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临汾饭店坍塌29人遇难背后:缺位的农村自建房监管
09-02 20:23:24 来源:北青深一度微信公号

聚仙饭店的预制板房顶最先发生坍塌

北青深一度微信公号消息,8月29日上午9时40分许,山西临汾襄汾县陈庄村聚仙饭店发生坍塌事故。事发时,饭店内正在进行一位老人的80岁寿宴,事故共造29人遇难、7人重伤,其中年龄最小的两位遇难者只有4岁。

聚仙饭店最早是上世纪80年代初农村自建房,至事发前先后扩建、加盖过5次。目击者表示,最先发生坍塌的,正是饭店在中后期改建中加盖的预制板房顶。

北青深一度记者在当地走访调查发现,农村自建房的改建审批及安全监管多有“空白之处”。自建房的改建过程缺乏专业人员参与,村内对危房的排查多靠“肉眼判断”,而事发地襄汾县住建局一名负责人表示,县住建局目前的职责范围只限于对县城内的建筑进行监管,针对农村自建房的质量监管标准“确实没有”。

安李村公示栏内张贴的遇难者名单

破碎的村庄

8月31日下午开始,陆续有遗体从医院运回了安李村。那些接回去世亲人的人家,按照当地风俗在门口将一只碗打碎,“人一去世,就不能在家吃饭了”。

村内广场前的公示栏上,贴着一张黄底黑字的遇难者名单。29名遇难者中有24名是安李村村民,另5名中也有人生活在安李村。常有村民在这里停下脚步,看着那些熟悉的名字,小声回忆着他们的过往:“这个老汉明年就80了”、“那一家的小孩去年刚上小学”......

据深一度记者获得的29名遇难者信息表,名单内共有7名未成年人,其中年龄最小的两位只有4岁。除孩子外,遇难者多是老人。

由于村中青壮年大多在外打工,当天参加村中老人八十大寿的主要以老人、儿童和妇女为主。在一户人家,56岁的老母亲、32岁有孕在身的儿媳和8岁的孙女全部遇难。在外打工的丈夫匆匆赶回来,十余名亲戚围坐在院里,始终没人开口说话。一位邻居说,没人敢去他家探望,“这怎么安慰他呢?本来多好的家庭,一下就垮了”。

8月31日傍晚,安李村村主任王小彪仍在确认事故中受伤村民的治疗情况。他负责对接的两名重症患者,一位左腿截肢,一位右腿截肢,“他们是一对夫妻,一块去的孙女去世了”。

王小彪表示,村中在疫情后一直倡导村民操办红白喜事一切从简,“但他们去的饭店在隔壁陈庄村,不在我们村,我们没法管”。目前针对遇难者,一人补贴3万元丧葬费用,后续赔偿费用尚未确定。

为了送遇难者最后一程,许多在外打工的村民都赶了回来。当悲伤笼罩着安李村时,在当地,一场关于房屋建筑和人员聚集场所安全的专项检查,也拉开了序幕。

9月1日下午,安李村所在的陶寺乡乡政府内,几乎看不到什么人影。县委宣传部一位王姓主任告诉深一度记者,乡政府每名干部都分配了负责的村子,正下到村里对房屋安全进行排查。

在陶寺乡陶寺村,部分临街商户已接受过排查。一家羊汤店老板告诉深一度记者,有五六名政府工作人员来店里登记了房屋建设的时间、房屋结构等信息,并告知最近几天会来进行精细测量,然后再给出具体的书面整改意见。

在一份陶寺乡房屋建筑安全排查表中,记录了3户在自家宅基地建设的土坯房均存在屋顶漏雨问题,其中一户建议拆除,另两户则要求在9月底前完成修缮。

与陶寺乡接壤的大邓乡吉柴村也在9月1日启动了排查工作。村干部表示,目前排查的标准是房屋的地基是否下沉,房顶是否漏雨。当天上午,村委排查了一户盖了20多年的预制板房,但不存在地基下沉、漏雨的问题,如何处理这类住宅尚无具体方案。

当地对农村自建房开始安全排查

宴会厅塌了

事故发生前,没人注意到这家经营了20年的饭馆有任何坍塌的征兆。聚仙饭店位于与安李村相邻的陈庄村,只接待酒席,不招待散客。据村民介绍,这家饭店小有名气,遇到红白喜事,附近几个村的村民基本都会选择在这里摆席设宴,“一个月差不多有20天都有宴席”。出事前一天,还有一位同村女孩在这里举行了一场有 100多人参加的生日宴会。

