究报告,《报告》指出:按年龄标准化计算,2012年全球自杀率为11.4例/10万人,70岁以上人群的自杀率最高。其中,德国、法国、俄罗斯、阿根廷等国家70岁以上老年人的自杀率大约比平均水平高10例/10万人,美国、英国、印度老年人的自杀率与平均值相当接近。而中国,70岁以上老年人的自杀率达到了51.5例/10万人。

“每年科室都会收到各类自杀未遂的患者”。重医附一院精神科主任况利称,我国每年至少有10万55岁以上中老年人自杀,其中95%的老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过去不少自杀患者多为年轻人,从近几年收诊的情况来看,中老年人群成为自杀人群的主力军,而且自杀者的求死心特别强,死亡者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

10%的人曾产生自杀念头

“判断中老年人是否有自杀念头,主要看有无抑郁情绪。”况利主任介绍,具有自杀、自伤等消极观念的人,在精神病医学上称为“重度抑郁”患者。统计数据显示,在普通人中,重度抑郁的终生患病率(一生中出现自杀想法的几率)高达10%以上,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造成重度抑郁出现自杀念头的原因众多,内因主要表现在生物学因素;而外因主要是由于童年经历、自行认知悲观以及经历的社会生活事件等多种因素造成。比如中年人工作、生活压力大或突遇重大生活变化;老年人躯体不适,遭遇失能、半失能,骨折、癌症等慢病折磨,突遇丧偶、情感孤独等。

“当这些因素叠加出现时,就可能患上抑郁症。”况利主任说,如果中老年人有心情低落两周以上,吃不好、睡不好,没有价值观,不明原因的躯体不适等症状时,就应引起重视。

案例1:

44岁高管女子因精神压力大自杀

2018年6月5日,44岁的某知名企业女高管徐女士坠楼身亡,引发无数热议。经警方判断,排除了他杀的可能。很多人认为,她是精神压力过大才走上了绝路。

徐女士原本有一个幸福完美的家庭,跟丈夫恩恩爱爱,女儿乖巧懂事。出事之前,她还说,过几天要带一家人出去游玩。实际上,这半年她日夜扑在项目上,她已经半年多没有好好陪伴过家里人了。

徐女士的朋友圈,直到去世前都还是工作上的宣传。据她的丈夫说,她在出事的当天下午,还参加了公司会议。后她在家庭群里给丈夫和女儿发了一句“对不起”,便再也联系不上了。一句对不起,成了她生前最后的遗言。

专家:中年人应对压力要调整好心态

“父母的养老问题,孩子的成长问题,自己的工作问题,车贷房贷,这些问题都压在了中年人身上。”况利主任说,很多中年人每天觉得压力巨大,甚至被这些压力压得喘不过气。而且,人到中年,心态有所改变,有的不会再像年轻时那样敢拼敢闯,会变得保守,想过安定的生活,害怕生活中有变故,但是每天又有些巨大的压力。正是因为这些压力和想要寻求安稳的生活,中年人容易变得焦虑和产生危机感。但与其每天都杞人忧天,还不如每天开开心心,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焦虑感、危机感便会消失不见。要提醒的是,如果自己帮助自己有困难,最好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案例2:

50岁男子遭遇连串打击丧失生存斗志

50多岁的王先生,是重庆市肿瘤医院姑息治疗科余慧青主任曾收治过的肺癌患者。他离婚独居,儿子因一场意外离开了他,没隔多久,他自己又被查出患了肺癌。面对一连串打击,他丧失生存的斗志。在治疗过程中,他几乎不愿和医护人员交谈。

有一天,余慧青查房时,发现王先生不知去向,找遍了整个医院,也不见踪影。联想到近段时间他的种种抑郁症征兆,余慧青赶紧通知他的亲属一同寻找。当亲属找到他家破门而入时,家里弥漫着刺鼻的煤气味,而他正准备吃安眠药。

“死亡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关键是你想带着满满遗憾和世人的流言蜚语离开,还是有尊严、安详地走?”那天,余慧青陪他聊了很久。

专家:癌症等慢病会加重中老年人抑郁

为什么中老年人会在病痛中抑郁、自杀?况利主任说,中老年人新陈代谢减缓,身体产生的多巴胺和五羟色胺等让人振奋的物质,远不如从前多。生理机能退化甚至丧失,长期处在无助状态,便很容易对生活和生命产生厌倦情绪。久而久之,抑郁就找上门来。

同时,导致中老年人抑郁、自杀的元凶之一,便是疾病,比如失能、骨折、癌症等。其中,癌症是不可忽视的问题。许多患者一得知自己患了癌症,都会经过震惊、否定、恐惧、沮丧、焦虑抑郁、逐渐接受几个阶段。但有部分患者在病痛的影响下会出现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和睡眠障碍、拒绝治疗,甚至出现易怒自杀等过激行为。因此,患者一旦有了不良情绪,要及时向家人、医生排解,必要时向心理医生寻求帮助。

案例3:

