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吉卜力和迪士尼,哪个霸占了你的童年回忆?
07-16 21:08:23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微信公号

国家人文历史微信公号消息,7月12日,“真狮版”《狮子王》与中国观众见面了。

而不久前,《千与千寻》时隔十八年来到中国银幕。同样唤起了一代人的童年“回忆杀”。

21世纪之后,以迪士尼为代表的美国动画电影,与以吉卜力为代表的日本动画电影占据着世界动画电影的重要席位。

这两座东西方的童话王国,陪伴我们一路成长,那么当它们俩放在一起,谁对我们的影响更大?他们各自又有什么样的创作风格?

01

吉卜力不敌迪士尼?

实际上,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吉卜力与迪士尼最根本的区别,那么吉卜力就是一位“小家碧玉”矜矜业业的工作室,而迪士尼则创造出了更加国际化的“动画王国”。

从商业化的角度来说,迪士尼无疑是全世界动画公司的成功典范。作为迄今为止最成熟的将动画角色品牌化的企业,迪士尼不仅参与、见证了动画电影的成长壮大,更是研发出了一套动画公司发展的完整商业模式。

“我只希望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这一切都是由一只老鼠开始的。”华特·迪士尼这样说。

从一只小小的老鼠开始,迪士尼开始了自己的创新之路。他把一只惹人讨厌的老鼠变成了令人喜欢的“米奇”,做起了长片动画电影。

随着米奇系列短片在当时的大获成功,人们对于影片中卡通形象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在当时,米奇所代表的不再是一个虚拟的形象,而更是生活所需品的代言人。

早年的米奇腕表

迪士尼于是开始出售其动画形象的版权,将动画形象作为品牌代言人投放到市场——将米奇的形象制作成海报,毛绒公仔等等商品。这些动画形象的商品收入更是成为了支撑迪士尼的重要经济来源。

就这样,迪士尼成功的将动画形象转变成为了商品。

更是在此之后,利用自己所创造出的经典形象,开启了其“IP运营模式”,创造出了一个专属于迪士尼以及美国文化的“迪士尼乐园”,作为一种“文化输出”流向全世界。

“工厂式”的生产方式,使得迪士尼动画强调运用现代的科技技术。在技术加速发展的当下,近年来的迪士尼动画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技术所打造的全新视觉感受。

清晰的毛发、灵活的动作……近年来,迪士尼动画中的动物类角色造型在电脑技术的作用下更加逼真。

奇幻的场景设计也极具视觉表现力。在推动情节发展、渲染影片氛围、深化叙事主题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成为迪士尼动画电影最直观的“吸睛”亮点。

与迪士尼相比,吉卜力并没有在世界范围内如此大的影响力。但其运营模式又与传统的日本动画产业的相区别,有其独特的特征。

总体来说,日本的动画产业链是以漫画为源头的线性结构。为了最大化地规避投资风险,只有市场反应良好的人气漫画作品才会进入下一步动画制作。

但在吉卜力工作室的30部动画电影中,只有17部是根据漫画改编而成,其余13部作品都是一个完全原创的剧本。也就是说,吉卜力的作品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没有经过漫画受众的测试,因而必须承担着一旦导演失手,公司将要面临倒闭的风险。

动画《魔女宅急便》画面

吉卜力一直执着于作品内容的高品质,三十多年中共同制作了21部剧场动画,平均一部作品所花费的周期为一年多。

这与吉卜力工作室个人色彩浓厚的“手工工场”生产方式有极大的关系。现代的工业化生产方式虽然效率高,但无法保证作品的质量。

吉卜力的大部分作品从剧本创作,角色设计以及分镜都由宫崎骏一人负责,因而许多作品都很有宫崎骏强烈的个人风格。他坚持手绘,与主流的电脑绘制相对立,从而保持了属于吉卜力独具匠心手工绘制的传统。

在宫崎骏、高畑勋和铃木敏夫等的带领下,吉卜力的品质得到了业界与观众的认可。

高畑勋、宫崎骏和铃木敏夫被称为是吉卜力的“三驾马车”

这也是为什么当我们提到迪士尼时,不会想起背后的导演是谁,谁参与了这部作品。但我们提到吉卜力,宫崎骏的名字则更为响亮。

02

东方的?还是世界的?

