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基层“啥都会”干部众生相:有的是被动无奈,有的是主动吹嘘
03-29 14:44:44 来源:半月谈微信公众号

半月谈微信公众号消息,《半月谈》此前刊发报道,披露基层存在一批“我不会”干部,导致作风涣散和政治生态恶化,引起强烈共鸣。半月谈记者近期调研过程中,一些干部群众反映,基层还存在一些“啥都会”干部,并形象地称之为“黄牛干部”“吹牛干部”和“最牛干部”。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啥都会”,但有的是被动无奈,有的是主动吹嘘,还有的是权力加身后的自我膨胀。这种“啥都会”干部,与我们需要的“多面手”“全能型”干部不同,是一个地方干事创业氛围不浓、风气不正的表现,亟待引起重视。

1

“黄牛干部”:

干得越多“会”得越多,

会得越多干得越多

中部省份某单位干部秦晋(化名)告诉半月谈记者,他所在处室有近10个人,但绝大多数工作只有他和处长“二人转”。“早上一睁眼,十几件事等着自己。”秦晋说,他本来就是一名普通工作人员,因为认真负责好说话,生生被逼出了“三头六臂”:既会修电脑,还要写材料,不仅要做PPT,还得会编辑视频。一旦有外联的事情,瞬间又变身司机和“办公室主任”。半月谈记者采访发现,一些基层单位存在一种怪现象:谁能干谁多干,谁老实谁多干。秦晋说,身边有同事面对领导交办的事情,奉行“态度一定要好,速度一定要慢,质量一定要差”,习惯将事情“拖黄”,几次链子掉下来,领导也不敢再交办事情给他,转而对“黄牛干部”说:“这事只有你能扛起来。”东部一名乡镇干部李威(化名)说,基层部门职能划分不明晰,一个部门对接上级三五个单位,经常会有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不埋怨、踏实干的干部就经常被推到一线,领导越用越顺手,“黄牛干部”的技能包也越撑越大。基层干部反映,“黄牛干部”虽然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工作进展和促进了问题解决,但多属于被动的“我来干”,难以持久不说,还易造成“鞭打快牛”现象。再加之“多干多错”,收获不一定匹配付出,长此以往,“黄牛干部”难免变成“黄油干部”。

记者手记:目前基层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亟需创造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的干事氛围和良好政治生态。要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让“黄牛干部”站上“C位”,埋头不埋没,优先尝到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甜头。要改变“铁饭碗,干多干少饭一碗”的绩效考核分配状况,畅通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优先使用勇于担当作为的勤勉干部,形成干事创业的优良风气,让有为者有位、无为者无路。

图片

三“牛”图 傅晓宁 作

2

“吹牛干部”:

热衷拍胸脯,嘴上“啥都会”

东部某乡镇安排危房改造工作,一位分管同志尽管对县里危房改造政策、所发文件一知半解,面对上级领导询问,却敢大包大揽,大拍胸脯。转身召集村干部开会,仅安排村建办主任下发危房改造明白纸,就将“锅”甩给了村里,督导时也仅掌握哪户开工、哪户完成。由于建设不符合上级标准、承重墙不合格等问题,最终所有改造房屋不得不重新加装承重钢架。基层干部群众表示,有一类“啥都会”干部,面对领导,什么任务都敢接,什么工作都会做,口号喊得震天响,对于上级领导重视的事情,不管实际能不能完成,都先表态“没问题”。一旦背对领导,则什么工作都不干,什么责任都不担,能推就推、能躲就躲,习惯将“锅”甩给别人。汇报成绩时还当仁不让,把计划当成绩,把“盆景”说成“森林”,将“调门高”当成“站位高”,奉行演技好就是能力强。济南市委党校副教授赵婷婷说,这些“吹牛”型的“啥都会”干部不以干事创业为价值导向,反将提拔当官作为人生追求,天天琢磨“政绩”,日夜想着“表现”。加之基层存在一些奖惩机制不健全、考核制度不完善等制度漏洞,他们往往还能得实惠,给其他干部带来不良示范。

记者手记:涵养良好政治生态,防止劣币驱逐良币,必须挤出“吹牛干部”的水分,让他们现出真身,付出代价。要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等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注重实绩的考评考核机制,并增强制度执行的刚性,以实绩论英雄,不断挤压“吹牛干部”的生存空间,减少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同时对“吹牛干部”加大惩戒和警示力度,引导干部树立科学正确的政绩观和价值观。

3

“最牛干部”:

“能力”随着级别涨,

权力在握“我都懂”

中部地区某业务单位一位领导干部,自从当上一把手之后,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不仅业务在行,“琴棋书画”也开始样样精通,大事小情还能“赋诗一首”。这些看起来似乎是词语拼接而成的“诗句”,除了要在部门官网上专栏展示,还时常联系媒体刊登,连自己单位的人都觉得很无奈。半月谈记者曾就这些诗作的水平咨询一位专业人士,对方尴尬一笑称:“算是在单位创造了热爱文学的氛围吧。”基层反映,“最牛干部”大多是一些部门和单位的领导,他们借助权力加持,“能力”随着级别涨,一旦“上位”就“脱胎换骨”,万事绕着自己转,迷之自信“啥都会”。久而久之就会拍脑袋决策甚至乱作为,不仅影响单位政治生态,给事业带来损失,自身也会触犯法纪,跌落“神坛”。山西长治医学院原院长王庸晋夫妇,在担任领导干部期间,发表大量专业著作和论文。但查询发现,除两人专业外,二者署名发表的论文、出版的书籍,广泛涉及肝病、预防医学、药学等,而且从未见二人独立署名。这对“啥都会”的干部夫妇,最终双双被查,纪检监察机关通报称他们“名为学者,实为学匪”。

记者手记:越是重要岗位的干部,越要加强自我修养,做到谦虚谨慎,实干为要,不务虚声,不图虚名。要扎紧权力监督的篱笆墙,严格落实各项监督制度,确保公权力在法治的框架下运行,防范“最牛干部”权力失控、无序膨胀乃至肆意妄为。

原标题:基层“啥都会”干部众生相:有的是被动无奈,有的是主动吹嘘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