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在大脑中植入“起搏器”,能治抑郁症?
10-13 18:08:57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中国新闻周刊消息,“最痛苦的那段时间,情绪会突然间难以自控,一些细碎久远的往事都能即刻叩开浑身的神经阀门,不断向自己‘射击’……”陈涵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陈涵是一名抑郁症患者,虽然已接受治疗6年时间,但她目前仍需要依靠药物来控制情绪和行为,至于这种状态还要维持多久,还是个未知数。

事实上,像陈涵这样遭受抑郁症困扰的人并非少数,在最糟糕的情况下,甚至可能会导致自杀行为。据流行病学调查,中国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为6.8%。

很显然,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全球范围内,抑郁症都造成了极大的疾病负担。然而,很多患者并未得到充分有效的治疗。

世卫组织(WHO)曾指出,抑郁症是世界范围内致残的主要原因,目前全球大约有2.8亿人患有抑郁症,尽管已有一些被证实有效的疗法,但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75%以上的患者未得到治疗。

近日,一种抑郁症的新疗法因成功治愈了一名严重抑郁症患者,备受业界关注,甚至被称为里程碑式的成功。

新疗法意味着新希望?

10月4日,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KatherineW.Scangos团队在《自然医学》(NatureMedicine)上发表一项新的研究成果。

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在一名36岁的女性患者脑部植入一种类似神经起搏器的装置,成功地治疗了这名患有严重抑郁症且多次治疗失败的患者。

在治疗过程中,研究人员将“大脑起搏器”中的一根电极导线,放置在有生物标记物的大脑区域,另一根导线则放在抑郁神经回路区域。一旦起搏器检测到特定的生物标记物,就会向另一导线发出信号,然后在6秒内传递微小剂量的电流刺激,改变患者的神经活动,治疗次数被限制在每天300次。

值得注意的是,这名患者在儿童时期就已发病,且发病严重,此前尝试过药物、电休克等多种疗法均无果。这种疗法成功缓解了她的难治性抑郁症,使病情得到了快速、持续的改善。

据报道,本次研究的受试者在发布会上表示,“我的抑郁症已经得到控制,这让我可以重建一个有价值的生活。”除这名患者以外,研究小组还研究了另外两名三十岁左右的患者,也看到了和她一样的效果。

这款疗法所实现的效果着实让人眼前一亮。不过,该论文指出,这项研究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未来能否被推广到更多人群还未可知。但这项研究为精神障碍强有力的新疗法建立了概念证明。

“事实上,这种疗法所使用的深部脑刺激(英文缩写DBS)并不算新技术,早期被用来治疗帕金森等疾病,现在延伸到癫痫、抑郁症的治疗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孙永安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抑郁症的病变范围应该不仅仅是大脑中一个局部环路的改变,可能是很多脑区都发生了变化。

从该研究了解到,患者先后接受了两次植入手术。第一次植入手术中,研究团队将10个电极植入患者大脑的双侧眶额皮层(OFC)、杏仁核、海马等区域。

孙永安指出,多个颅内电极结合比较敏感的生物标志物,一旦生物标志物出现异常,马上就能给予患者一定的电流刺激,改善抑郁症的症状。这也是这款疗法的创新所在。

孙永安认为,新疗法效果好的原因可能与神经生物标志物的定位准确、定位点和电极数更多、设备更精准等多个因素有关。因为早期传统的DBS疗法植入的电极数就1-2个,神经生物标志物的定位也没那么准确。

不过,尽管这项研究展示了可观的效果,但这项疗法仍属于创伤疗法。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董问天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探索抑郁症的新疗法是值得鼓励的。不过,目前处于探索阶段,应慎重选择适应症。”

他认为,未来这项疗法的突破点不在于它本身,重要的是通过开展越来越多的基础研究,实现更精确地定位、选择电流频率强度等,真正让患者获益。

在孙永安看来,抑郁症目前首选治疗仍然是药物治疗、心理疏导等非创伤性治疗方式。对于一些反复发作、药物治疗失败,或者有自杀倾向的患者,可以结合手术治疗。他认为,总体上,DBS作为一种手术疗法,再结合药物治疗等方式,会是一个不错的发展趋势。

诊疗率仍待提高

近年来,抑郁症的患者人数持续增长。世卫组织于2017年公布的数据显示,2005年至2015年的10年间,全球抑郁症患者总数增加了约18.4%。世卫组织预测,2030年抑郁症将成为全球疾病负担第一位的疾病。

另据其他研究数据估算,如今中国抑郁症患者人数已超9000万。这意味着,在中国,每十几个人中,就有1人正遭受抑郁症的困扰。

在董问天看来,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千差万别,目前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还没有具体的生物学诊断标准。

