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决胜之战!航天员将首次在轨驻留6个月,出舱活动也将首次由女航天员实施
10-15 08:55:23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报道,戈壁秋色映神舟,飞天英雄乘东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预计于北京时间10月16日0时23分,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飞行乘组由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组成。

中国空间站在轨建设分为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两个阶段实施。神舟十三号任务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决胜之战、收官之战,也是空间站在轨建设过程中承前启后的关键之战。

截至目前,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共经历7次载人飞行任务,已有12人17人次造访太空。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引领下,中国正按照“三步走”发展战略,稳步迈进空间站时代。

变化的是飞行时间和内容,不变的是初心使命,是对祖国航天事业永远的热爱

“我已出舱,感觉良好!”13年前,翟志刚执行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成为中国太空出舱第一人。振奋人心的话犹在耳畔,手持五星红旗漫步太空的画面定格脑海,鼓舞着亿万国人。

10月14日,执行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的3名乘组航天员翟志刚(中)、王亚平(右)、叶光富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与中外媒体记者集体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新华社记者 琚振华 摄

10月14日,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与记者见面会现场,翟志刚与王亚平、叶光富身着深蓝色航天服走入会场。在他们的身后,是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

执行神舟七号任务,翟志刚准备了10年。现在距上一次执行任务时间又过去了13年。“13年不算短,与其说经历了漫长的等待,不如说经历了漫长的准备,那到底是什么一直在激励着我呢?我想不外乎是对飞行的热爱,对职业的热爱,对祖国航天事业的热爱。”翟志刚说,两次飞行,变化的是飞行时间和内容,不变的是初心使命,是对祖国航天事业永远的热爱。

“亚平老师,我和同学们都看过您的太空授课视频,对太空充满了向往。这次您还会再在太空给我们讲课吗?”见面会上,一个稚嫩的声音引来全场目光。这是一位来自新疆和田地区的小学生,代表中西部小朋友和航天员对话。

中国空间站不仅是全球科学家开展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的研究平台,也是鼓励青少年热爱航天、参与探索、追求科学的实践平台。除了航天员,王亚平还有另一个身份——中国首位“太空教师”。2013年,王亚平曾在天宫一号上开展了精彩的“太空授课”,全国6000万中小学生在地面课堂上课。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这次,我们即将进入的是我们中国自主建造的空间站,同学们最好奇什么、最想看到什么都可以告诉我,我会带着大家一起去探索、去发现,帮你们共同实现愿望。”王亚平说。

“作为第二批航天员,第一次执行任务就要飞行6个月,我感到非常荣幸和自豪。”叶光富对完成此次任务充满了信心,这份信心来自于一代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来自于飞行乘组的团结协作,也来自于11年的努力拼搏。

“对于这次任务,我非常期待能够以一种全新的角度去感受浩瀚太空,欣赏我们生活的美丽星球,饱览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叶光富说。

航天员将首次在轨驻留6个月,出舱活动也将首次由女航天员实施

尽览太空风光之余,神舟十三号航天员面临着艰巨的挑战,与神舟十二号乘组肩负的使命也有所不同。

“最具挑战性的任务应是在轨6个月的长期驻留,这对人的身体、心理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翟志刚说。

航天员将首次在轨驻留6个月,这也是空间站运营期间航天员乘组常态化驻留周期。除了时间更长,在神舟十二号任务的基础上,神舟十三号乘组还将进一步开展更多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产出高水平科学成果。比如,开展机械臂辅助舱段转位、手控遥操作等空间站组装建造关键技术试验,进行航天医学、微重力物理领域等科学技术试验与应用,等等。

神舟十三号任务中,中国女航天员将首次进驻中国空间站。乘组还将进行2到3次出舱活动,航天员王亚平也将成为中国首位实施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

航天员王亚平。(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我们分析了女航天员的身心特点和个体需求,重点从生活保障、健康保障等方面开展了针对性的设计,确保女航天员长期飞行、健康生活、高效工作。”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说。

载人航天是大团结、大协作的事业。航天员做好了准备,载人航天工程各系统也直面挑战,蓄势待发。此次实施任务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和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均在发射场直接由应急待命的备份状态转为发射状态。

执行本次任务前,长二F遥十三火箭作为中国航天史上首枚集应急救援和发射任务于一身的火箭,刚刚结束了长达90天的应急值班“站岗”。

长时间站立是否会对火箭造成影响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二F火箭总体主任设计师常武权说,研制团队经过了大量的分析和试验,特别是对承力部件进行了专题分析,确认火箭能够长时间保持竖立状态。

按计划,神舟十三号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与天和核心舱及天舟二号、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形成组合体。航天员进驻核心舱,按照天地同步作息制度进行工作生活。

载人飞行次次都是创新、跨越、挑战,载人航天精神一脉相承激发无穷力量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近日,党中央批准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其中,载人航天精神入选在列。

东风航天城是我国航天事业发祥地之一,也是载人航天精神发源地之一。出征前,神舟十三号3名航天员专程来到距离发射场数公里外的东风革命烈士陵园,760多位为祖国航天事业献出生命的人长眠于此。这里是大漠航天人的精神高地,来此拜谒既是缅怀追思,也是精神传承。

“从神舟飞船到空间实验室、再到我们即将进驻的空间站,无论从居住的空间、飞行的时间还是技术设备,等等,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王亚平说,作为一名航天员,能够有幸参与空间站建造任务,由衷地为伟大的祖国、为能身处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感到骄傲和自豪。

时代图景已是巨变,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却一脉相承。王亚平曾提到,离心机是最让她害怕的一个训练项目,身体最多要承受8个G的过载。8个G,相当于8个自身的重量压在身上,脸会变形,胸部会感到极度压迫而呼吸困难,眼泪也会不由自主地往外流。训练时,有一个暂停按钮可以让机器停下来。但是,在航天员大队成立的20多年时间里,没有一个航天员按下过它。

精神无形,却能激发出无穷力量。“至今为止,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已经历了7次载人飞行,应该说次次都是创新、次次都是跨越、次次都充满了挑战。”翟志刚说,半年的失重飞行,对身体、心理、仪器设备都是严格的考验,也一定会遇到身体、心理、仪器设备方面的问题。

航天员翟志刚水下训练时在机械臂上移动。(图片来源:新华社)

那能不能完成好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呢?“那就看我们这个团队,看我们乘组3人顽强的意志和战斗的品质了。”作为这次任务的指令长,同时也是这个乘组里的老大哥,翟志刚充满自信:“经过近两年的训练磨合,我们乘组彼此了解、配合默契,我相信,依靠我们团队的力量和智慧,一定能破解一个个难题!”

原标题:决胜之战!航天员将首次在轨驻留6个月,出舱活动也将首次由女航天员实施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