东西方两大造梦工厂运用的不同技法与特色也营造出了不同的动画形象,带给观众以不同的视觉冲击力和审美体验。

在色彩方面,二者有其独有的美学特征。

迪士尼动画电影常常运用丰富的色彩和多变的色彩组合,根据不同的角色定位,选择主要色调,实现色彩明暗度、饱和度的变化。

在《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中,白雪公主的着装以明亮及饱和度较低的色彩为主,明快的视觉表现指向了白雪公主纯美、天真、美好的品质。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影片中的王后形象,运用了深紫色、黑色等饱和度高、明度低的色彩,体现了其阴险、狠毒的性格特征。

而至今角色服装的色彩运用依然延续着迪士尼的传统,即以色彩映射性格、展现角色内心世界。

宫崎骏的动画则采用传统的手绘,较多运用了写实而富有感染力的水彩技法来烘托画面的气氛。

在颜色的使用上,常运用纯度较高、明度较强的色彩构成亮丽的明色调,营造明丽清新的画面效果;运用饱和度较低、对比度较弱的灰色系色彩构成中色调,营造柔和内敛的画面效果。

宫崎骏动画中的美学意蕴还集中体现在他以日本传统文化为依托的画面上。

首先,宫崎骏绘画手法的简约性无疑是受到了日本传统绘画的影响。

“日本传统绘画讲究用极其简练的一条线、一抹影、一块墨表现景物的生命感获和大自然的神气”,其特点就是以简约的笔墨和简明的构图表现物象的神韵。


其次,宫崎骏善于从传统文学和艺术中汲取文化精华,并将这些元素提炼加工融入到画面和故事当中,使动画充满着独特的东方气质,和风魅力。

在《千与千寻》中,宫崎骏则将日本文化与西方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结合起来。传统日本风情例如妖怪文化、沐浴文化、日本传统的建筑风格。

《千与千寻》动画画面

而在《幽灵公主》中出现了日本历史上神秘消失的虾夷族,还出现了日本民族曾经信奉的山犬神、树灵、鹿神等等众多传说中的神灵。这部作品将日本的“万物有神”论进行了充分的发挥。

迪士尼则热衷于将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元素融合进影片,将经典故事进行改编。比如《花木兰》是来自中国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小美人鱼》则出自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青蛙与公主》的原型故事则是出自于德国的《格林童话》。

殊途同归?

但无论是迪士尼还是宫崎骏的动画电影,最深沉也最宏大的母题都指向爱与未来。

在“人与自然共生”的主题下,宫崎骏的作品中表达出了“一味地摧残破坏自然人们只会自食恶果,只有爱护珍惜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才是人类的生存之道。”的观念。

《幽灵公主》最后美好的结局正是宫崎骏对于平等共生思想和希望的表达,男女主角互相约定说:“你在森林,我在达达拉城,让我们一起活下去!”对于地球上的生物来说,活下来是存在的必要前提。

并且由于亲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深刻认识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也表现出关注和平的强烈人文关怀主义。

宫崎骏“战争无义战”的思想蕴含在厚重的作品隐喻中,他甚至认为征战是人类的自取灭亡。对和平生活的渴望这种因素被保留在了他的作品中。

迪士尼的作品如奇幻类的《爱丽丝梦游仙境》,爱情类的《美女与野兽》,成长类的《泰山》,冒险类的《狮子王》,环保类的《海底总动员》,科幻类的《超能陆战队》等等。

这些动画作品无一不指向的是真,善,美。

而在作品的形象方面——迪士尼中的形象,线条简单。它们总是善良奔放,性格单纯。


比如在早期迪士尼动画中,“卡通”成为其角色造型最核心的特质,以动物作为主角的特征较为明显。米老鼠、唐老鸭、小熊维尼等都在可爱、呆萌的视觉审美体验中为观众带来欢乐与笑声。

在宫崎骏的作品中,故事中的主角们同样善良勇敢,并且总能够创造出不可思议的结果。

比如在《千与千寻》之中,千寻为了拯救变成猪的父母,留在“汤屋”工作,她使得无脸男脱离贪婪的本性,周围的人也被她的善良所感染,获得了重生。

这也是为什么它们如此能打动我们,不仅仅在儿时,更能在我们成人后也给予我们温暖的重要原因。

原标题:吉卜力和迪士尼,哪个霸占了你的童年回忆?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