孙永安则指出,抑郁症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涉及遗传因素,社会环境、个体环境等。从病理学角度来讲,比较多的说法是,抑郁症是由于大脑中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中的一种或几种神经递质紊乱所致。目前临床上主流的抗抑郁药物,大多作用于调节这三种神经递质。

尽管患病人数庞大,疾病负担重,但抑郁症的诊疗率始终不高。

9月21日,《柳叶刀-精神病学》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中国大多数抑郁障碍患者均存在明显的社会功能损害,获得充分治疗率很低。在过去12月被诊断为抑郁障碍的1007名受访者中,仅84名曾经接受过医疗服务机构的治疗,其中只有12名得到了充分治疗。

世卫组织9月13日发布的一篇文章指出,缺乏资源和训练有素的卫生保健服务人员、与精神障碍相关的社会污名都造成了抑郁症的治疗障碍。此外,患有抑郁症的人往往未被准确诊断,而未患抑郁症的人则常被误诊为抑郁症。

长期从事心理咨询的王凤香博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目前对于“抑郁症”的诊断基本还停留在主观判断的层面,没有严格的生理、生化检测指标可以依据。临床常用的抑郁自评量表,因主观性强,有一定伪装性,易产生误差。

“更准确的方式是两名以上医生对患者进行访谈,并评估、打分,取其平均分值。”她说。

孙永安指出,抑郁症治疗见效较慢,易复发,部分患者很难坚持长期吃药,而突然停药或用药不规律都可能增加复发风险,这无形中加大了治疗难度。

事实上,近年来,人们对抑郁症的关注度在显著提升,不过同时伴随着的还有人们讳莫如深的观念。

“知道自己得了抑郁症后,最介意的还是外界对自己的看法。”陈涵坦言,其实她在身体出现不适症状的初期,就曾怀疑过可能是抑郁症,家人也希望她就医,但她却非常抵触,因为担心遭受其他人异样的目光。

董问天指出,精神科的疾病多少会存在一些社会歧视,患者自身不太愿意被贴上抑郁症的标签,这也是部分患者会拒绝治疗的主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在庞大的抑郁症患者群体背后,中国精神医学专业医师缺口巨大,目前仅约有4万名精神科医生。

培养一名成熟的精神科医生至少要十几年时间,周期很长,而且选择精神科的医生人数并不多,医师资源缺乏。

能被治愈吗?

2016年,陈涵被诊断为“深度抑郁症+轻度焦虑症”。从接受药物治疗到现在,她已从最初的重度抑郁转变为轻度抑郁,现在用药有所减量,情绪控制方面也大有改观。

然而,长期服药在帮助陈涵控制情绪的同时,也让她整个人变得十分消沉。“经常有一种很‘平淡的失落感’,虽然坦然地接受自己,但也认为自己会一直这样低沉下去,最后趋于凋零。”她这么形容自己在治疗过程中的心境。

未来,等待陈涵的可能还是漫长的服药治疗,何时结束无法预测。“治愈的速度比我想的要慢。”陈涵说,目前的治疗对病情有所帮助,但并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进度,现在还是无法断药,一旦间断,仍会情绪失控。

董问天表示,抑郁症最危险的地方就在于没等到好的那一天,有些患者可能会采取极端自杀行为。而及早发现,尽快治疗则能很大程度降低这种极端风险。

“没必要惧怕抑郁症,这是一种可被诊断、治疗的疾病。”董问天强调,经过治疗,除了一些疑难病例,绝大部分抑郁症患者疗效都不错。治疗方式也不局限于药物治疗,例如早期轻度抑郁也可以尝试心理治疗、运动锻炼等方式。

“药物治疗对60%-70%的抑郁症患者都有效果,但治疗起效慢,一般来讲,至少需要坚持1个月以上才能看到比较明显的效果。”孙永安说,想要实现稳固治疗则需要长时间的服药,一般需要一年半至两年甚至更久。

他强调,在治疗过程中,当症状完全改善后,且经过维持期的巩固治疗后,可以根据病情慢慢减少药量,但不能突然停药,否则会引起病情的波动甚至复发。

抑郁症能被治愈吗?

董问天认为,抑郁症可以看作“心灵感冒”,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都能好起来,可以被治愈,甚至有部分人群还实现了自愈。

“抑郁症并不是不治之症。现有疗法的效果整体不错,如果能及时干预,积极治疗,有很大的几率能治好。”孙永安建议,如果患者同时出现持续的失眠、消化不良、情绪低落、心慌胸闷等多个症状,应尽早去医院进行筛查。

多名专家指出,越早发现,越早治疗,对于患者个人而言,抑郁症的治疗难度和复发率就会越低。

“很期待有一天医生告诉我不用再服药,彻底脱离抑郁症。”陈涵坦言。

(文中陈涵为化名)

原标题:在大脑中植入“起搏器”,能治抑郁症?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