胰腺癌晚期患者不堪癌痛几次寻死

都说胰腺癌会“痛死”人,84岁的周婆婆就有这种感受。半年前,周婆婆被查出晚期胰腺癌。最开始,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不是特别严重,但近半月来,疼痛呕吐日渐加重,不能平卧,晚上更是痛得不能入睡。

因周婆婆要呕吐,医生觉得不宜让她口服镇痛药,又因是高龄患者,医生用静脉镇痛药又担心呼吸抑制等严重并发症,便决定给她用贴剂来镇痛治疗。但用药后,她仍感觉疼痛剧烈,哭着求女儿给她安眠药。有一次半夜,她趁陪睡的女儿睡着了,走到了客厅外的阳台,幸好及时发现,才阻止了悲剧的发生。

专家:科学控制癌痛,让生命更有尊严

“癌痛是慢性身心疾病,早期姑息治疗很重要的一个发展方向就是精准快速镇痛及心理和精神治疗。”余慧青主任说,癌痛在所有中晚期癌症病人的30余种症状中,排在第1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癌症三阶梯镇痛方案,就目前来看有它的一些局限性。特别是晚期重度癌痛的患者,如用药中,一梯一梯按等级标准实施“爬梯”镇痛疗法,对患者疼痛以及相关症状的迅速缓解会有延误,会导致一些患者心理疾患的发生。现在国内外有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显示,弱化“二阶梯”给药,对患者疼痛以及相关症状的治疗效果会有大大的改善。

专家支招》》

预防自杀个体调节 他人关爱

“有自杀倾向的人,心理肯定存在问题,需要特别注意。”况利主任表示,自杀者中一部分是可以被提前挽救的。首先,不管是因工作生活等压力,还是癌痛等慢病折磨,或是情感孤独等,个体必须要有意识地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会自我调节、认知。当然,如果是身体伴有失能、骨折、癌症等慢病时,一定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对于儿女或家人而言,应注意关爱他们。正确的关爱是挽救自杀人群的最好方式,往往能让有自杀倾向的个体重燃希望。比如,许多中老年人出现不明原因、检查又正常的躯体不适,这时要耐心开导、提醒,这可能是身体衰老的自然现象,也可能是焦虑、抑郁导致的。

此外,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一旦发现处于自杀危机中的人,就应提醒他们向心理医生寻求帮助。“临床观察发现,无论是冲动型自杀,还是抑郁症患者,只要自身或者周围的人能及时发现,尽早接受到医生的治疗干预,帮助释放生活、疾病的“负能量”,很多悲剧是可避免的。”况利主任说。

9个自杀信号有助家人及时发现

对于自杀的防治,况利主任表示,自杀行为实施之前,有自杀想法的人几乎都经历过挣扎、犹豫、求救、失望,大部分自杀行为发生之前都有一些警告信号,所以家人的及时发现,是预防中老年人自杀的最好方法。

1.常说自己一事无成、一点希望都没有或“对生活已经绝望了”。总说这样的语言,说明情绪低落,失去信心。

2.暗示性地表示“我的苦难马上就会过去了”。这往往说明对方心情复杂,希望寻求到帮助或者解决办法。

3.与人谈论一些自杀的方法,甚至开一些自杀方面的玩笑。比如,“哪种方法不痛苦”、“我死了大家都好了”等。

4.情绪突然放松和平静,感觉“什么事都看开了”。这些人通常情绪受挫,表现出明显的烦躁、不安,但做出自杀的决定之后,反而变得平静,让周围的人误以为他“想开了”。

5.一个人躲起来,不想见人。他们可能避开朋友或亲人,自己找个地方准备离开。

6.把自己珍贵的东西送人。为了安排好后事,他们可能会把自己在乎的东西托付他人,比如宠物、收藏品等,一件件交代好。

7.向自己的亲朋好友告别,可能会挨个跟很久没有联系的老同学见面,说出“下次见面可能没机会了”这样的话。

8.写遗书或类似的文字,除了遗书,还可能在日记、微博、微信朋友圈提到关于死亡的话题。

9.穿一些特别的衣服,或者做一些特别的事情。比如,突然爱穿红色或者很另类的衣服,或者做一些之前没有做过的事情。

中重度抑郁患者 需药物及家庭支持治疗

不管是不堪压力压迫的中年人,还是受慢病折磨、情感孤独的老年人,一旦出现中重度抑郁,除了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必要时应借助药物治疗。

“目前有多种类型的抗抑郁药物,可治疗中老年抑郁症,患者如能及早接受治疗,效果会很明显。”况利主任说,对于轻度抑郁患者,需要到正规医院心理科进行心理咨询,就有明显效果。对于中重度患者,需要给予药物治疗、心理咨询,以及家庭支持治疗。

一般抗抑郁药物服药两周后会有效果,中重度患者只需要4~6周的正规治疗,情绪低落、乏力、睡眠、食欲等都会得到改善。不过,此时不可随意停药,否则会引起病情反复或逐渐加重,更可能发生自杀。为防抑郁复发,中老年抑郁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继续服药治疗。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