直到事故发生之后,村民们再聚在一起,才总结出了一些本已显露的端倪:出事前连着下了十多天雨,其他村也有无人居住的民房坍塌,聚仙饭馆的预制板房顶还存在漏水问题,“本该早点察觉到的”。

天眼查信息显示,陈庄聚仙酒家(即聚仙饭店)于2003年注册成立,法定代表人祁建华,该饭店曾因未按规定报送2013年、2014年年度报告两次被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后于2016年移出。

按照临汾当地寿宴风俗,除去亲属,其他关系“走得近”的人也会自发前往。摆酒席通常都是“早面午席”,早上吃一碗臊子面,中午进行正式酒席。当8月29日这天一位八十岁老人过寿时,聚仙饭店门前从早起就已是人来人往。

上午7点多,49岁的柏玉芳和丈夫梁孝开老年助力车前往离家约2公里的聚仙饭店。梁孝回忆,自己吃完面去边上加油站给车加油后便回家了,老伴则在宴会厅内和村民聊天,“回家反正也没什么事,她就在饭馆等着开席”。

聚仙饭店分前中后三部分:靠近马路的南侧为饭店前厅,中间为宴会厅,北边是包间和露天后院。宴会大厅低于路面约1米左右。多位村民证实,前厅一楼、宴会厅原本与路面相平,后来马路抬高,成了“地下室”。

9时40分左右,“哗啦”一声巨响,聚仙饭店宴会厅的预制板房顶突然掉落,房屋随之坍塌。

正在宴会厅西南角落的张姓老人“以为是地震了”,赶紧躲到桌子底下。因为所在位置挨着尚未坍塌的厨房,她从厨房走楼梯到前厅二楼,直接上到街面。跑去位于饭店对面的派出所报警后,张奶奶又和其他逃生的村民互相搀扶着赶回村里,通知村民前往救援。

梁孝快10点时接到邻居电话,“饭馆出事了”。一到现场,他腿一下子就软了,跪在那里。“后院有戏班子露天演出,可我家那口子不爱看戏,肯定(埋)在里面了”。

据一位参与救援的村民回忆,他父母事发时在院内观看表演,看到了宴会厅楼倒塌的整个经过,“人都看傻了,我过去叫了他们十几声也没有反应”。这位村民注意到,当时老板娘正在厨房,看到楼倒,“懵了,一直在喊‘怎么回事’,救人的时候她就坐在路边哭”。

随着专业救援人员陆续抵达,现场成立了指挥部协调救援工作,并拉起警戒线。柏玉芳的两位女儿从外地赶来,“我们只能远远地看他们救援,看不清楚担架抬出来的人是谁,人就直接被救护车拉走了。”直到事发16小时后,乡政府工作人员和家属通过照片确认了逝者身份。次日凌晨,梁孝和女儿在殡仪馆见到了柏玉芳的遗体。

参与救援的天龙救援队一名董姓队员向深一度记者指出,救援难度主要是人员全部被压在预制板下,“大型机械并不好用,都是用手、拿撬杠还有顶撑设备,一点点把人移出来”。此外,现场救援面积狭窄,也不易展开作业。

事发饭店此前曾经历多次改建

“一有点钱就扩建一点”

8月30日晚8时许,深一度记者在现场注意到,聚仙饭店周围已被警戒线围起,坍塌的宴会厅已结束清理,地面残留着细碎的砖块,西北角一块长宽约3米的水泥墙面摇摇欲坠,在预制板屋顶的断裂处钢筋裸露在外。

陈庄村村支书祁占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聚仙饭店最早属于上世纪80年代初农村自建房。陈庄村一位曾参与饭店施工的建筑工人张伟告诉深一度记者,聚仙饭店先后扩建过至少5次。而在早期建设时,饭店老板只是叫了村里的两三个大工砌筑,家里的几位亲戚则干些清理、搬运的杂活。

据张伟描述,饭店最早建的是临街的三间前厅,此后又扩建至五间,接着又盖了小二层的后屋,约15年前在前厅和后屋间的院子加盖了预制板屋顶,形成饭店的“宴会厅”。“四五年前还在预制板上加装了彩钢,这样方便屋顶排水,屋里的温度也能舒服些。”

“农村人没有一次性建成房屋的资金,就一有点钱就扩建一点”,安李村村委主任王小彪表示,这是农村建设房屋时较为常见的做法。

张伟目前仍从事建筑工工作,在他看来,即便近些年村中自建房房主对房屋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但村里和城里的房屋质量还是“差了一大截”。“城里房屋建设对一面墙混多少水泥、用多少钢筋都有固定标准,村里盖房这些都由房主有多少预算决定。”

2014年,在村委会通知下,张伟考取了初级砌筑工职业资格证书,评定成绩合格,两门课程均为60多分。“村委会当时告诉我说要不考资格证以后就盖不了房了,但现在又好像没人在管这事儿了”,张伟称,目前陈庄村有资格证的建筑工人只有他一位,“别的也有没资格证在做的,也没人管”。

根据原建设部于2004年颁布的《关于加强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若干意见》规定,对于农民自建低层住宅在建设时,建设方应优先考虑选择具有工程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和经县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培训合格的建筑施工人员,但无硬性要求。

参与救援的襄汾蓝天救援队队长郭伟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事发宴会厅高度大约3米,由预制板搭成的天花板上加固了一层水泥,上面还有保温层,“保温层用石渣压成,很轻,能起到保暖隔热的作用,但如果防水不好,保温层吸水后会像海绵一样变得很重,加上本身质量差,预制板从靠近门脸三分之二处直接折断。”

安李村村主任王小彪分析,事故发生前连着下了十几天的大雨,坍塌的宴会厅位于地下,墙根和路面之间会形成积水,且宴会厅东侧地势较低,容易积水,对地基会造成一定破坏。

当地一家商户的预制板屋顶经常发生漏水

监管的“空白”

深一度记者在安李村、陈庄村及附近乡镇走访发现,村中住宅用房基本已翻建为混凝土结构房屋。和此次事发的聚仙饭店类似,现存的预制板房多为临街商铺,建成时间大多在10年以上。

一名村干部表示,他所在的村约有200户村民,有10来户人家仍有预制板房。10多年前,大多数村民在家中生活质量改善后,对房屋进行翻建,预制板房逐渐消失。目前现存预制板房都是偏房,主要用来堆放杂物。

在大邓乡兴光村,一家使用预制板房顶的小卖铺店主介绍,房子在20多年前建成,屋顶下大雨时常会漏水,“现在每次来大雨前,都会在屋顶补些水泥,补完就没问题了”。这位店主表示,除这两天的大排查外,此前没有过工作人员来店里进行安全检查。

安李村村主任王小彪表示,村委会只负责检查村内贫困户的危房,至于危房的判断标准,只能通过肉眼判断,比如房屋是否部分坍塌、下雨是否漏水严重,“街边的商铺如果用的预制板顶,那一般也看不出有危险性”。

另有当地村干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按照目前当地农村宅基地有关管理办法,除了对面积要审批,有些对高度有要求之外,宅基地上的自建房屋怎么盖,目前的审批和监管都没有明确。

多家在宅基地建房的商户均表示,建房前向村委会提交一份建房申请书,仅确认建房土地面积,不需提交结构设计等项目,审批通过就可以开工建设。一位在20年间多次改建的商户称,“一开始申请书上申请的土地面积确定了,之后在这块土地上进行多次改建,也不用再次进行审批”。

县住建局一名杨姓部长接受深一度记者采访时指出,县住建局只对县城内符合办理施工许可证条件的建筑进行监管,目前针对农村自建房的质量监管标准“确实没有”。《建筑法》中规定,农民自建低层住宅的建筑活动,不适用本法;《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中也明确,工程投资额在30万元以下或者建筑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下的建筑工程,可以不申请办理施工许可证。

直至今年,山西省农业农村厅、自然资源厅发布《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乡镇政府严格用地建房全过程管理,做到“三到场”要求,即审批前审查到场、批准后丈量批放到场、住宅建成后核查验收到场。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副教授罗德胤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指出,目前我国农村自建房“不太有人管,不太有法管”。我国有300万个自然村,有数亿栋农房,需要有相当多数量的专业人员才能管过来,目前管理上还存在空白。

罗德胤表示,农房经过10到20年的使用寿命,现在已经到了问题集中爆发期,有的迹象只有专业人员才能看出来,因此要实行制度性检查。“经营性的场所每半年或每一年就必须要进行全面检查,请专业人员来判断它是否到了风险期,是否需要采取加固补强措施,是否已经到期限寿命。”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张伟为化名)

原标题:临汾饭店坍塌29人遇难背后:缺位的农村自建房监管 | 深度报道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